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5個00年左右的少年聊了聊,他們是這麼玩紅包的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就春節紅包這件事來看,年輕人對於紅包的看法,有時候單純到可笑、有時候理智到讓人驚悚、有時候對一切都無所謂、有時候卻會因為口令起鬨而開心……我們大多時候會感到不可思議,其實關鍵在於,我們沒有辦法回到他的位置去想問題。

如果說微信紅包的流行是「像素級」模仿了春節線下發紅包的生活場景,那麼對於早已習慣於直接拿壓歲錢的00後來說,在沒有經歷過過去那些繁文縟節的情況下,究竟對於在手機上發紅包持一個什麼樣的態度?花了5天時間,找了5個00年左右的「孩子」,跟他們聊關於紅包的一切,結果……怎麼說呢,就像是加了巧克力的烈酒,雖然一度讓人血脈賁張、夢回當初,但疲憊的味蕾仍舊不斷的在提醒我們,時光正在飛速奔騰,時代真的變了。

春節將至,微信、QQ和支付寶之間的紅包大戰激戰正酣,對於互聯網行業里得人來說,這是一場社交和支付的相互攻防戰——社交領域,支付寶攻、微信和QQ守;支付領域,微信和QQ攻,支付寶守。

但是,這僅僅是對於行業里得人來說,針對於最為普通的用戶,尤其是對於那些年輕的用戶來說,他們又會怎麼看待這一場戰爭?

在三個平台中,一直以年輕用戶著稱的QQ在2016跨年期間做了一個紅包預演,數據顯示,90后佔到了總參與人數的95%以上……所以,從QQ上找了一些「小朋友」來採訪他們對於紅包最為直觀的感受。

網名:-_______墮落著°(簡稱小A),山西洪洞,男,初二。

「你平時用手機都玩什麼呀?」

「聊天、看書(網路小說)、打遊戲」

「你用微信還是QQ?」

「QQ」

「為什麼不用微信」

「微信也用,但是比較少。同學都用QQ。」

「為什麼同學都不用微信,不方便?」

「不是,微信家裡人比較多,他們發的朋友圈看著沒意思,有點幼稚。」

「你用手機搶過紅包么?」

「搶過」

「微信還是QQ?」

「都有」

「你感覺有什麼區別么」

「沒有什麼,微信搶的錢多點,都是大人發」

「你平時發么?」

「偶爾發著玩,沒什麼錢,1塊錢發10個這樣」

「微信發還是QQ發」

「QQ,發給同學玩,微信沒啥群」

「發一塊錢會不會沒有意思」

「還好呀,沒啥,搶個運氣王或者最少的,還挺有意思的」

「你綁銀行卡了么」

「綁了我爸不用的卡」

「你想過長大了用微信么?」

「以後再說,應該也會用吧」

以上是和小A的部分對話,年輕就是可以這樣簡單的快樂。小A玩QQ多於玩微信,原因在於大人們朋友圈的「幼稚」、發紅包不在乎錢多少在乎的是發給誰、不抗拒微信一切只是順應變化……這就是小A的態度。

回頭想想,手機紅包作為社交的附屬品,實際上的關係的元素原本就多於金錢,只有你在這個圈子裡、給你想發的人發、搶你想搶的紅包,才是紅包本該有的快樂。發出一個紅包,激活一個圈子,聊一些可樂、可愛、喜歡的話題,才是紅包本該有的使命。只不過這些原本質樸的東西,在成人的世界里,因為金錢、因為生活、因為工作而被淡化了。

