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aS戰略:從市場到運營,這是一篇7400字的「胡說」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成功的SaaS企業往需要對自身有清晰定位,而定位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戰略選擇,SaaS企業需要依據市場、客戶群體等做出相應的市場戰略選擇、用戶戰略選擇、產品戰略選擇等。本篇文章里,作者對SaaS的市場、產品、運營戰略做了系統總結,一起來看一下。

作為一名創業者或者產品負責人,如果沒有清晰的商業思維,就很容易陷入焦慮、糾結的泥潭。SaaS創業也不例外,為了少走彎路,我們必須不斷就以下三個層面進行思考:

  1. SaaS戰略:包括市場戰略、產品戰略和運營戰略;
  2. SaaS經營策略:包括增長策略和盈利策略;
  3. SaaS運營策略:包括產品發展策略、客戶運營策略和競爭策略。

成功的SaaS企業,無疑在上述三個層面都表現出色。接下來,我們就一一進行分析。

限於篇幅,這篇文章將主要闡述SaaS戰略。

一、SaaS戰略

特勞特說:戰略就是定位。

一家優秀的SaaS公司,一定有著非常清晰的商業定位。定位的理論也不複雜,實際上就是回答以下5個問題:

  1. 客戶是誰?
  2. 他們有什麼痛點?
  3. 我們的解決方案是什麼?
  4. 為什麼客戶會選擇我們(而不是競爭對手)?
  5. 客戶願意持續付費嗎?

戰略的核心是選擇合適的客戶,並決定提供何種產品和服務。具體來說,SaaS戰略又可以分為:市場戰略、產品戰略和運營戰略

二、市場戰略

市場戰略思考的是,應該選擇什麼樣的客戶。對於SaaS創業公司來說,一般需要從以下兩個維度思考市場戰略:

  1. 業務垂直型 or行業垂直型;
  2. 大客戶 or 小客戶。

1. 業務垂直型 or 行業垂直型

業務垂直型SaaS針對企業流程的某一個環節提供工具。比如北森就是針對HRM環節,銷售易則選擇了CRM。這樣的SaaS往往會跨行業,畢竟一個行業的銷售規模有限。但這也帶來了幾個問題。

1)SaaS產品的複雜度大大增加

企業管理一定是個性化的,特別是不同行業的管理風格,差異更是巨大。

比如,互聯網企業強調小團隊作戰,打法比較狼性,更強調結果;製造企業則強調標準化,注重流程管控,強調執行。不一樣的管理風格必然導致差異化的管理需求,這就對SaaS的配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這也是為什麼北森、銷售易早早開始建設PaaS平台的原因。

2)很難深入理解行業

深入理解行業是一個系統工程。一般來說,SaaS公司交付給客戶的價值主要包括:

  • SaaS產品;
  • 使用支持服務;
  • 行業方案與知識。

這種立體的價值體系,決定了SaaS公司需要在產品、人才和資料庫三個方面不斷進行行業積累,並持續性投入。這樣的投入如果集中在少數行業還算可行,一旦涉及行業過多,就幾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當然,有人會說,在傳統軟體時代,SAP和Oracle不就有針對眾多行業的解決方案嗎?

這其實有兩個關鍵問題。

其一是SaaS軟體的要求遠遠大於傳統軟體。

比如,傳統軟體往往不重視用戶體驗,依賴培訓進行用戶推廣。但是,具有互聯網基因的SaaS軟體則非常強調用戶體驗,因此產品設計的難度更大。同時,SaaS軟體的移動化屬性,也導致其設計難度遠大於PC時代的傳統軟體。

其二是行業解決方案這件事,傳統軟體巨頭做得也不好。

首先在產品方面,傳統軟體的行業化特點並不突出,交付仍然高度依賴二次開發;其次在人才方面,真正了解一線業務的實施人才流動很頻繁,傳統軟體廠商往往更喜歡挖人而不是自己培養。

