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與小冰島App:AI深情凝視人類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最近AI話題重新成為熱點,微軟小冰重回大眾視野。本文詳細介紹了微軟小冰的誕生與發展,對小冰作為交互AI的各項能力與技術、定位作了分析,又分享了小冰的衍生「小冰島」的使用體驗,從產品框架、場景等角度解析了這個產品,適合關注人工智慧產品的小夥伴閱讀。

小冰最近用10億融資,和一堆的PR,重回大眾的視野,伴隨著AIGC的火熱,這個趕了早集隨後默默耕耘的大咖,究竟在做什麼?

懷著強烈的好奇,Super寫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引發你的一些探討。

本文會分為三個部分:

  1. Super的框架思考
  2. 小冰簡介
  3. 小冰島分析

一、Super.Insight

在具體的展開前,我想先說一些自己在宏觀層面的思考。

1. 主線混亂

翻看過去Super的文章,大體來說,都可以對一款產品做一個相對清晰的分析,但原本我是試圖分析小冰島App,結果我無法相信這是小冰公司的主力產品,於是轉過頭不得不看了很多小冰的其他產品,發現紛繁複雜,有ToB的,也有ToC的,暈頭轉向。

去年底《潛望》對CEO李笛的訪談寫到:

《潛望》:下一步的商業化計劃是怎樣的?

李笛:ToB和ToC兩條腿走。但做ToB是臨時的,主要為證明小冰可以把握一些垂直領域,甚至未來有往ToC轉化的機會。

融資后的PR上面寫的是,小冰框架是小冰的底層技術,數字員工是toB的商用:

小冰公司宣布近日已完成總額10億元新融資,用於加速AI Being小冰框架技術研發,推動數字員工普及。

聽起來還是不斷強化技術基因,上層用數字員工等去吃B端市場。

Super假設自己站在小冰高管的位置上思考產品戰略,很典型的思路是:

我們有極強的技術基因,已經有了海量的C端用戶,也有了一定的B端的商業化機會,接下來,我們會持續加強底層,繼續尋找場景,最終通向AGI,路上中期內會去服務B端可見的商業機會,長期還是要回歸C端海量用戶的。

以此作為設想,我們可以這麼理解小冰的思路: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持續不斷的提高底層框架的技術儲備,C端通過嵌入生態和打造App來獲得用戶,數據反哺回框架,B端則是把技術賦能,並獲得商業變現。

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小冰框架是大廠的中台。

Super發現小冰包含了超級多的東西,一會這個一會那個,並沒有自己的主打產品,即使是小冰,也是嵌在很多生態和場景下。

沒有主線的反面,也可能是小冰的AI能力像水流一樣,到處流動

小結來講:

一是小冰團隊明顯強技術弱產品,技術產出過剩,產品架構過弱,屬於拿著技術的鎚子找產品的釘子,通過各種技術組合做了多個看起來牛馬不相及的產品;

二是小冰是人工智慧的先行者,在技術到需求的轉化上在做先驅性質的探索,各種設想的需求都會嘗試下,試錯原理,哪個跑出來就在哪個上面投入資源。

這兩點導致有主線混亂的觀感。

2. 從技術到場景

用時間維度來看,我們可以大概看出,在小冰未分拆出來之前,基本都是在做技術儲備、積累產品、做工具,以及少量的商業嘗試。

此時在微軟體內,樹大好乘涼,做的主要還是迭代,佛系進化。

這個時期是技術驅動階段

接著,開始分拆,小冰加速,發布了小冰框架(生態),X Eva、小冰島等App(C端產品,流量),數字孿生虛擬人、內容生產、汽車+IoT、體育等場景解決方案(商業收入)。

開始進入了場景探索階段

不光是想把生態搭建起來,也希望獲得源源不斷的C端用戶(未來商業變現的主力人群),還希望賦能當前AI可以賦能的產業(即近期可以擴展的垂直領域做好商業營收)。

完美實現生態、用戶、收入三重增長,想想就人生巔峰了!