發紅包,圈子在哪裡,人就在哪裡。

網名:放下世界╭ァ一個人安靜(簡稱小B),江西九江,女,六年級。

「春節騰訊和阿里發紅包你知道不」

「知道」

「怎麼知道的」

「新聞說的」

「你會搶么」

「會吧」

「你覺得能搶多少」

「幾塊錢……不知道,應該沒有多少」

「他們可都號稱發幾個億呢」

「估計搶的人很多,分不了多少」

「今年微信、支付寶和QQ都發,你搶哪個?」

「QQ吧,支付寶也能搶紅包?不是淘寶么……」

「呃,阿里就是在支付寶發紅包啊」

「哦,這不太清楚」

「你裝支付寶了么」

「沒有」

「為啥不在微信搶」

「習慣QQ了」

「你去年春節搶了么」

「搶了」

「QQ?」

「恩」

「搶了多少錢」

「沒有錢,但搶到一個掛件」

「失望么?」

「?還挺開心的啊」

「為啥」

「是Tfboys的呀」

「你喜歡?」

「是呀,搶到1塊錢還不如送個掛件呢……」

這是小B,一個理智的有點不正常的小女孩。六年級的她,已經能夠清楚的知道,春節紅包其實搶不到什麼錢,號稱幾億,平均一下並沒有多少,更可怕的是,在我們因為搶的錢少而仰天痛罵的時候,她似乎比我們這些所謂的大人都更「通情達理」,原因在於,反正是免費的東西,搶到一個喜歡的就挺開心了。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里講到95、00后與80后相比,少了一些戾氣。原因在於,80后普遍崇尚叛逆哲學,在80后的十幾歲,憤青輩出。而現在,生活環境的改變,讓這些95、00后不再去抱怨,至於網上經常在新聞後面留言罵世界的人,大多是80后,很少有95后和00后,他們習慣於自己的圈子,從而至於他們這樣理智的單純。

現在想想,春節搶紅包,原本就不應該有那些戾氣。

網名:淺晿、 訫底的傷乀(簡稱小C),黑龍江大慶,女,初一。

「你家人會偶爾給你發手機紅包獎勵么」

「直接給錢呀,幹嘛發紅包」

「如果你家人給你紅包獎勵,你怎麼想」

「好奇怪」

「你平時發紅包么」

「發,玩口令紅包」

「怎麼玩」

「就發一個口令呀,比如誰誰誰在一起啦、誰誰誰喜歡誰誰誰拉」

「啊?你們這麼玩」

「是呀」

「你怎麼學會發的」

「一個同學發的,然後看一下就會了啊」

「呃……」

「你覺得發紅包有意思的地方在哪兒」

「這個……(答不上來)」

「你覺得手機可以發紅包神奇么」

「不是早就可以發么」

「你啥時候有的手機」

「去年」

「哦……」

跟小C聊天讓我忽然「神經質」了一下,因為我忘記了,對於小C來說,當她擁有第一部智能手機的時候,就已經可以在手機上發紅包了,所以她不會覺得手機可以發紅包是一個多麼「神奇」的功能。就好比我們生下來就可以吃米飯,不會理解之前的人們對「頓頓吃米飯」的渴望。對於現在的年輕人來說,如果哪一天真的不能發紅包了,他們才會覺得奇怪。

還有一個令人稱奇的是,永遠不要低估一個年輕人對手機功能的學習能力。當QQ推出口令紅包的那一剎那,已經意味著它的使用場景已經現成的放在哪裡,他們只需要去玩就可以了。而對於紅包本身這件事,他們並不認為家長獎勵要發個紅包,完全可以更直接一點,給錢就好了——想想我們,發紅包有時候被賦予了太多的意味。

對於年輕人來說,發紅包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網名:(ˉ(∞)ˉ)豬兜兜.(簡稱小D),安徽合肥,女,初三。

「你知道春節發手機紅包的事情么」

「知道呀」

「你看好誰家的(阿里還是騰訊)」

「不知道」

「你打算去那兒搶」

「都搶槍試試吧」

「想搶多少錢」

「越多越好」

「它們發紅包還會發很多廣告和代金券,你討厭么」

「還好,不喜歡也不討厭」

「你不覺得代金券很煩么,很多還讓你下載App」

「還好啦,它們做廣告,你不下就行了」

「你覺得它們發紅包目的是啥」

「打廣告吧」

「如果我說它們發紅包是為了你以後也用它們買東西,你會么」

「不太會吧」

「支付寶也能聊天,發紅包,你用么」

「支付寶還是買東西吧」

「你會用微信或者QQ以後買東西么」

「應該不會」

「為什麼」

「感覺不安全,放心不下」

「丟過錢?」

「沒有,但是感覺上,它們不像是能存錢的東西」

相比前面三個,小D年齡大一些,所以小D會平時在淘寶上買東西,有自己的支付寶——總算有一個用支付寶的了。或許也正是因為年齡關係,小D對於錢多錢少更加敏感,她希望「搶到越多的錢越好」。但同樣的是,小D對於春節騰訊和阿里進行紅包大戰,其實並沒有太多的概念,但是她能夠理解,發代金券是因為「他們要打廣告」——實際上,無論是阿里還是騰訊,春節紅包發的錢也都是招商來的,所以順帶肩負著幫商家打廣告、發代金券的任務。