3)容易被巨頭盯上

企業流程的部分基礎環節,由於不涉及複雜的管理流程與協同,是比較容易實現標準化的。比如辦公協同、電子簽章等。

但是這一類業務很容易被巨頭盯上。比如騰訊剛領頭投資了法大大(國內知名電子簽章SaaS公司)9個億,轉身就推出了自己的電子簽章產品。

而行業垂直型SaaS,往往是深耕一個大行業。比如2020年上市的明源雲,已經深耕房地產行業近20年。

相對於業務垂直型SaaS,行業垂直型級SaaS在降低產品複雜度、深入行業方面具有非常大的優勢,但是也存在不小的問題

① 銷售規模受限

根據美國國家軟體與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在2019年的報告,中國IT支出僅佔GDP的1.4%,其中只有2.7%用於雲服務。因此,即便是一個萬億級別的行業,主流的中國SaaS廠商仍然很難上規模

還是以房地產行業的明源云為例,作為一個20萬億級行業的龍頭軟體廠商,中國百強房企有99家為其客戶,2019年明源雲的SaaS銷售收入也不過為5.1億,且已經連續3年虧損。

② 行業競爭激烈

由於產品複雜度相對較低,新廠商更容易切入行業級SaaS。比較典型的就是CEO通過關係拿到一個大企業的項目,然後就可以通過這個成功案例,尋求該行業的更多機會。

③ 受行業周期影響嚴重

一旦目標行業走下坡路,行業級SaaS公司的收入就會受到較大影響。比如2020年疫情時,健身會所受到較大衝擊,那麼健身行業SaaS的收入必然也受到影響。

當然,相對於問題,更重要的是兩個方向的機會。

對於業務垂直型SaaS,主要以強大的產品功能為核心競爭力。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更好地發揮軟體行業技術和經驗優勢。同時,由於不受客戶行業的限制,想象空間更大,估值上限也更高。比如國外的Salesforce就屬於CRM SaaS,截止到今天,市值已經高達2200億美元。

對於行業垂直型SaaS,主要在一個或幾個行業深耕,雖然市場規模受限,但是由於對行業的理解和投入不斷增加,容易構建起競爭壁壘。同時,對於大多數行業垂直型SaaS,看重規模化速度的巨頭並不感冒,這就避開了「巨頭賽道」。

不管是業務垂直型SaaS,還是行業垂直型SaaS,都各有其優缺點。選擇哪個方向,最關鍵的還是看創業團隊的核心能力和資源。如果創業團隊在某一個行業具有深厚的積累,從行業垂直型SaaS切入,就是一個不錯的方向;如果創業團隊在互聯網產品方面具有很豐富的經驗,又能找到一個好的機會,那麼從功能垂直型SaaS切入,也是不錯的選擇。

2. 大企業 or 小企業

大企業和小企業的運作模式雖然類似,但是由於管理重難點不同,需求特點差異也比較大。

1)大企業的特點

大企業往往度過了求生存的階段,並且具備了一定的規模。由於各環節的投入都比較大,因此精細化運作是必要的。

同時,對於大企業來說,不缺人不缺錢,對於業務管理,他們有自己的方案,只要求軟體供應商提供專業產品和服務。

當然,大企業流程複雜,同時內外部環境差異較大,因此需求往往比較個性化,也很難妥協,這就對SaaS產品的靈活性提出了較高要求。

2)小企業的特點

小企業還在求生存的階段,收入和利潤是企業的主要訴求。內部管理當然也需要優化,但是由於缺人才缺資金,同時對成本很敏感,小企業主並不追求很高的精細化管理。因此小企業對純管理型SaaS,往往投入不大。

當然,小企業的優勢也很明顯,那就是一把手最關注的變革,執行效率很高,也願意主動調整適應軟體。

比如,我諮詢的一家中小企業,總經理決心要做數字化營銷。才規劃好的線下營銷方案馬上被推翻,新的營銷方案很快上線,通過門店推動微信小程序裂變,2020年在關店2個多月的前提下,新客收入翻了一番,佔了公司整體收入的40%以上。

另外,小企業在各個環節的優化空間都很大,如果SaaS公司能夠找到低成本幫助小企業解決問題的方法,那麼就有可能實現快速規模化增長。

3)選擇的重點

總結來說,在一定程度上,小企業和大企業就像兩種「生物」,SaaS公司需要針對性的配置產品、營銷和客戶成功等多個環節。

SaaS戰略:從市場到運營,這是一篇7400字的「胡說」

大企業vs小企業

如果創業者決定切入大企業市場,就需要注意到,大企業的需求實際上需要切分為兩個層面:

