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的精神狀態有多「瘋」,不好好說話就有多爽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社交平台上,我們可能會看到一些語序紊亂、但情緒卻十分飽滿的文字,這類文字極大可能便是互聯網文學中的一種——發瘋文學。為什麼這屆年輕人喜歡用「發瘋文學」來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緒?互聯網文學本身,又具有哪些特性?

「我知道我配不上發貨,大家都發貨了,不像我,連催的時候都小心翼翼,成了一隻可笑的熱場笑料,現實生活不順人人冷眼相待,哪怕是在網上我也知道我配不上提早發貨的門檻……」

一網友曬出自己3天前下單卻遲遲未發貨,與客服對線的截圖,為了應對客服木訥的回復,網友使用「發瘋文學」一陣輸出,終於將網線那頭的客服真身牽出並成功的當場發貨。

最近,各大社交平台中的吐槽貼中總有那麼幾個瘋狂輸出發瘋文學,它擁有體量大,語序紊亂,毫無邏輯、情緒飽滿等特點,尤其適用於催男友回信、被大學課程折磨、賣家不發貨等場令年輕人抓狂的場景中。

發瘋文學讓人真切感受到了語言發泄的魅力,據悉它的起源是豆瓣一組一段「我不發瘋我說什麼」起頭的文字,之後不斷與影視、耽美劇相結合形成的圖文一體化,成為近日的新晉熱梗。

不過發瘋文學的背後,爭議卻是不斷。

一、「發瘋文學」有多爽?

先是林黛玉柔弱的表情配上略帶瓊瑤風味的語言的表情包大火,隨之而來的是文學世家產生對《紅樓夢》是否會因林黛玉文學被毀的擔憂。

比如一網友將林黛玉的台詞提煉出來,當聊天對象不回復自己的消息是,便發出「你大抵是倦了,竟回我這般敷衍」;若對方的許諾不能兌現,還可以這樣說:「你瞧,又開始畫餅了,我要是信了,怕是要哭斷腸去了!「

不得不說,光看著這些語句腦海中都能浮現林黛玉那嬌弱細膩的聲線。

事實上,林黛玉只能稱作發瘋文學的二創選手,在表情包與文字創作方面,咱們中國人身體里的文學細胞早就被開了竅,譬如還珠格格,靠著經典的浮誇表情、動作出圈淪為網友手下的表情包素材首選,再是武林外傳、回家的誘惑,越經典的螢幕作品越能產生「網友共鳴」

與其他互聯網文學不同的是,發瘋文學不再精簡也不陰陽怪氣,它更像是一種人類回歸原始人類的語言,將自己的內心毫無保留的傾訴,與現實中處處小心的自己完全不同,加之體量大與感嘆符號的視覺衝擊,很容易讓人產生「爽」感。

比如這條神評論:看完了為什麼不點贊?為什麼不點贊?!因為你不點贊,我的心像被鑿了一個大洞整夜整夜地失眠,午夜驚醒想到的都是你不點贊評論的事,而你還在熟視無睹地發笑,你根本不在乎我你只在乎老婆餅里為什麼沒有老婆,你好狠的心好狠的心吶…….

非常規化的語表達,就是為了讓人感覺自己很「瘋」,精神狀態被生活工作壓榨的不是很好。

統計數據顯示,2022年的1000萬的畢業生中高校畢業生只有50%的學生實現了就業,而其中已經就業的學生薪資比照去年足足下降了12%,身體健康、考研考編無一不在困擾著他們。

語言即生活,在發瘋文學泛濫的背後是網友們隱秘的心理表達,看似「瘋言瘋語」的背後充斥著歇斯底里的風格,卻並非全然無用,它可以一定程度上成為人們的情緒宣洩口,滿足大家的內心渴求,調節情緒心態,是一種新型宣洩方式。

尤其在這個浮躁的社會,人人都要學會謹言慎行,在「說話是一門藝術」的社會渲染下,多少人失語互聯網,又在互聯網文學里東山再起。

根據中國青年報面向全國255所高校展開的「社交恐懼」調查,4854份有效問卷結果顯示,80.22%受訪大學生表示自己存在輕微「社恐」,發瘋文學讓Z時代年輕人在交流中體驗了內容創作的樂趣,對社恐患者更為友好。

