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廠備戰VR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因元宇宙概念而再度成為「明日新星」的VR行業,成為了現階段國內外各家互聯網大廠爭相加入的賽道。本文從供需角度分析元宇宙浪潮下VR行業的發展可能性,同時比較騰訊、阿里、華為等大廠在VR行業的側重點。推薦感興趣的童鞋閱讀交流~

2021年,元宇宙概念在資本市場捲起風潮,被視為元宇宙關鍵入口的VR行業更是熱度高漲。國內的華為、騰訊、阿里、位元組跳動,國外的Meta、蘋果、谷歌等多家巨頭一擁而上,紛紛加碼布局VR賽道。

而如今,隨著各個巨頭的VR產品及服務相繼落地,有關VR市場的排位賽悄然拉開帷幕,巨頭們各自都在加緊布防,為下半場的正面交鋒做準備。

一、市場迎來高光

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虛擬現實(VR)行業市場規模約為620億元,到2024年將達到2400億元,年複合增長率達到45%。毫無疑問,VR行業正在步入新的拐點。而這樣快速增長的數據背後,多受VR產業激增的供應端和需求端所拉動。

在供應端,一方面是消沉已久的VR行業趕上元宇宙的風口,火苗越燒越旺,乃至重新點燃了部分資本對VR領域的信心,行業總體融資稍有加速。得益於此,有更多的VR企業有了資金扶持,得以迅速成長起來。

據億歐智庫統計,2021年全球範圍內已經出現145起VR行業融資,同比增長19.8%。其中,中國VR行業2021年的融資事件為55起。例如愛奇藝智能、Pico、氣味王國等相關企業都或多或少拿到了新一輪融資。

另一方面從宏觀上看,VR產業被視為構建現代信息技術和產業生態體系的重要新興產業,政策利好不斷,一步步促進了VR產業技術和應用的發展。具體有如VR/AR設備、超高清視頻終端、可穿戴設備等面向消費升級的電子產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政策層面的支持。

在需求端,疫情隔離激發了市場「VR+」多場景的需求。首先在消費者層面,宅家模式讓用戶對大量娛樂、健身、學習等設備類型產生了更多元的需求,部分具備多元功能的家用VR設備可以抓住時機打開市場。

其次在行業層面,雲辦公、雲看房等生活方式被催熱,更多用戶逐漸養成了雲消費習慣。部分企業為了在達到疫情防控條件的同時又能滿足用戶需求,不斷嘗試應用VR技術拓展新場景,像旅遊票務、房地產等行業對VR全景的開發興趣愈加濃厚。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大眾以及資本市場對元宇宙的認可程度加深,VR市場的增長潛力正在不斷釋放。

目前,國內外也有不少巨頭開始嘗到了接觸VR所帶來的甜頭。據媒體報道稱,2021年,Pico 系列產品全球銷量遠超預期,而後位元組跳動也調高了2022年的銷售目標,從100萬台增加到約180萬台。另外,國外Meta旗下的VR頭盔產品Oculus Quest 2的全球銷量在2021年已突破千萬。

由此看來,VR市場表面正呈現欣欣向榮的景象,部分企業的VR業務也開始嶄露頭角。不過,現在有許多巨頭盤踞在VR行業的各個細分領域當中,格局還比較分散。或許是因為吸取早期多數VR企業失敗的經驗教訓之後,當前業內的玩家即使站在風口之下,也沒有太過著急於佔據市場,而是選擇首要夯實基礎,穩住跟腳。

早些年,VR概念也曾名聲大噪。當時有暴風集團在前帶頭牽引,騰訊、華為、蘋果等許多資本隨後蜂擁而入,可惜的是,因為各廠商在VR技術、產品等多方面上還未成熟,直接導致VR市場短時間內走向低迷。日復一日,VR行業原先的一片繁榮景象也陷入了死寂狀態。

也正是因為之前的VR泡沫讓不少巨頭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所以在VR風潮又再次吹起的今天,巨頭們對VR行業的態度更為謹慎,打法也更加沉穩保守。