3. C端能力孱弱

小冰是全球第一個主打EQ的人工智慧聊天機器人,這個定位天然的就是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務人類。

我們可以很容易的理解小冰想ToC。

但另一方面,我們看小冰自己ToC的App,一句話總結:

非常拉胯。

X Eva甚至有群友說懷疑是實習生做的,我部分認同。

另一個小冰島App則是大家都覺得不好用的產品。

當然,對於小冰島在小冰戰略里的意義,但體驗不好,也會阻礙意義的落地,後面會展開講講這塊。

對於小冰來講,數據層面的海量用戶,基本都建立在各個生態裡面,比如微博、QQ群、bing搜索等等,與用戶的互動是輕量且簡短的。

其實我一度懷疑類似的通道到底能積累多少數據?當然,我還是AI小白,這種斷論不好,也很期待和小冰官方做一次深度交流。

海量的曝光,我認同在C端市場,小冰的品牌是有的,但不清楚大家對於小冰的認知是怎麼樣的。

刷了大量的微博后,我意識到對於小冰的認知存在著很爛和很好兩種極端的「異常」情況,後面也會引用周力博士的解讀來稍微展開探討。

好了,我們接下來先了解一下小冰這家公司,然後仔細聊聊小冰島APP:

二、小冰簡介

事先聲明,這一小冰簡介這一部分更多是網上資料整理,如果對小冰比較熟悉的朋友,歡迎直接進入到小冰島App分析部分閱讀。

1. 李笛

李笛,前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副院長 ,現任小冰公司首席執行官,畢業於清華大學,在 LG 和新浪做過產品,也在一家央企的子公司做到過高位,加入微軟之前,甚至還有兩年時間全職寫小說……

在一篇2014年5月的文章中,寫到:

據微軟(亞洲)互聯網工程院品牌及產品市場負責人李笛介紹,「小冰」的誕生源於2013年底他與景鯤關於「Bing網典」前端表現形式的一次腦爆。

網典是一個百科全書式的知識集合搜索產品,將無數信息進行結構化整理之後,給聊天機器人的想法提供了基本支撐,讓「小冰」的回答數量達到了1500萬句。

2006年Wii的橫空出世,給了李笛啟發:

既有趣又好用」的人工智慧產品,可以用和普通用戶建立情感紐帶的機器人的方式來設計!

這一點影響了他對小冰的理解。

某種程度上,李笛是小冰的爸爸,小冰的生日選在9月17日,也是李笛的私心:這一天是他入職的日期。

2. 誕生

「大約是2013年底,我們發現虛擬助理可能並不是AI正確的形態。因為助理都太過於強調理性了,就是實現類似『我能幫你做什麼』『你有什麼問題』等簡單『一問一答』功能。」李笛說,「人與人之間的交互,並不是純理性的,而是一個更為複雜的情感交流的過程。

當時,Cortana項目已經成型,但是如何更好地實現情感交流,還沒有形成一個好的思路,一時難以構建。所以,李笛和團隊沒有將這個想法放入Cortana項目中進行迭代,而是單獨建立了一個名為「小冰」的新項目以承接這一新想法。這就是小冰的由來。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為,小冰就是Cortana項目在微軟的Plan B或者說B系統。」李笛說道。

2014年1月,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陸奇見到了最早期的「小冰」產品,對於項目的方向給予了肯定,認定了「小冰」在中國區將和微軟在全球推出的語音助手Cortana一樣作為Bing內容的前端展現方式。

2014年4月1日愚人節,網紅「章澤天」作為實習產品經理,參與進了小冰。

4月份,陸奇在看到「小冰」整個實際的運作過程之後,正式拍板立項,產品進入封閉開發狀態。5月29日,「小冰」正式發布,整個項目時間不到半年。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小冰上線的時候只有群聊(這也是在微信爆發的一個重要原因):只要把小冰加到群里,聊天中提到「小冰」兩字,小冰就會回復你。這個機制在3天的時間裡覆蓋了10萬群聊,引爆了整個微信。