  1. 戰略層和策略層;
  2. 執行層與數據層。

對於戰略層和策略層,我不建議創業公司涉入太深。因為早期我們需要聚焦產品和營銷環節,如果貿然投入到管理諮詢領域,會分流創業者的注意力,分散企業資源。

執行層與數據層則是SaaS公司主戰場。要經營好這個層面,我建議的策略是「工具升級、人才降級」。即聚焦提升SaaS產品能力,以滿足大企業的個性化需求;同時通過標準化和產品化,不斷降低服務成本,降低對中高端人才的需求。

具體內容可以參考我的文章《做不好軟體,就做不好SaaS》。

如果決定切入小企業市場,那我們必須明白:只是給小企業提供工具,他們往往用不起來。

因為任何一項變革成功,都是「工具+人才」的組合效果。沒有新的工具,就沒有解決問題的新方法;而沒有優秀的人才,新的工具也很難用起來。

很多SaaS公司為什麼做不好小企業市場?我個人認為,所謂「小企業死亡率高、付費意願差」其實都是次要因素,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靠小企業自身,很難完成管理變革。SaaS公司需要找到一種標準化、低成本給小企業賦能的方法。

綜合來看,典型的大企業和小企業都很難做。大企業容易產生價值,但交付和服務都比較重,如果產品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能力不夠,業務的增長就比較慢,甚至陷入虧損泥潭;小企業對產品要求相對較低,但是自身能力也不足,雖然可以通過服務來彌補,但由此導致的成本問題,也會拖累SaaS公司。加上小企業的平均生命周期不長,可能導致從他們身上獲取的LTV(生命周期總價值)無法彌補獲客成本和服務成本。

一種折中的選擇就是做中型企業。相對來說,他們的個性化需求較少,且具備一定付費能力,同時生命周期也很長,是相對優質的客戶。京東物流提供的標準化SaaS服務,正是面向這一類客戶。

3. 小結

選擇哪一類市場,顯然沒有標準答案,而是取決於對機會的洞察,以及自身的資源和能力。同時,創業公司在一個領域站穩腳跟以後,需要積極開闢第二戰場。比如,從快消品行業擴展到耐消品行業,從小型企業市場拓展到大型企業市場等等。

三、產品戰略

本質上來說,產品是向客戶「交付價值」的載體。根據產品形態的不同,我們可以把產品戰略分為四種,分別是:

  1. 工具型;
  2. 管理型;
  3. 電商型;
  4. 平台型。

1. 工具型

工具型SaaS主要是面向日常操作、提高工作效率的產品。

比如最近融資熱度很高的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就是典型的工具型SaaS。

RPA可以模仿人工操作,提高操作準確性,降低一線員工工作量。比如電商行業的返現紅包場景下,RPA可以根據訂單備註信息,自動與用戶溝通,並完成返現操作。根據阿里雲官網信息,「阿里雲RPA機器人可使流程處理成本降低多達80%。絕大多企業可在12個月內取得正投資回報。」

工具型SaaS的優點是價值明顯,客戶接受度高,交付成本相對低。如果是通用型SaaS,增長速度和市場規模的想象空間都很大。但也正是因為如此,工具型SaaS容易成為「巨頭賽道」。

如果要在工具型SaaS領域創業,我建議創業者問自己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巨頭打過來,我的核心競爭力在哪裡?

