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金融科技下半場,該何去何從?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2019年是金融科技風雨飄搖、面臨行業轉折與尋求升級迭代的一年。

2019年,對中國金融科技領域是不平凡的一年,嚴監管成為金融科技行業無法迴避的議題。同時,金融創新型技術的應用不斷受到頂層認可,中國對創新科技的態度依舊保持認可。2019金融科技下半場,去偽存真,那些這兩年風風火火的金融科技公司接下來的故事該怎麼講?

2019,整個金融科技市場,風雨飄搖。p2p團滅了;大數據爬蟲爬進監獄了;違規現金貸關沒了;催收也管起來了;助貸業務也控制起來了……

2019消失的幾萬億市場

01:P2P

2007年,中國首個 P2P 平台拍拍貸誕生。2019年,拍拍貸宣布,我們和P2P已經沒有關係了,逐步清除存量業務,不再新增,轉型助貸。

2011年,中國最大的P2P平台陸金所成立。2019年,陸金所宣布,P2P業務正積極響應和配合監管「三降」要求,逐步清除存量業務,不再新增。

P2P平台在中國走過了短暫而光輝的10年,於2019年,卒,享年12歲。

P2P壽終正寢的原因在於,2019年1月21日,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P2P網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聯合發布了《關於做好網貸機構分類處置和風險防範工作的意見》(下稱「175號文」)。

175號文稱,將堅持以機構退出為主要工作方向,除部分嚴格合規的在營機構外,其餘機構能退盡退,應關盡關,加大整治工作的力度和速度。穩妥有序推進風險處置,分類施策、突出重點,確保行業風險出清過程有序可控,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和大規模群體性事件的底線。

受175號文影響,P2P頭部平台的先驅和領航者,都在今年宣布推出P2P業務。連頭部平台都經不起監管自查要求,可見整個P2P平台有多麼混亂。

雖然175號文第一次對P2P平台提出了轉型方向,即網路小貸公司、助貸機構或為持牌資產管理機構導流等。但是原本吃肉的壯漢讓他去吃素,又怎麼喂得飽。沒有了P2P業務的P2P公司,2019又該何去何從?

02:大數據

2012年,同盾科技創立。2019年,同盾宣布解散爬虫部門。

2015年,聚信立成立。2019年,聚信立止宣布將暫停對外提供用戶授權的運營商爬蟲服務。

2019年10月,央行向部分銀行下發了《個人金融信息(數據)保護試行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初稿,待徵求意見結束后將正式對外發布。

《辦法》重點涉及完善徵信機制體制建設,將對金融機構與第三方之間徵信業務活動等進一步作出明確規定,加大對違規採集、使用個人徵信信息的懲處力度。

受此《辦法》影響,幾乎所有的大數據公司都遭受當頭一棒。要麼業務暫停、要麼部門裁撤、甚至還有被公安抓走的。一時間,當年號稱萬億份額的大數據市場,幾乎一夜歸零。沒有了「爬蟲數據」的大數據公司,2019又該何去何從?

03:現金貸

現金貸業務的整治,是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的,但是真正死於2019年。2017年,有關部門印發的《關於規範整頓現金貸業務的通知》。

通知對現金貸的監管措施極其嚴厲,並列出了五條紅線:無牌照禁止放貸;綜合年化費率不得超過法律規定;P2P和互聯網平台禁止為現金貸提供資金;現金貸機構槓桿比例禁止超過各地現行規定;不得繼續發放無消費場景的網路小額貸款。

雖然,監管條例兩年前就已經下發並要求嚴格執行。當時確實一些頭部平台進行了相關改造。但是,整個現金貸市場,仍然擁有上千家無牌違規現金貸在偷偷摸摸的運作,規模很小,一般貸款餘額在1000萬左右。

不過誰也沒有想到,壓死違規甚至合規現金貸的最後一個救命稻草,竟然是大數據平台整治。據小編了解到,好多作坊式的現金貸平台,在聚信立等三方數據源停止爬蟲服務之後,便宣布停業了。

原因比較簡單粗暴,因為這些作坊式的現金貸平台依靠的風控策略。大多是僅僅是通過爬蟲運營商數據。根據一位之前業內人士說「在中國,不存在用智能手機借款,卻還不起1000塊的人」。所以,整個風控體系就建立在如何進行催收本人以及其相關親友。同時,確定借款人是否是專門的擼貸人員,其他的評分模型根本就不需要。

或許,這就是蝴蝶效應吧。大數據加強監管,導致違規現金貸平台徹底退出;現金貸平台退出,又導致了催收市場的份額緊縮。

假如說2014年成立現金巴士作為最早的現金貸公司,那麼整個現金貸平台,走過2015-2017最輝煌的三年,於2019年,卒,享年6歲

04:催收

51信用卡被查事件餘波未盡,一家來自湖南的信貸催收公司匆匆在美國遞交了IPO招股書。9個城市34個運營中心,10915名催收員,446億應收款,35.3%以上的傭金率……這份招股書,揭開了催收江湖的冰山一角。

號稱國內最大催收公司的湖南永雄,在招股書稱,由於二季度公司進行了一次全面合規評估,同時關閉了大約20個新開的地區辦公室,導致運營費用及解僱員工費用有所增加。

這個號稱擁有萬億市場的催收江湖,也面臨著合規,業務萎縮等現實問題。否則,也不會在這個風口浪尖遞交IPO,很顯然目的就是股東要套現走人的節奏。

不過相比現金貸、大數據和P2P來說,催收是作為傳統業務。隨著金融科技發展,制定了催收策略,幫助互金公司更好的處理委外催收業務。隨著業務的膨脹以及問題,被人從幕後搬到台前。互金退潮,催收公司,又該何去何從?