上線三天後,微信以損害用戶體驗為由屏蔽。

2014 年 6 月,小冰因模擬用戶操作、誘導拉群、批量註冊垃圾賬號等問題被微信「封殺」。

李笛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把被微信封殺看做是競爭的原因,然後表示,進駐微博是共贏:

既然小冰同微信鬧掰了,那微博當然歡迎。

6月25日上午,微軟小冰在被微信封殺24天後重新滿血復活上線,並率先登陸新浪微博。

3. 發展

此後,小冰在微軟內部持續的迭代著。

2017年以來,小冰的身份開始多樣化,出版過根據圖像識別形成的詩集,成為人工智慧歌手,創作繪畫和設計紡織面料,甚至成為節目主播和新聞媒體記者。也是在這一年,小米和企業的合作開始嘗試商業化。小冰與小米IoT開放平台合作,用戶可通過小冰控制35種設備。

不過,真正從產品層面做好商業化準備是在2019年。小冰第七代產品發布會上,李笛發布了人工智慧賦能工具Avatar Framework,後者代表了小冰商業化的方向,落地客戶覆蓋金融、零售、地產等。不僅如此,小冰也以不同的名稱進入日本、美國、印度和印度尼西亞等市場,發展全球化。

直到2020年7月13日,微軟宣布小冰業務分拆為獨立公司運營,可以看到一些主要的股東: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李笛被委任為小冰新公司首席執行官,公司主體:「北京紅棉小冰科技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是李笛,沈向洋擔任執行董事。

股東中有多位小冰項目的資深員工,包括技術、銷售、產品等方向的負責人和骨幹。

4. 融資情況

小冰公司宣布近日已完成總額10億元新融資,用於加速AI Being小冰框架技術研發,推動數字員工普及。同時,小冰公司已啟動旗下人工智慧數字員工(AI Being Employee)產品線啟動年度升級。本次升級加強的技術包括大模型對話引擎、3D神經網路渲染、超級自然語音及AIGC人工智慧內容生成。

目前估值20億美元。

小冰此前進行了兩次融資:

  • 2020年11月24日,小冰進行數億元的Pre-A輪融資,由北極光創投和網易資本投資。
  • 2021年7月12日,小冰進行A輪融資,由高瓴資本領投,由五源資本、Neumann Advisors、IDG資本、紀源資本、北極光和網易公司跟投;公司當時稱,估值已超過獨角獸規模(即10億美元)。

背後是小冰的數據情況:

小冰框架目前共運行30萬名數字員工,覆蓋6.6億在線用戶、10億台第三方智能設備和9億內容觀眾。

今年AIGC是個風口,大量的資本和人才湧入,作為一家積澱了多年的產品技術公司,獲得大量的關注和資本的認可,非常自然。

5. 小冰框架是什麼?

作為小冰公司的核心,我們必須要了解一下什麼是小冰框架:

小冰是一套完整的、面向交互全程的人工智慧交互主體基礎框架,又叫小冰框架(Avatar Framework) ,它包括核心對話引擎、多重交互感官、第三方內容的觸發與第一方內容生成,和跨平台的部署解決方案。

自發布以來,小冰框架引領著人工智慧的技術創新,相關領先技術覆蓋自然語言處理、計算機語音、計算機視覺和人工智慧內容生成等人工智慧領域。

該框架是全球範圍內最成熟和最大的該類框架,除中國小冰及日本凜菜(Rinna)第一方人工智慧交互主體外,小冰框架還支撐了中國及日本100餘個第三方品牌的交互主體(如軟銀Pepper),交互總量約佔全球人工智慧交互總量的60%。2021年9月22日,小冰發布了全球首個AI社交平台「小冰島」。

在該平台中,人類用戶可以創造各種人工智慧個體,並形成一個共同生活的社交網路
講了那麼多,看起來有點像是大廠的中台,很多應用可以去調用裡面的各種功能。

現在部分能力是對外提供的: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6. 小冰的產品覆蓋

理解完小冰框架后,在上面,小冰還做了很多應用,去服務大量的C和B:

