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力的6大原則:好感、互惠、社會認同、承諾和一致性、權威、稀缺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影響力的六大原則是什麼?我們如何利用這6大原則來提高自己的影響力,轉而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本文通過具體的一些案例結合,向大家詳細的解說,一起來看看~

讀過羅伯特·西奧迪尼《影響力》(Influence) 的人,會明白要能展示我們期望的行為不一定要靠權力或金錢。如果我們懂得影響力的六大原則,我們還是可以影響他人的行為。

那到底影響力的六大原則是什麼?

一、好感

吳敏是個保險銷售,她對每位顧客都非常用心地服務。她曾經通過公司的培訓充分了解到一流的售後服務,可以給她帶來更多的顧客。她相信只要顧客滿意她的服務和產品,她就可以向他們要求轉介紹。她不會輕易開口要求轉介紹,但是所獲得的轉介紹,成交率高達90%。

為什麼吳敏的轉介紹成交率會那麼高?

答案在於她利用好影響力中的「好感」。人們因為你喜歡他們或因為彼此擁有共同點而喜歡你,吳敏只會找對她印象好的顧客做轉介紹。一般她會要求顧客介紹他們熟悉的親朋好友,這些親朋好友因為對她的顧客有一定的信任,而她又是獲得她顧客信任的,因此吳敏就能快速獲得顧客親朋好友的信任。

這份信任大大提高了她的成交率,這也是為什麼通過朋友介紹的朋友會更樂意幫助我們。

二、互惠

劉歡是一家快消品公司的培訓總監,她經常喜歡送禮給其他部門的總監。通過送禮,她想建立自己在公司人脈關係。因為收了她的禮,她覺得其他總監就會幫助她、支持她。

這種做法不論在職場或在生活中的其他方面都還蠻普遍的,人們通常會禮尚往來。當對方收了我們的禮,在適當的時候,對方也會回禮。其實要運用「互惠」來影響別人,除了送禮,還有很多種方法。

如果我們幫同事完成他們的工作,他們也會在我們在工作上有需要時,幫助我們。我們採用什麼態度,對方也會採用相應的態度。因此我們會發現態度好的人,經常樂於助人的人,經常會得到很多幫助。

三、社會認同

「社會認同」的影響力無所不在。年輕時,我們會發現身邊的朋友會有共同的偶像。這是因為人們會跟隨身邊人的行為,特別是那些看上去和他們相似的人。又或者我們會發現公司里同一群飯搭子會用同一款手機,辦同一個健身房的會員卡。

商家抓住這點,經常會用與品牌或產品目標人群的人或情景,來影響消費者的選擇。

「社會認同」的影響力也直接影響人們貼標籤的行為,例如:北大清華的畢業生——聰明;世界500強的員工——專業;海歸——英文好等。

四、承諾和一致性

彭美娟是一家直銷公司的經銷商。因為她的業績和領導力非常出眾,公司委任她幫忙輔導華東區的經銷商。為了能夠給到華東區經銷商及時的輔導和培訓,她經常會召集他們一起培訓。

初期,華東經銷商對她還存有一些保留。在某次培訓里,她在華東經銷商面前喊出自己的目標。8個月後,她果然提前完成了目標。至此之後,她在華東經銷商的影響力就大幅度提升。

人們對言行一致的人比較信任,當彭美娟自發做過公開承諾,然後兌現了,她的影響力就會提升。

其實只要讓人們在眾人面前做公開承諾,這些人對實現承諾的動力會比平時高。彭美娟在每年年初一定會隆重的舉辦一場目標設定培訓,然後讓經銷商在其他學員面前喊出自己今年的目標。

她發現:那些喊出目標的經銷商,比沒參與的經銷商目標達成率高出三倍。

五、權威

羅盛的父親經營一家中藥店,他從小就對中醫特別感興趣。長大后他成為一名中醫大夫,他在父親的中藥店旁邊開了一家中醫診所。他經常會推薦病人到他父親的藥店買葯,自從他的診所開張后,他父親的藥店生意也越來越好。

人們喜歡遵從專家和權威人士的意見,因為中醫大夫普遍讓人覺得在此領域是權威,羅盛的建議就會容易獲得他病人接受。

因此如果我們想在某方面建立自己的影響力,我們就需要在那領域建立自己的權威。這也是為什麼企業願意花錢拿各種權威的認證,當「權威」和「社會認同」結合在一起時,影響力會來得更直接。

六、稀缺

傅雷是一家歐洲紅酒供應商大陸的銷售經理,他的工作主要是開發及管理經銷商。為了可以激勵這些經銷商的銷量,他每年都會給經銷商設定挑戰,完成挑戰的經銷商將可以獲得海外旅遊的獎勵。

他一般會設兩個挑戰,只有全國最優秀的幾個經銷商才有資格獲得第二檔海外旅遊獎勵。因為這個獎勵不是人人能獲得,對獲獎的經銷商會感到特別驕傲。為了能夠獲得此獎勵,經銷商願意付出比其他經銷商更多的努力。

人們會對他們認為稀缺的事物更加珍惜,傅雷了解經銷商這種心態,並且充分運用在對的地方,從而獲得他想獲得的結果。如果我們想看到人們打破慣性,開始新的習慣,我們可以通過「稀缺」來影響行為。

總結

其實要影響人們的行為並沒有我們想像中難,當然前提是我們理解影響力的六大原則。我們可以通過以上六種方式提升我們的影響力,而非只靠金錢和權力。

#專欄作家#

蕭理查德,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關注互聯網營銷、社交電商。擅長人才管理及發展、溝通技巧、營銷思維和行為模型。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ixabay,基於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4人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