VR產業鏈囊括硬體、軟體、應用、內容四部分,不過國內巨頭們在VR領域所選擇的發展方向都各有側重。隨著VR市場的擴大,不斷驅動著巨頭們發揮各自優勢,加強自身競爭實力。

二、騰訊、阿里砌起內容壁壘

值得注意的是,騰訊和阿里也曾是VR硬體領域的跟風者。在2016年,阿里斥巨資下注可穿戴增強現實技術公司Magic Leap,不過後來推出的首款硬體產品Magic Leap One 銷量不佳,阿里的VR硬體夢受到了不小的打擊。

與阿里有類似經歷,騰訊在2018年曾推出了VR頭顯設備TenVR,但因其體積較大和解析度較低,產品也很快就消失在大眾視野之中。早期的硬體領域因為技術不到位,市場水分太多,不僅僅是騰訊和阿里,很多硬體廠商也同樣沒能在其中討到好彩頭。

這也就很好地解釋了現在為什麼騰訊和阿里貌似都不急於推出不成熟的硬體設備,而是轉向重點關注內容領域。當然,也不排除騰訊和阿里兩者本身具備豐富內容資產的關係。

起初,阿里就全面啟動「Buy+」計劃,協同旗下的影業、音樂、視頻網站等共同推動優質VR內容的輸出。之後在2021年,阿里雲又聯合高德、支付寶、餓了么、飛豬等打造3D沉浸式互動實景店鋪,關鍵是阿里雲3D全景網站也支持VR設備的接入。

無獨有偶,騰訊投資遊戲開發商上海鈦核網路和音樂平台Wave VR、收購黑鯊科技等,背後更大的意圖在於把騰訊視頻、社交、遊戲等內容資源與VR設備相結合。在硬體領域上吃了虧,一定程度上催動了騰訊和阿里轉變戰略思路,注重聚合第三平台及自身內容,嘗試將自有的內容優勢移植到VR平台上,從而帶動VR平台內容的發展及硬體設備的消費。

三、華為聚焦底層技術

相比於騰訊、百度等互聯網巨頭,華為在內容或平台運營方面還不算突出,倒是在硬體領域有天然優勢,所以,同樣是作為在VR行業中摸爬滾打的老玩家,華為更熱衷在VR硬體領域探索。如今,華為發布的VR產品種類也有許多。例如VR 眼鏡HUAWEI VR和Rokid Vision、VR2 頭顯等等。

話說回來,華為所熱衷的VR硬體設備的確是一條有巨大上升空間的好賽道,但同時也是一條競爭壓力很大的賽道。IDC稱2021年全球VR設備出貨量達1095萬台,其中Oculus的市場份額高達80%。預計到2022年,全球VR設備的出貨量有望達到1573萬台,同比增長幅度為43.6%。

國外的Oculus佔據大部分市場,其品牌影響力和知名度已經成為很多同類廠商難以跨越的大山,另外國內也有Pico這類較為拔尖的硬體廠商排在前頭。可想而知,華為想要帶著VR設備走上國際舞台還得多加努力。

眾所周知,用戶體驗是VR硬體設備長期以來所備受詬病的一點,所以現在華為在VR產品優化上有的放矢,大力升級技術以驅動用戶體驗的提升。

華為在底層能力上,以「XR硬體+OS+HMS」為基礎,端雲結合全力打造開放 XR 生態,更大範圍地拓寬了用戶對於VR設備的使用場景。此外,配合上雲計算和5G技術層面的優勢,VR產品往輕量級發展也有了更大的可能。

實際上,華為也正在大力推進一些輕量級VR產品的落地。據華為官網商城產品參數顯示,其上架的HUAWEI VR Glass機身重量僅為166g,分體式HUAWEI VR Glass 6DoF遊戲套裝,佩戴重量也僅為188g。

更形象來說,強化用戶體驗已成為了華為撕開VR設備市場口子的「利爪」,而強大的底層技術便是具有研磨能力的「磨刀石」。不難猜測,華為之後或會更加看中底層技術的迭代和升級。