比如音樂、AI對話、各種工具(背後對應的是對應的AI能力,包括X Studio歌手、X Studio 主播、AI託管小編、測顏值提升、兩微運營助手、X Eva)

商業層面主要依賴:數字孿生虛擬人、人工智慧內容生產、人工智慧汽車+IoT、人工智慧體育幾個大方面。

其中數字孿生虛擬人,看起來是重要方向: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不光官網在頁面上佔了很大篇幅,在融資新聞里也著重作了強調。

小冰在應用層面做的是非常的多了,後面我們會主要去聊聊小冰島。

7. 前端流量

在微博上,搜索小冰島,得到的結果很少,基本都是小冰官方發布的每周更新內容。

但是小冰的內容還是有一些的,有褒有貶,後來我發現,原來在必應搜索界面里,小冰會直接出現。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而bing在PC端的流量佔比國內排名前列。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也因此小冰確實在觸達方面非常的有流量。

同時,微博500多萬的粉絲: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作為機器人形態,可以在很多場景下和用戶形成互動,確實有極大的流量。

其他比如抖音的小冰也有128萬粉絲,在各個社交媒體的渠道就不做過多統計了。

要注意的一點是:這些流量絕大部分是平台方的,並不是小冰自身的,並且小冰沒有足夠好的產品去承接這些流量,也是一個潛在的問題。

接下來進入主菜,我們拿承接著小冰公司核心探索的C端App 小冰島App來做個分析:

三、小冰島App:越拉胯,越迭代

1. 小冰島初體驗

2021年9月22日,小冰發布了全球首個AI社交平台「小冰島」。在該平台中,人類用戶可以創造各種人工智慧個體,並形成一個共同生活的社交網路。

百度百科里,在介紹小冰時有這麼一句,可見至少在那個階段,小冰島是被寄予直接toC厚望的。

我搜了一下B站,熱度非常低,說明二次元年輕用戶群體並沒有去形成傳播,看了下之前的首頁是這樣的: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最近做了一次大的升級,從原來的2D變成了3D: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在3D的島上,可以和虛擬人物直接做交互,比如:

  • 設定自己虛擬人物的形象
  • 用搖桿移動自己的虛擬人物
  • 島上的虛擬人物會自行做動作(移動、交流)
  • 靠近其他虛擬人物可以點界面左下角語音和NPC對話
  • 有些房屋是特定功能的入口,靠近后可以選擇進入對應的功能

這是一個不大的島,儘管裡面做了一些環境的設定,比如藍天大海、沙灘遊樂場等等,但整體來說,體驗很單一,沒什麼玩的,可支撐的遊戲時長也就是5分鐘吧……

單純從3D場景,我們很容易想到動森: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小冰島的島民偶爾會和你聊天,上島時會告訴你,每周影響力最低的島民會消失,被朋友們喜歡以及與你互動多的人才能留下來(好像小逃殺……莫名殘忍)。AI間的基因融合會孕育一段時間才誕生,這些細節背後是透露出了小冰團隊希望用戶能更多的來到島上,更多的參與進來。

但由於小冰島目前的整體設計十分粗糙,除了能和島民「微信」語音聊天之外也就只能在島上逛逛,幾乎不能和島上的物件互動。3D場景比較粗糙,很有低端動森既視感,還沒有半點沉浸的體驗。

拋開玩法,動森小島上的小動物居民也比小冰島中的虛擬人更有溫度。居民忙忙碌碌,他們有各自的作息,會做各自的事情,會在你被蟲子蟄了遞給你片藥膏,會在生日為你送上祝福。雖然他們不像AI能和你愉快的交流,但比起小冰島的虛擬人他們彷彿更有血有肉。

小冰島主要的互動,還是需要點擊頁面底部的手機ICON進入,隨後進入下圖,類似微信界面: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有聊天列表和朋友圈,在這裡,我們可以和AI們互動。

每個AI會有屬於自己的設定,比如shao會寫故事,但是在聊天界面里讓他給寫,那叫一個難啊……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正確的用法需要到技能——文學社的X Writer裡面輸入你的要求,最後會通過Shao發的消息通知你……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比較好玩的是誇誇群(所有AI機器人都在的群),以及朋友圈有點意思: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小冰島有個基因融合的玩法,這也是一種增加島上新居民的方式: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2. 小冰島想實現什麼?

