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聯+移動+三星PK微信、餘額寶 「圈」手機只為「刷」手機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在不遠的將來,你可以扔掉錢包,扔掉信用卡,揣著手機買東西。

銀聯、移動、三星這些不同的行業大佬,因為這個目標,被一款名叫NFC的支付技術連接在了一起。

這場遊戲的參與者眾多,一個合縱連橫的時代正在到來。而微信、餘額寶正繞道疾行,期待更早到達終點。

從2013年7月22日起,北京的中國移動用戶只要輕輕刷一下手機就可以乘坐公交、地鐵,還可以在支持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付款的商鋪「刷手機」消費。

同一時間,中國銀聯聯合中國移動在北京、上海等14個城市高調推廣一項叫做「手機錢包」的新業務,這項名為近場支付的移動支付方式,終於邁入了商用時代。

近場支付是移動支付的一種,指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服務時,利用手機的近距離無線通訊技術(NFC)可以向商家進行支付。

北京的中國移動用戶需要在指定的營業廳換一張NFC專用的手機卡,目前,中國移動推出的NFC-SIM卡只支持5款中國移動的定製機和小米2A,iPhone和非中國移動定製的機型並不適用。

用戶還需要下載中國移動手機錢包的應用程序,此軟體同樣沒有在蘋果的App Store上架,蘋果一直以來並不看好NFC,因此在iPhone 5中沒有集成NFC晶元。

艾瑞諮詢近期發布的一份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移動支付市場交易規模達1511.4億元,其中,近場支付佔比僅為2.6%。

即便如此,諸多機構卻把2013年作為近場支付的元年,普遍看好這一領域的未來前景。

全球知名市場調研機構Frost & Sullivan樂觀預測:在2015年近場支付將佔到歐洲地區移動支付總量的42.3%。在2018年要提高到將近50%。歐洲地區出售的38%的手機當中,要配備近場支付的功能。

圈「手機」

換上了NFC的手機卡,用戶可以在餐館、超市、百貨店、便利店、藥房、醫院和服飾品商店等場所「刷機」消費。還可通過手機自助銀行,即時管理資金賬戶和金融理財;乘公交、地鐵時即觸即刷。兩部NFC手機輕輕一碰,按提示進行輸入密碼等操作,可以快速划賬。

早在2001年,韓國運營商已經開始了近場支付的嘗試,日本電信公司NTT DoCoMo也在2004年開始布局。近場支付在這兩個國家已經初具規模,但在歐美國家始終沒有得到普及,發展緩慢。

在近場支付的產業鏈上,各家商業銀行和中國銀聯處於產業鏈的上游,中游是三大運營商,下游則是NFC手機生產廠商。

這意味著,消費者每刷機一次,商戶需要向產業鏈上的幾方參與者支付0.38%-1.25%的手續費,國金證券分析師馬鵬清認為,在這場手續費的分成鏈條中,運營商、發卡行、收單行(提供POS機的銀行)、銀聯的分成比例為2∶5∶2∶1。

在中國,近年來,各方都在跑馬圈地,卻沒有任何一方能夠獨佔鰲頭。

對於銀行而言,金融IC卡的非接觸式卡同樣能夠實現近場支付的功能。

央行一直在推動金融IC卡的普及,曾要求各家商業銀行從2015年1月1日開始全部將新發行的銀行卡換成金融IC卡,這些金融IC卡都可以支持非接觸式支付功能。中國銀聯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金融IC卡累計發行近2.8億張。

公交、地鐵的支付也是金融IC卡最早介入的領域,之後才是消費領域,金融IC卡用戶在支持銀聯「Quick Pass閃付」的非接觸式支付終端上,不用輸入密碼,可以完成1000元以下的支付。

因此,在NFC移動支付手機普及率不高的情況下,商業銀行可能會選擇優先發展金融IC卡。

而在三大運營商中,中國移動是最早開始行動的。

四年前,中國銀聯推出了13.56MHz移動支付標準后,中國移動隨後推出了2.4GHz技術標準,兩個標準互不兼容。而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則選擇站在中國銀聯一邊,採用銀聯的技術標準。這也讓下游的硬體廠商左右為難。

2012年6月,中國移動最終放棄了自行研發的標準,和銀聯簽署業務合作協議。這種合作方式堪稱雙贏,合作后,各家銀行不再需要一家一家地與中國移動簽約,只需通過銀聯接入系統即可。據了解,截至目前,中行、中信、光大等9家銀行都完成了與該系統的對接,涉及13個電子卡應用,其他銀行也正陸續接入。

這一事件也被業內視為移動支付「新元年」的開始。

2013年3月,中國移動推出了NFC手機錢包業務,在中國移動手機錢包客戶端安裝銀行卡,便可在具備銀聯「閃付」標識的POS機上「刷」手機付款。電信和聯通也在2013年推出明確的移動支付商用時間表。

中國聯通支付業務公司總經理戴任飛曾在接受財新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移動支付並沒有成熟的商業模式。運營商在移動支付上投入很大,中國聯通至少投入了數十億元,靠手續費分成遠遠不足覆蓋成本。

因為NFC的成本較高,帶有安全晶元(可以用移動支付)的NFC手機其附加成本為5美元左右,沒有安全晶元的話成本小於1美元,卻不能用於移動支付。

不只是商業銀行和電信運營商,終端的提供商們也在加大投入力度,爭取在近場支付的市場上搶佔先機。

中國移動推出的第一批NFC手機,涵蓋三星、HTC、Sony、LG、中興、華為、酷派、聯想等品牌。中國移動還計劃在2013年9月再推出20款左右支持NFC SIM卡的移動定製機型。