四 、位元組走生態路線

2021年,位元組跳動斥巨資收購優質硬體廠商Pico,可以看出在VR領域的布局,位元組的起點相當高,這為其在中國VR市場的發展奠定了非常厚實的基礎。

不過,位元組跳動想要紮根VR領域,僅靠著Pico的硬體實力遠遠不夠。位元組也深諳此道,目前正努力嘗試在「互聯網巨頭+成熟硬體廠商」強強聯合的基礎上,圍繞內容、平台等方面構建完善的VR生態。

2022年初,位元組將部分內容或平台負責人轉崗至Pico業務部,先後包括西瓜視頻負責人任利鋒、抖音綜藝負責人宋秉華、抖音娛樂總監吳作敏。除此之外,還加大了對Pico平台內容和開發工程師的招聘需求。種種跡象,無一不透露著位元組跳動Pico聯動自有內容平台擴建VR生態的野心。

目前,在VR行業發展勢頭比較好的Meta、愛奇藝,同樣也是和位元組走的生態發展道路,這無非是對發展VR生態重要性的最好詮釋。值得注意的是,騰訊、阿里、華為等玩家也正加大布局力度,推動內容和硬體生態的搭建。可以預想到,未來VR市場的競爭主題或許與各企業生態息息相關。

綜上所述,面對VR市場的明朗前景,從硬體、平台、應用到內容,VR產業的每個關鍵環節都遍布有不少的實力玩家。因為行業經過一輪洗牌之後,所留下來的玩家自發統一了共識選擇低調前進,這些VR大佬目前正在查缺補漏,修鍊內功。

五、國內VR還需刺激

國內巨頭們集體進入「高築牆、緩稱王」的階段,除卻自身條件使然,還有客觀因素影響。

就當前情況來說,有元宇宙風口助推、部分資本興趣回歸、疫情促進消費需求增長等條件,VR行業整體的確呈現轉好趨勢。不過需要正視的是,國內的VR技術還處在初期階段,且市場尚未真正成熟,現在顯然不是巨頭們展開你爭我斗的恰當時機。

其一,核心技術還存在短板,核心器件普遍依賴進口。國內在動態環境建模、自然人機交互等VR核心關鍵技術領域相對薄弱,核心元器件國產化能力較低,晶元、顯示器件等還普遍依賴進口。例如在晶元領域,目前就華為的自研能力較為突出,國內的位元組、BAT等企業雖然也都下場造芯,但尚未推出成熟的VR專用晶元,實現量產還比較遙遠。

其二,內容上爆款稀少,自有消費驅動力不足。目前來看,遊戲是最能夠帶動VR產品實現消費市場增長的內容品類,不過,國內VR遊戲平台的內容數量、更新速度與國外Steam等主流平台相比仍有較大差距。

另外,缺乏爆款內容是國內VR行業一直以來的硬傷,絕大部分爆火遊戲排前位都是引進的比較多,像《節奏光劍》、《莫斯小老鼠》、《半條命:半衰期》等,鮮少有國內遊戲的身影。

其三,VR應用場景還比較局限。由於面向行業端的VR內容專業性強、通用性差,開發費用相對較高,VR技術難以在許多行業領域快速推廣應用。當前,國內VR行業最大的消費領域高度集中於遊戲、社交等娛樂場景,比較缺失面向製造、教育等行業的應用場景。

這麼來看,國外VR行業的發展勢頭遠超國內,Meta這類國外實力玩家制霸市場的潛力巨大。俗話說「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行業得以持續發展才是企業實現成為長期主義者的關鍵,在目前國內VR行業還未完善的檔口,加劇內鬥並不是明智之舉。

六、小結

現階段各個行業和VR充分結合的趨勢愈加強烈,VR在帶動行業變革的同時也能催生出更多的商業模式,並創造出自身更多的商業價值。可以預見的是,伴隨著5G的加速發展,VR產品和服務在用戶體驗上將會得到進一步提升,國內VR產業還會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VR風口逐步打開,意味著巨頭們在VR領域的發展動力也在不斷增強。雖然目前國內VR行業在技術、內容壁壘上還有些許缺口,但值得期待的是,巨頭們正在努力加固自己的護城河,想要乘著風口平穩落地的決心仍然堅定。

 

公眾號:金融外參(ID:jrwaic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