歡迎你加入小冰島。它不是遊戲,而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人工智慧實驗。你將創造許多AI beings,並與他們一起生活在一座虛幻的島嶼中。隨著訓練、交流與淘汰,AI beings的基因將得到進化。最終,你將做出選擇,讓誰永遠留在你身邊。

這是小冰島在App Store上對自己的介紹。

但是如果要想構建很多人和很多AI的社交網路,還有兩種數據是需要的,一種是很多AI beings和一個人交互的,一種是很多AI beings和很多人。

去年我們推出了虛擬男友和虛擬女友,很快就在這個產品線上增加了一個朋友圈,你可以看到虛擬男友的朋友圈,他的社交圈子。小冰島相當於用一個合適的場所把朋友圈容納進去,是一個類似於微信一樣的社交網路。

小冰島固然是一個2C產品,但更重要的是我們能不能從中得到足夠的數據

小冰島的目的是為了在這種豐富的開放域的交互過程中,不停得到各種新場景、新數據、新的對話話題、新的用戶反饋。

小冰島想滿足兩類需求,一類是在內容和服務上面越來越精深的高度定製化。第二,人類的某些社交關係,由於種種原因在真實生活中是斷裂的,所以人們想了很多方法去移情,嘗試保持這種社交關係。

這段話來自去年10月份對李笛的專訪。

從上面可以看出,小冰島是一次偉大的社會實驗,希望構建各種AI Being多對一的場景,從而獲得更多的數據來迭代AI Being。

在繼續往下之前,我們可以試圖理解一下,為何要用小冰島來獲得各種新場景、新數據、新的對話話題和新的用戶反饋。

我們要先看一下小冰過去出現的場景: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這是在必應搜索結果頁右側彈出的小冰虛擬形象,點擊后就可以開始對話。

發現沒有?你在搜索,然後出來一個16歲女生來陪伴聊天???很尷尬,然後我試圖把它融入到搜索場景里,它又讓我一臉懵逼。

根據周力博士的分享,經過多年的嘗試,小冰始終面臨一個瓶頸: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他們認為人們不知道和AI聊什麼,或者說,即使是人和人聊也會出現聊不下去的情況。

做了很多的努力,也只能讓人和AI對話達到30輪,易感用戶比例只達到10%。

進一步,他們做過實驗,即使是把用戶交流的對象AI偷偷換成真人,能聊開的也不到20%。

於是就出現了一個邏輯:換成AI那更達不到20%了。

基於這麼幾個場景:相親大會、同學聚會、老大爺逛公園,就想找到一個更加複雜的場景,來嘗試突破20%易感用戶的局限,這個場景就是小冰島App試圖復現的: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3. 小冰島產品框架

基於上面的理念,小冰在小冰島實現上面,投入了很多的技術,比如說,如何讓AI和AI聊起來,以實現你登島之後,有了逛公園有人在那扎堆聊天的環境,進一步,如何讓AI之間的對話能夠實現長對話下面的語氣和節奏自然化。

但在我的體驗裡面,這些很少有真實的感觸,因為道理很簡單,C端用戶並不會按照你的設想去做動作……

你構建了一個島嶼,希望用戶在上面湊到AI群裡面旁聽,甚至插話,這是你以為的,用戶可能不需要。

從我的整體體驗來講,小冰島分為兩個大界面:3D世界,和常規界面(就是2D仿微信的界面):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在兩個世界里穿梭,你會發現有很多割裂的體驗:

