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順風車回歸,如何克服模式難點與外部困境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沉寂了200多天後,滴滴順風車公眾號發布了安全事件后的第一篇推送,大概闡述了在200多天里滴滴順風車做的一系列整改舉措,於是大家紛紛猜測是不是上線將近。但筆者認為,上線與否,滴滴順風車的回歸路都還有很長要走,重新上線也僅僅只是一個開始。

從整個出行用車行業說起:

計程車行業是20世紀四五十年代逐漸發展起來的;直至今日,除了北京還存在少量的個體出租經營戶,中國大部分地區,計程車都已經完成了公司化——不管車輛是屬於個體還是公司,一定都是掛靠在公司下,公司對計程車司機有統一的管理機制,在這方面的管控也基本成熟;所有司機需要經過資格證考試,才能上崗。

而滴滴的出現,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這個機制。滴滴快車一開始都是個體司機,沒有公司的限制,不再向公司提供份子錢或者掛靠費,只向平台提供服務費;而平台也相應提供較為穩定的乘客源和服務,相比原來自上而下的機制,這樣顯然更加扁平,對於司機來說更加自由。

但是,滴滴順風車不同於快車的存在,滴滴順風車的本質是順路合乘。滴滴順風車的「司機」其實不是為了賺錢的司機,而是普通的私家車車主開通順風車,就只是單純地為了賺個油費或者車上有人共乘一起說個話做個伴。(當然這是理想情況,後來也出現了一批專門跑順風車單的司機,這部分司機可能對乘客、路線要求較高,而順風車是車主可以選單的模式。)

通過以上不難看出,相比於計程車的B to C,順風車用C to C模式去看更為合理。

交易商品=車主提供的服務

交易雙方=車主+乘客

C to C模式中國市場上比較成功的是淘寶,外國市場可以借鑒的大概是Airbnb,但是,滴滴順風車相比於淘寶或者Airbnb,難度係數大了很多。

一、順風車版C to C模式難在哪

1. 平台需要管控的範圍太寬廣

相比於淘寶、Airbnb,順風車的交易流程中,雙方對平台的依賴太大。

淘寶平台就像貨架,提供商品陳列,當你買走商品並投入使用,如果沒售後等問題,對平台幾乎不再有依賴。

但是對於順風車來說,商品的生產(車主發布路程),商品的銷售(乘客和車主路程匹配),乘客使用商品(乘客乘坐順風車),每一個過程都強依賴平台。因此,「商品」的生產質量、交易效率、使用體驗,都需要平台參與,平台管得太多,難度係數直線上升,做的不好容易被多方diss。

2. 交易商品的質量難以評估和掌控,且風險大

首先,交易商品的商品具有複雜性。

淘寶的賣家,往往只是商品銷售方,而不是生產方,但是對於滴滴來說,車主其實承包了商品(合乘服務)從生產到銷售到使用的所有過程,承擔了:工廠,銷售,客服等一系列角色,在任何一個方面存在弱勢,都會影響供給商品質量即乘客的體驗。

例如有些車主車輛好,認路好,但是溝通能力差。同時,即使是同一個車主,每一天的狀態時不相同的,面對的也是各種性格的乘客,提供的服務質量也可能很不一樣。

因此,就算平台對車主資質會進行嚴格考核,供給內容的複雜性和不確定性,也使得服務質量難以把控。當然,正如淘寶發明了店小二機制,順風車也許也能建立車主服務中心,去解決地點定位、用戶溝通等一系列問題。

其次,快速出行的需求性質,決定了順風車的評價體系發揮的作用有限,對於司機和乘客,沒法優勝劣汰。

淘寶和airbnb有自己非常完善的評價系統和體系,是消費者進行評估和消費的重要參考信息,但是順風車的評價體系很難起到相同的作用:

一方面,消費者享受服務的時間短,最長也不過幾個小時,對真正的服務質量難有認知;另一方面,順風車對車主的評價體系更標準化,反饋的有效信息有限;最後,當乘客的第一訴是快速出行時,大概率也不會像逛淘寶一樣花費這麼多時間去根據評分或者評價選單。