05:助貸

助貸業務之前有分享過中國人民大學普惠金融研究院《助貸業務創新與監管研究報告》。這裡就不在具體闡述了,而且P2P平台根據監管要求,可以轉型為助貸機構。但是值得說一句的是:

2019年10月23日,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於印發融資擔保公司監督管理補充規定的通知》,通知規定:未經監督管理部門批准,汽車經銷商、汽車銷售服務商等機構不得經營汽車消費貸款擔保業務;為各類放貸機構提供客戶推介、信用評估等服務的機構,未經批准不得提供或變相提供融資擔保服務。

《通知》的出台,是監管對融資擔保業務「紮緊籬笆、堵住漏洞」的一個重要舉措。此前融資擔保在我國需持牌經營,相應的監管條例、批設門檻已形成體系。但伴隨著行業新業務、新形勢的進化,一些並不具備融資擔保資質的機構實際參與到融資擔保業務中或是通過曲線方式在灰色地帶遊走。

真的是計劃趕不上變化,政策密集出台。作為金融科技公司,需要做好多手準備。助貸不是新型業務模式,但是目前看來是政策比較鼓勵的一種模式。

還在吹牛逼的獨角獸們

10月,胡潤研究院發布《2019胡潤全球獨角獸榜》,這也是胡潤6次發布「中國獨角獸季度指數」后,首次發布「全球獨角獸榜」。上榜企業需要滿足以下條件:全球估值10億美元以上的科技初創企業排名,上榜企業創辦不超過10年,獲得過私募投資且未上市。

根據這份報告,目前全球共有494家「獨角獸企業」,總估值11.8萬億元人民幣,分佈在全球24個國家的118個城市,平均估值239億元人民幣,總估值11.8萬億元人民幣。其中有超過80%來自中國和美國,並且在數量上中國以206家領先於美國203家。

第一眼看到這個數據統計,第一反應是:**,厲害了我的國。

但是仔細瀏覽了這206家獨角獸企業,帶病入選的還真不少:以陸金所、點融為代表的P2P企業超過10家;以同盾、集奧為代表的大數據企業達10家。當P2P不再是P2P,大數據也不再是大數據的時候,是梁靜茹給的勇氣,胡潤給這些超過10億美元的估值?特別是陸金所估值,高達2700億人民幣。真不知道,最後究竟會是誰為這個估值買單。

國家依舊鼓勵金融科技發展

2019年8月22日,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FinTech)發展規劃(2019-2021年)》,並提出到2021年,建立健全我國金融科技發展的「四梁八柱」,進一步增強金融業科技應用能力,實現金融與科技深度融合、協調發展,明顯增強人民群眾對數字化、網路化、智能化金融產品和服務的滿意度。

2019年10月30日,中國人民銀行上海總部近日印發《關於促進金融科技發展 支持上海建設金融科技中心的指導意見》,從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金融科技生態圈、深化金融科技成果應用、加強長三角金融科技合作共享等八個方面提出40條意見,助力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和科技創新中心建設聯動發展。

短短兩個月,人行就出台兩條政策鼓勵金融科技發展。儘管很多領域被監管基本宣判了死刑,但是國家對金融科技的發展還是持肯定態度的。隨著中國金融市場的改革以及開放,未來在金融科技變革依舊可期。

下一個故事:區塊鏈與數字貨幣?

關於區塊鏈的基礎知識以及技術問題,已經在 「區塊鏈紅包」 和 「區塊鏈VS量子計算」兩篇文章中詳細闡述過。此處不再展開。

有些事情還是有必要重申一下:區塊鏈是技術,數字貨幣是應用場景,虛擬貨幣基本上就是騙人。也就是說:區塊鏈≠虛擬貨幣≠數字貨幣。目前區塊鏈技術處於探索與落地階段,一個合格的金融科技公司有必要進行技術布局。不久的將來,區塊鏈技術確實可以作為下一個故事的主角。

不過目前看來,區塊鏈技術依然沒有成形的監管法規出台。區塊鏈雖然應用場景很廣,但是還是有其自身的限制。三種類型的區塊鏈:公鏈、聯盟鏈、私鏈。

從應用角度來說,私鏈與去中心化背離,應用場景極低;公鏈與全世界互聯,不太適用金融業務;真正可以被推廣使用的應該是聯盟鏈。例如:XX商圈貿易聯盟,XX支付聯盟,XX知識產權聯盟等等……

但是這些聯盟鏈的發起者,應該需要在國家或者國際組織進行信用背書,或者直接由國家和國際組織發起。我國既然想要大力發展區塊鏈,那麼需要從始點開始進行統籌和監管。避免深陷下一個萬億市場的悲劇

小維洞察

從P2P、大數據、現金貸、催收以及助貸業務來看,在其一開始出現在公眾視野的時候,就被部分媒體帶了節奏。都是被冠名了「開啟新的萬億市場」。喜劇開場,悲劇結尾,似乎已經成為金融科技普遍劇本。究其原因還是監管的滯后以及資本的貪婪,想賺快錢無視道德與法律。

金融科技下半場,需要回歸本源。回歸到由大數據、區塊鏈、雲計算、人工智慧等新興前沿技術帶動,對金融市場以及金融服務業務供給產生重大影響的新興業務模式、新技術應用、新產品服務。

2019年註定不平凡,折射出了金融科技轉折的陣痛。下半場,應該以合規守法為底線,無論是數字貨幣、三方外卡收單或者是其他開放的應用場景。真正做到金融科技造福大眾,甚至對外輸出。

 

作者:升維洞察;微信公眾號:升維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