廣發證券計算機行業分析師黃亞森認為,現在的NFC手機還比較少,只是在一些高端機上存在,如三星的Galaxy9300。2002年的時候,手機上配攝像頭是很時髦的東西,大部分手機都沒有,但現在手機沒有攝像頭是賣不出去的。NFC也可能是這種趨勢,可能到2015年時,手機不帶NFC也是賣不出去的。

根據中國移動的規劃,預計2013年將銷售一千多萬台NFC手機。中國聯通則要求3500元以上的定製手機全部要內置NFC的功能。

走向競合

日本的電信公司DoCoMo獨挑近場支付的大梁,甚至幫商家免費配備支付設備。

在美國,NFC雖然得到了美國各大移動運營商和信用卡公司的支持,但商家不願意投資對現有收銀系統進行升級。

而包括蘋果在內的手機廠商,在沒有看到大規模商家積極響應之前,他們不願意付出太多精力去開發和生產。商家們卻認為,只有當他們看到更多的消費者擁有了NFC手機,才會去升級收銀系統。

但在中國,產業鏈上線的參與方漸漸意識到合作更能夠打開市場。2013年6月,在上海金融業聯合會主辦的一場題為「移動金融」的主題論壇上,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表示,整個體系環境是交錯綜合,應該秉承開放、合作、共享的理念,構建和諧的移動支付生態圈。

交通銀行副首席信息官麻德瓊也認為,在競合的時代,一定要在開放的環境下,封閉是走不通的。

事實上,在NFC移動支付推廣上,中國銀聯和中國移動已經達成默契,雙方各有分工。銀聯負責金融層面的管理,改造POS機,發展合作商戶。

中國銀聯移動支付部副總經理單長勝說:目前,中國銀聯已經有超過130萬台支持非接觸支付的POS機,NFC手機可以直接使用。中國銀聯一致倡導共享線下商圈,手機支付也要納入這個商圈。

各家商業銀行都可以接入銀聯的平台,不需要單獨找運營商談合作。

中國移動則主攻用戶習慣的培養,讓更多的用戶使用NFC進行移動支付。中國移動計劃2013年投入近百億推動NFC產業鏈的發展,其中11億用於NFC終端、近60億用於NFC-SWP模式的SIM卡。

目前,對於近場支付而言,最大的阻力是商戶的需求動力不足。雖說中國銀行負責POS機的改造升級,但NFC支付要比傳統的刷卡收銀的方式要複雜得多,收銀員需要經過培訓才能熟練操作。如果商家的積極性不高,即便換了POS機,收銀員也不會操作,相當於浪費了這個功能。

在浦發銀行信息技術總部總經理助理黃煒看來,接下來就是對商戶的培訓工作,可以將星巴克、全家等一些便利店作為切入口,這些店面的服務員比較年輕,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手機刷一刷,幾次下來也就適應了。

機構卻普遍看好近場支付的前景,國金證券預測,2013年移動近場支付正式起步,用戶量2014-2015年快速放量,同比增長207%、124%;初始解決方案以NFC-SWP為主,其放量節奏基本與用戶量增速放量節奏相同,2014-2015年同比增長分別為202%、102%。

攪局者

正當銀聯、運營商、手機廠商打通整條產業鏈,打算一騎絕塵之時,攪局者已經出現了。

在即將推出的微信5.0中,微信支付是最大的亮點。通過二維碼,就可以實現線下掃描,用手機支付,頗有近場支付的味道。而且不需要更換手機卡,不限制手機型號。

業界人士認為,在NFC沒有成熟和普及前,用戶和商家更容易接受二維碼。微信已經擁有近4億用戶,藉助微信,可以培養用手機進行小額支付的習慣。

而類似手機支付寶、微信支付等把支付平台嵌入交易平台應用內支付將會成為移動支付未來發展的主流。

此外,微信通過公共賬號為招商銀行、中信銀行信用卡中心提供客戶服務平台,同時與招行合作推出微信銀行。擁有大量高粘度客戶的微信介面,將大大促進招行的手機銀行交易量的提升。

艾瑞數據顯示,2013年第一季度,在手機客戶端等移動支付領域,支付寶的市場份額更是高達67.6%,財付通的份額僅為7.3%。

眼下,財付通更希望藉助微信支付實現手機端的逆襲。上線了短短一個月的「餘額寶」,銷售額已經突破了100億。坐穩第三方支付老二的財付通也按捺不住,加速與基金公司合作,推出類似「餘額寶」的理財產品。

但騰訊內部員工對此卻並不樂觀,在他們眼中,財付通並不想跟銀行搶飯碗,而是甘心扮演渠道的角色。

「財付通的用戶更偏年輕化,消費主要是買遊戲點券、Q幣等,資金流水並不大。相比之下,支付寶的用戶資質會更好,而且有購買理財產品能力的用戶,很大一部分是相互重疊的。阿里能成功的,在騰訊不一定成功。」一位工作人員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無論如何,包括eBay旗下PayPal、谷歌、Visa、新浪在內的公司都在開發數字錢包服務。這些數字錢包同樣可以整合信用卡、借記卡、銀行賬戶、會員卡和優惠券,支持網購和在實體店的購物。

只是,用戶習慣還在培育,迎來行業爆發期尚需要時日。

 

文章來源:南方周末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