根據《2022年全球數字概覽》報告顯示,全球社交媒體用戶超過46.2億,相當於全球總人口的58.4%,白岩松曾說:生活中99%的人不會說話,他們想說什麼的時候開口就說了。發瘋文學正是一個契機,一個可以偽裝自己同時還能宣洩的契機。

為了不被「好好說話」束縛,互聯網人開始「不好好說話」,有人認為這會污染我們的語言環境,事實確實如此但不能一概而論。

二、互聯網文學的「文學性」

說白了,模仿瓊瑤劇的語言風格,對現有作品再創作的行為是一種「仿擬」

它是語言學中的一種修辭手法,生活中無處不在,從上小學甚至認字開始我們就在不斷的整合自己的語言庫,並將它們重新組織成一句特定的話,以此表達一種新的內容。

比如:

有語言專家曾認為,網路熱梗是網友們的激情創作成果,是我們體內獨有的中華文學基因,這樣的應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動語言的發展

「當然,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丟棄傳統優美文字的表達。」

近兩年堪稱互聯網文學元年,大量文字成了互聯網成年人手中的語言玩具,在專門收錄互聯網辭彙的小雞詞典上,光是「門派」就有28種,除了發瘋文學、凡爾賽文學等知名體外,還有小眾的privilege文學、咯噔文學、大列巴文學等。

從整體搜索熱度來看,凡爾賽文學一直穩坐互聯網文學的頭把交椅,熱度高居不下,是熱度第二的2.9倍,而廢話文學、發瘋文學等熱度只有凡爾賽的一個零頭。

自凡爾賽文學登頂后,各類新互聯網文學接連出現,但老大哥的位置持續不可撼動,它在用自己獨特的「自謙」方式,向自己的下位圈宣告著「第一是我的~」

但互聯網文學有個大痛點:存活時間短,後勁不足。發瘋文學於今年9月出現的熱度,11天後便達到了熱度巔峰,再後來便是持續的跌落再跌落,privilege文學的暴漲到消失僅用了短短一天,卑微文學更是像從未出現過一般。

使用互聯網文學和使用互聯網文學的是同一批人,且多為30歲以下的女性,而最關注互聯網文學的TOP10城市中北京、上海穩居前列,發瘋文學中女性的佔比高達89%。

而一切的網路用語皆有起源,其熱度能否延續取決於其創作難度及起源的有趣性,不乏有「後浪」比原主的梗還要火爆的,比如卑微文學源於王思聰的感情受挫,大多數女性紛紛在微博相關話題下留下自己的作品,卻容易引起部分男性的不適。

玩梗這方面,男性其實完全可以比擬女性,只是現在的互聯網語言帶有多重意味,對」直男「不友好,對2G網友也不友好,且男性在情感上的敏感度較低於女性,這也是互聯網文學更受女性歡迎的原因。

當代年輕人對生活質量要求更高,情緒也更加複雜,合理的宣洩成了一種奢侈,但他們也需要片刻的停歇,他們在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不是所有的事都一定要有意義,對抗無理的方式就是變得更無理。

這和「只要我不尷尬,尷尬的就是別人」同理。

互聯網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聲渠道,就算是啞巴吃黃連都能將苦水一個勁的傾瀉出來,更何況是普通人,只要在不違背和諧網路環境的前提下,人人都是「文學家」,無意間的有感而發都將成為經典。

那些認為現在的互聯網文學不適合自身年齡的人也大可不必惋惜,信息時代的互聯網文化已經經歷了千秋萬代,比如第一代互聯網文化大作作品:我的世界因爲妳閃亮,我的生活因妳而瘋狂。

非主流文學才是互聯網文學的鼻祖!

參考:

  • 2021互聯網文學盤點:年輕人集體發瘋,中年人愛凡爾賽——DT財經
  • 「發瘋文學」只是又一場易逝的狂歡——正觀新聞
  • 「發瘋文學」爆火,網友:好像打開了一個奇妙新世界——海報新聞

來源公眾號:互聯網那些事(ID:hlw0823),深挖品牌故事,探尋商業邏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