2. 管理型

管理型SaaS主要是處理業務流程、提高協同和管理效率的產品。

管理是企業的剛需,所以從傳統軟體時代到SaaS時代,管理型軟體一直都很熱門。這一類SaaS主要包括ERP、CRM和OA等,比較知名的SaaS公司包括北森、銷售易等。

管理型SaaS創業公司一般面向大中型企業。因為小微企業付費意願低,會傾向於使用釘釘、企業微信的免費功能。

由於管理型軟體是一個市場非常成熟的品類,企業認知度很高,加上產業互聯網浪潮的到來,很多企業都有數字化轉型的需求,因此市場空間頗為廣闊。

但是,由於企業內外部環境的差異,企業管理本身就是個性化的,比如不同的公司歷史、不同的競爭環境都會塑造出不一樣的制度和文化。同時,由於管理型SaaS創業公司大多面向大中型企業,這就決定了,他們的交付和上線后服務都比較重

有一次,我遇到一位投資了某CRM頭部企業的投資人,她告訴我:「這家企業的交付做得很辛苦」。這也是大企業管理型SaaS的縮影。

我個人建議,管理型SaaS創業公司也要選好切入點。比如從某個行業切入,或者拿下標杆客戶后,切入腰部市場。SaaS的核心是標準化,如果選擇了超出產品能力的市場,從而導致了過度定製化,SaaS公司就得面臨辛苦的肉搏戰。

3. 電商型

電商型是為交易服務的,通過將線下交易數字化,提高買賣雙方的效率,對企業收入增加或成本降低產生直接作用。

在香港上市的有贊,就是典型的電商型SaaS。根據有贊官網,它已經服務了超過500萬商家,提供的產品包括網上商城、門店引流等等。近兩年很火的SCRM系統,我也歸類到電商型SaaS,因為它也是將線下的獲客、轉化和裂變等轉移到線上,從而讓整個營銷過程數字化。

由於中國市場環境的特殊性,包括海量的中小企業群體,以及重營銷輕管理的企業經營理念,電商型SaaS在中國的增長勢頭一直很迅猛。

比如,2012年成立的有贊,2018年在香港上市,歷時6年;2013年成立的微盟,2019年也在香港上市,歷時同樣6年。而以ERP起家的明源雲,2003年成立,2020年上市,歷時17年;CRM領域的銷售易2011年成立,已經融資到E輪,目前還沒有上市的消息。

電商型SaaS的問題在於流失率居高不下,這主要是因為中小企業生命周期相對較短,同時,他們應用數字化軟體的能力也不強。根據有贊財報,有贊在2018年和2019年,客戶流失率都高於26%,這並不是一個健康的數字。

SaaS戰略:從市場到運營,這是一篇7400字的「胡說」

來源:有贊財報

不過,有贊和微盟也開始進入大企業市場,提供數字化營銷解決方案。考慮到大企業的付費能力,以及數字化轉型的大趨勢,相信針對大企業的電商型SaaS,會有較大的獲利空間。

如果創業者希望進入電商型SaaS,我個人建議可以考慮從細分領域入手。實際上,數字化營銷在中國方興未艾,仍有大量傳統企業迫切希望提升數字化營銷能力。如果創業者在某個細分領域有成功的數字化運營經驗,就可以通過SaaS「溢出」給其他企業。

關於「數字化能力溢出」的觀點,可以閱讀我的文章《顛覆SaaS》。

4. 平台型

平台型SaaS更多是一種結果。比如釘釘通過免費辦公協同SaaS,吸引了超過1700萬的企業組織。再通過海量的企業客戶吸引SaaS公司,自然就形成了平台。企業微信也是同樣的道理。

雖然目前SaaS平台是巨頭的天下,但是就像有了淘寶和京東,仍然會有唯品會這樣的垂直電商,以及小米有品這樣的精選電商。我相信,隨著SaaS生態的成熟,會出現更多垂直類的平台。

對於創業者來說,不必刻意去追求成為平台。不斷把產品和服務做深做透,完善自身的護城河,爭取在一個領域、一個行業形成規模化,自然就有機會成為平台

5. 小結

4種產品戰略並非互斥的,實際上,幾乎每一個SaaS產品都有2到3種產品形態。比如,電子簽章雖然是工具型SaaS,但是它也需要提供流程審批等管理功能;醫美CRM系統雖然是管理型SaaS,但是它也可能提供互聯網獲客、耗材商城等電商類功能。

因此,創業並沒有一個標準的範式。洞察客戶需求,並通過創新更好的滿足客戶需求,才是永遠不變的打法。比如,不管是哪種產品類型,如果我們能夠通過大數據和AI解決客戶的難題,那麼都有機會脫穎而出。