最後,如果碰到質量差的商品帶來的風險是非常大的。

對於淘寶上的實物商品,大部分情況下,大家也就是吐槽:「呸,假貨!」但是對於滴滴順風車來說,使用商品意味著在封閉空間和陌生人呆一段時間,風險大。Airbnb在這方面有存在相似的問題,但是Airbnb的成功也說明是存在解決方案的。

3. 順風車沒有市場定價,價格難控

普通電商,其實是提供了一個自由市場,平台僅僅是資質管理,或者只是有最低和最高門檻,非常透明,市場這隻看不見的手會自然起調控作用,保持在合理價格,基本符合消費者對價格的認知。Airbnb會給房東一個建議價格,但是最終定價依然由房東完成;而對於滴滴來說,定價是由平台確認的,是不透明的,不完全受市場控制。

因此,就像自由市場和「中央定價」,用腳投票難以發揮作用。所以滴滴的價格一直是處在用戶口水的風口浪尖。

那有沒有可能讓市場去定價呢?把定價權交給車主呢?

我認為是有可能的,順風車現在有感謝費等一系列用戶可以自己調控價格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大概就是對市場定價的一種嘗試。

因此,作為C to C模式的順風車,雖然有淘寶和Airbnb等成功範本,很多東西卻不能完全照搬,順風車版C to C,無疑會有一條很長的探索之路。

二、順風車外部環境的難點

1. 資本寒冬+政府政策,強依賴用戶量的順風車不好做

都知道當年滴滴靠補貼拉了一大批用戶,而之後發優惠券也從不手軟。之所以這樣做,是因為市場的規模效應:市場規模越大,成本越小,對於C to C來說,就是市場規模越大,匹配約精準,體驗越好,當然對於車主、乘客來說,匹配度越高,成本越低。

C to C講究一個匹配度,而足夠匹配有一個前提就是量級足夠大,但是在政府政策和資本、輿論的強限制下,順風車的用戶增長,主要是車主的增長,非常難:

「······我們將會嚴格按照知道意見要求限制接單次數,規定車主在常用路線上搭載乘客,讓順風車回歸順路合乘的本質。」

「······我們會繼續加強用戶信息篩查,並在車主每次行程前進行人臉識別,嚴肅處理人車不符的情況······」

——順風車事業部負責人 張瑞

政策上,用戶准入信息篩查持續加強,盡最大努力杜絕人車不符,是安全的一個最基本保障。但是,順風車回歸本質,全力抵制非法營運,這意味著順風車再也沒有職業的車主;同時,資本寒冬下,所有互聯網公司都在節流,如果減少補貼,就意味著滴滴順風車沒有了最擅長的用戶增長方式——車主量級大大減少,供給側量級不足,整體的匹配大受影響,乘客和車主的體驗都不會太好。

2. 競爭對手的崛起,順風車如何找回自己的市場?

滴滴順風車已經下線了200多天,在這200多天里,嘀嗒出行和哈羅單車,都抓緊這個機會大量實現增長。從百度搜索指數就能很明顯地看出,滴滴順風車下線后嘀嗒出行一直保持著較高的搜索熱度。

另一方面,4月11日,Uber在美國申請了上市,而Lyft已經成功上市,競爭對手接二連三的上市,已經走向國際的滴滴是否能有足夠的精力去探索一個新興的順風車業務?

3. 還有其他很多困難的問題需要克服

3、4月是整改月,順風車業務是新興的共享經濟業務,雖然是被鼓勵和支持的,但是在發生2次安全事故的情況下,如何重新獲取政府和公眾的信任?

很多犯罪都是臨時起意,順風車的安全事故會不會已經給了一些潛在犯罪人員暗示?新的安全措施,能否真正規避這些風險?畢竟,順風車業務已經再也不能承受一次打擊了。

總之,最為一種新興的共享經濟、C to C模式業務,順風車在沒有直接的市場借鑒的前提下,每一個問題的解決對於互聯網來說都是一場新的收穫,布滿困難的順風車回歸之路,值得每一個嚮往未來的人去期待。

 

作者:陳老師,微信號:QQ172589031,歡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