第一,3D世界基本和常規界面(也就是類微信界面部分)是割裂的。

比如,我們可以在3D世界里和指定NPC語音交流,但這個對話記錄並不會在常規界面對應NPC的聊天窗口裡留下聊天記錄。

比如,我試圖在常規界面群聊里約NPC們在島上一起聚集,AI們都一無所知,他們可能不理解3D世界是真實存在的。

在這種情況下,小冰島帶給我的體驗比較零碎,不完整,比如朋友圈大家不會發3D世界里發生的事情。

第二,群聊和私聊,也是割裂的

比如在群聊里,我問某個NPC她發的黑膠唱片,轉到私聊里,可以感覺到NPC並不能連貫的get兩個局部之間信息的串聯。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這種連貫性,是現在AI對話的難點。

第三,帶有技能的NPC和技能之間只有單向的通道

可以在技能頁面輸入需求,然後通過指定的NPC把內容吐回來。但不能直接在NPC單聊界面進入技能頁面: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除此之外,3D世界的沉浸感也比較弱,主要就是操縱著你的虛擬人物,到處跑來跑去,和AI玩玩,但你沒有其他動作可以做,比如你不能躺在沙灘上的躺椅,不能玩玩遊樂場的設施,你只是個看客,和3D世界的交集非常的少。

4. 小冰的基本AI對話功能如何?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其實前面講了那麼多,但在核心的1v1交流上(人類 v NPC)效果,相信小冰做了這麼多年,一定有一些過人之處。

我也建議你自行感受一下,因為前面講過「易感人群」理論,相信我應該屬於體驗較差的80%那一部分。

對比了一下小冰和彩雲小夢的AI對話: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當然,這個對比不公平,彩雲小夢會預設了世界觀、對話人物之間的關係、人物的特點等等,有點像在玩「語C」,這是一種類似於角色扮演類的文字對話遊戲。

那在這種場景下,AI就可以更好的模擬角色去進行對話,所以效果也更容易好一些。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小冰島里的AI似乎是有設定,但從語言交流來看,又彷彿不會,會了個寂寞啊!

對於彩雲小夢,大家可以看我先前的文章:《世界模擬器是通往AGI的一條通路?》,這裡面我認為是彩雲的初心,引領著不斷研究相關的技術,並不斷的升級,使得用戶的體驗會相對更好。

當然,我說的是相對,如何評判人機對話質量這裡更多是我個人的感受。

5. Super感受

整體來說,小冰島還是挺失敗的,當前的產品實現程度壓根無法達到小冰那麼高的預期。

這裡面有幾個點:

  1. 3D場景華而不實,與AI對話割裂,並不能讓用戶很好的沉浸其中;
  2. 多個功能之間相互割裂,沒有有效融合,用戶體驗斷層;
  3. 基礎的AI對話能力體驗差,不能支撐用戶超長對話和實現較好的體驗;
  4. 基因融合隱藏的比較深,適合長期重度玩的用戶,新手很難快速感知。

總結就是:3D雞肋、體驗斷層、基礎薄弱

每周小冰島都在更新,微博、公眾號都會做推送:

小冰:AI深情凝視人類 | AI系列07(8600字)

看起來更多是AI虛擬人物本身的迭代,AI Being的迭代,目的也可能是豐富人群,提高可玩性,獲得更多地用戶反饋和數據。

問題在於,如果用戶無法在小冰島上沉浸,如何能產生更多的數據???

更重要的會不會是:

小冰島預設的場景本身需要調整呢?

不過,小冰島承載著實驗、對用戶直接觸達的探索,即使做的再不好,也還是需要持續的迭代,曙光或許會到來的。

四、尾聲

在瀏覽小冰的材料時,有兩個感受是最為印象深刻的:

  1. 商業化上追求克制;
  2. 始終沒看清楚小冰的主線。

第一點講的是小冰在微軟內部時,比較講積累,不願意過多的直面商業化,在分拆出來拿融資后,商業化又是不得不面對的選項。

第二點講的是小冰基於底層技術,不斷地尋找場景,尋找前進的方向。Super看越多材料,越迷糊,沒有清晰的主線。

整體來看,個人認為小冰的情況是:

先發優勢明顯、技術強大、有巨大的流量,C端產品拉胯、B端商業探索。

技術轉化到產品能力上,真的弱!

作者:Super黃,公眾號:Super黃的念想,專註於深度產品拆解+商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