相對於戰略,產品管理更大的難點在於策略層面,這將在我的下一篇文章詳細闡述。

四、運營戰略

從理論上來說,同為互聯網產品,SaaS也最好能夠像C端產品一樣,不需要培訓,用戶上手即可使用。比如我們使用的IOS操作系統,還有微信APP,都不提供人工服務。

但是,大部分SaaS都需要支持企業的流程和制度,就像管理變革往往需要強推,SaaS的上線使用也需要有人去推動

幾年前,我在一家中小公司引入了電子簽章,解決每個月頻繁郵寄合同的問題。通過電子簽章,可以節省90%的合同簽訂時間,加快企業資金迴流速度,但即便如此,1個月下來普及率也不到20%。後來還是通過CEO對運營部門提出了要求,並要求每周彙報推廣進度,這才很快有了起色。

電子簽章還只是工具型SaaS,管理型SaaS的推動就更困難了。特別是在中小企業,除非CEO親自關注,否則管理型SaaS上線很容易失敗。

因此,對於SaaS,運營不是輔助工作,而是核心工作,必須上升到戰略高度。

1. 免費or收費

直到今天,還有創業者問我:應不應該免費?

免費的核心思想是:豬毛出在羊身上。通過免費策略,聚集起大量用戶,再通過增值服務或者電商業務賺取利潤。

免費策略之所以如此深入人心,和微信、360殺毒軟體等C端產品的成功有密不可分的關係。但是,我們必須認識到:C端產品不存在服務成本,這就意味著,他們每增加一個用戶,邊際成本可以趨近於0。但是大部分SaaS很難做到這一點。

因此,我是這麼回答那位創業者的:

免費必須符合兩個條件。首先,你的服務成本必須足夠低,能夠快速增加客戶數量;其次,客戶能夠直接從產品中獲得價值,快速產生粘性。簡單地說,就是像C端產品一樣:低成本、高成功率。當然,如果你有一個阿里巴巴那樣的金主,給你無限供應彈藥,熬死所有對手,那就當我沒說。

2. 純SaaS /SaaS+/+SaaS

受到傳統軟體時代的影響,同時因為國外純SaaS公司的成功,中國早期的SaaS公司幾乎都是純SaaS模式:提供軟體,幫助客戶把軟體用起來,然後監控和提升用戶活躍情況,以推動客戶續約。

但是,這種模式的弊病很快就出現了。

首先,中國企業的IT支出只有美國企業的約1/3(按照IT支出佔GDP比重摺算),雲服務支出更是不到美國企業的1/10;其次,中國SaaS公司大多還在創業階段,上市者寥寥,面臨的競爭也非常激烈。這就意味著,純SaaS公司雖然也有盈利的可能,但是很難實現規模化盈利。

近幾年,SaaS+的運營戰略逐步成為熱點。比如,微盟針對餐飲類中小企業提供SaaS+代運營的服務,領健信息針對牙科門診提供SaaS+耗材電商的服務。

這裡,我也提出一種+SaaS的運營戰略。即首先自己完成數字化轉型,再通過SaaS模式「溢出」自己的運營能力,幫助其他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這種戰略如果成功了,就成為了產業互聯網。更具體的內容,你可以閱讀我的文章《顛覆SaaS》。

不管是哪一種運營戰略,我想強調的是,都不能脫離產品去談運營。就好像幫助客戶引流,先進的公司一定會儘可能藉助數字化手段,而不是沿用以前的老方法。畢竟創新,就是用新方法解決老問題。用線下手段把運營做得再好,在這個數字化時代,你也是被顛覆的對象。

五、總結

今天,我們談了SaaS戰略的三個方面:市場戰略、產品戰略和運營戰略。

  • 市場戰略就是找到合適的客戶,並且明確他們的需求。
  • 產品戰略就是生產合適的產品,滿足客戶的需求。
  • 運營戰略就是針對B端重服務的特點,幫助客戶用好產品,增加客戶粘性。

接下來的一篇,我會繼續闡述SaaS的經營策略。

#專欄作家#

王戴明,微信公眾號:To B老人家,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多年互聯網產品與信息化管理經驗。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Unsplash,基於 CC0 協議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

1人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