阿里:我們不做銀行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話語:簡直無力吐槽了……第一萬零一次闢謠:我們從未申請過成立信用卡公司,也不會發信用卡!再次順帶加一句,我們也不會成立銀行!不會不會不會!!

後續:2014年8月底,阿里方面稱,9月有可能獲得批准籌建銀行。

關於2013年3月的那次口水紛爭,不僅有支付寶微博上賣萌式地「闢謠」——它甚至發出了這樣的打油詩:「床前明月光,我不做銀行;白髮三千丈,我不做銀行;洛陽親友如相問,就說我不做銀行;春蠶到死絲方盡,還是不會做銀行。」當然,也有很正兒八經的回應。時任阿里巴巴集團副總裁、阿里金融總裁的胡曉明就表示:這是「完全的謊言」。

但到了今年年中,阿里銀行的事基本上已經不再被否認,甚至在第一批銀行牌照批複下來阿里缺席時,小微方面還做了一些解釋工作。在8月一場阿里小貸業務溝通會上,有媒體記者問起阿里銀行的事,前杭州銀行行長、小微金服集團副總裁俞勝法這樣表示:「整個銀行的籌建準備工作,截止到今天已經差不多了。近期我們會向監管部門正式的提交籌建的所有的申請文件。9月底以前應該會有消息。」

先來看一下小微金服的既有業務體系。

公開信息顯示,阿里小貸業務發展得十分興旺。到今年3月,累計有70萬小微企業得到了1900億信用貸款,戶均4萬,不良率不超過1%。戶均4萬十分明顯彰顯出「小微貸款」的特點。阿里小貸最大的推動力來自於阿里電商平台上的交易信息,這給它在徵信上提供了莫大的便利。一般小貸業務最頭疼的環節對於阿里來說變得十分容易完成,這是我認為阿里小貸發展如此之快的重要原因。

匯,其本質就是「支付」,支付寶作為中國最大的第三方支付工具,市場份額遙遙領先。而藉助於支付寶的市場覆蓋,餘額寶迅速將一支名不見經傳的貨幣基金變為全球第七大基金和第三大貨幣基金(截止今年3月),著實讓不少金融機構緊張了一陣子。

換而言之,銀行的三大業務「存匯貸」,阿里小微(確切地說,是小微金服)至少在匯和貸上有其特殊的競爭力。這個競爭力其實來源於馬雲所謂的「螞蟻雄兵」。貸這個維度上做的是小微企業的生意,匯這個業務上做的是所謂小額高頻的生意。藉助螞蟻的力量,匯聚一起,就成了一筆大買賣。與阿里巴巴電商一樣,小微金服也有極強的「螞蟻」特徵(註:此文作於今年9月,10月中,小微金服正式命名為螞蟻小微)。

當存匯貸小微拿下三之有二時,另外一個存款業務一旦拼上,就是完整的一個銀行體系。阿里在銀行上其實是有選擇的。不做銀行,理論上可以和更多的銀行合作,但小微金服已經引起了很多銀行的警惕,尤其是工農中建四大行。而做了銀行,有可能獲得更多的制度性優勢:比如,開發更多的金融產品,直接推出小微金服的信用卡更為直截了當地切入到線下支付,等等。

更重要的是,阿里整個平台(包括電商的阿里巴巴集團和支付寶為代表的金融服務集團)擁有十分龐大的信息數據,它很容易分析出平台上的商戶經營狀況,也很容易分析出買家的生活水平(也就是給哪種業務的商戶提供貸款更易收回)。而這種相較於銀行可以忽略的風險控制成本,使得金服集團不可能不動銀行的心思:獲取存款,向外做更大的貸款,不良率又低,何樂不為?

在國外,最富盛名的網路銀行大概就是荷蘭的ING DIRECT,後來以90億美元的價格出售。這個基本靠在線和少量線下體驗店的網路銀行的瓶頸在於用戶粘性問題,而這個問題,對於阿里來說,幾乎不是問題。

阿里又有什麼理由說我不做這個螞蟻雄兵式的銀行呢?

呵呵。

來源:魏武揮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