而對於支付寶、QQ和微信的看法上,小D對三款軟體有著很明顯的傾向,「幹什麼的就是幹什麼的,不管它發不發紅包。」在小D看來,支付寶就是買東西存錢的,微信和QQ就是聊天的。或許是因為長久以來的信念,小D覺得微信和QQ不安全。

實際上,我能理解這種感覺,就像是大家平時都習慣把錢存在家裡,忽然來了銀行,大家在初期一定會覺得銀行不安全,不放心——從這點可以看出,小D對於手機應用的使用有著根深蒂固的使用範圍。無論是支付寶做社交、還是微信、QQ做購物,最起碼對於像小D這樣的年輕人,改變他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年輕人,遠沒有我們想的那麼挑剔。

網名:﹏卷卷ぢ(簡稱小E),天津,大一。

「你用手機發紅包不?」

「用呀」

「用微信、QQ還是支付寶?」

「微信和QQ多一些,支付寶不太用」

「微信和QQ都用?」

「呃,是的」

「兩個都用,會不會很麻煩?」

「還好啦,微信上大學同學多,QQ上是家裡人和高中、初中同學。」

「微信、QQ和支付寶三家春節發紅包你搶哪個?」

「都搶呀」

「哪個最有意思」

「其實也沒啥意思,搶不到多少,但是人多了一起搶熱鬧」

「怎麼人多?」

「就是我會叫我爸媽親戚一起搶,看誰搶的多嘍」

「你給同學發紅包不」

「發,但錢不多」

「QQ和微信,相對來說哪個多?」

「微信錢會多一點,QQ發的次數多一點……」

「為啥要發」

「過節么,多少是個意思啦,就圖個高興」

小E是我尋覓了好久才找到的一個願意和我聊天的——看來代溝真不是蓋的。從跟小E的聊天里,其實可以體會的到,高中和初中用QQ比較多,大學可能因為結交新的朋友、可能因為一些應酬用微信多一點;對於發紅包,小E更喜歡在QQ來發(次數多),因為那裡有她最溫暖的同學、家人,但在微信發的會比QQ發的錢多;對於春節紅包,從跟小E的聊天中,已經很明顯的能夠體會的到,手機紅包已經成為了新的年俗,而這種年俗正在由年輕人向家庭進行全面的滲透。

想一想,實際上是這樣的。往往新鮮的事情,又有哪一個不是年輕人所引領的。年輕人對於整個家庭、社會的影響力,其實遠遠超過我們的想象。就拿紅包舉例,一個小E其實給整個平台帶來的可能不僅僅是一個用戶,而是一個家庭、一個家族……

抓住年輕人,就抓住了未來。

總結一下,從來沒有任何一個時代,讓我們對「年輕」這兩個字有如此之大的恐懼。原因在於,當社會發展的加速度不斷提升的時候,年輕人成長的速度已經遠遠超過了人們所接受的範圍,而這一切都源於整個社會的日新月異。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假如最老一輩是1,那麼到我們這一輩,可能增長是2,我們原本應該預計比我們小的人他們應該是3,但很不巧,他們可能是10、100甚至更多,原因就是社會發展給與了他們更高成長的天賦神技。

就春節紅包這件事來看,年輕人對於紅包的看法,有時候單純到可笑、有時候理智到讓人驚悚、有時候對一切都無所謂、有時候卻會因為口令起鬨而開心……我們大多時候會感到不可思議,其實關鍵在於,我們沒有辦法回到他的位置去想問題。更或者,我們壓根忘記了年輕時的自己,我們在年輕時想問題的方式!

為什麼長在深宮裡的皇帝會說沒有飯吃可以吃肉的千古笑話,對我們來說,我們做的與那位皇帝又何嘗不是一樣。

實際上,改變的辦法從來都只有一個,調整心裡的加速度,如果我們能夠預期到年輕人的心態就是90、100或者更多,這一切的問題都不復存在。但說起來簡單至極的事情,往往最難做到。不知道我們應該感謝在這時代里我們能看到如此快速、精彩的成長,還是應該哀嘆自己真的一不小心就老了。

還有最後一個信息是,與我們小時候都渴望快點長大不同,這些年輕人對於自己的成長似乎並沒有那麼迫切,他們似乎非常沉浸於他們的現在。感謝上帝,他們真的活在enjoy herself的童話世界。

時代真的變了。

 

作者:楊君君,微信號:yangjunjun420

原文地址:http://www.tmtpost.com/1503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