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線下戰爭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中國互聯網行業三巨頭「BAT」,正在遭遇不同程度的挑戰與危機。

過去十個月內,阿里巴巴市值跌掉1407億美元。2015年8月24日,阿里巴巴首度跌破發行價,10月7日美股收盤,其股價已從最高峰時的119美元跌到66美元,跌幅超過44%,目前市值1633億美元,低於騰訊1718億美元的市值。這與去年9月該股上市時飆升38%、並給早期投資者和公司高管帶來巨額財富效應形成鮮明對照。

阿里巴巴CFO蔡崇信近日公開表示,阿里不希望往後看事情,而是努力向前看。

但投資者們看到的是阿里巴巴主營業務的明顯放緩。根據阿里10月8日發布的2015財年年報,其2015財年營收同比增長45.14%,其凈利潤同比僅增長3.92%。同時阿里上季度財報顯示,交易量增速從近年來的逾50%降至34%。其在電商領域最大的對手京東,2015年Q1和Q2的交易總額同比增長了99%和82%。艾瑞諮詢預測,純電商已進入規模收益下降的時代,從2018年起電商年增長率將降至16%。2015上半年,中國電商增長率約為30%。

阿里巴巴並非唯一市值上沖又跌落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百度曾在2011年成為中國互聯網行業市值最高的公司,但接下來向移動互聯轉型的幾年中,這家公司因為策略保守而備受質疑。百度股價過去一年跌掉了35%,今年二季度其利潤僅同比增長3.3%。百度公司CEO李彥宏解釋說,公司將其利潤的一半拿來向手機製造商購買軟體預裝權。

BAT中股價表現最好的是騰訊,如今相對於一年內的最高點也下跌了20%,且其市值中的500億美元屬於微信,但微信商業化進程與外界的高期望之間相差較遠。今年微信全球月活躍賬戶數達到6億,隨著智能手機產業的紅利到頭,未來幾年微信用戶增長空間有限。

中國互聯網發展近20年,近十年被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公司所主導,但在移動互聯網崛起之際,它們的增速已經從過去十年的兩位數水平開始放緩。BAT所遭遇的許多發展問題,有外部環境因素,但真正的問題在於,它們在產品市場和互聯網市場發生結構性變化之後,被投資者高企的預期壓得喘不過氣,就如2006年之後的戴爾和2008年之後的雅虎。

純線上公司增速放緩,而組合渠道企業的在線銷售態勢見好,零售商沃爾瑪去年電商銷售的增長速度比亞馬遜更快。美國發生的情況表明,未來最有前途的巨頭將同時擁有線上和線下兩塊業務。

在尋求突破的過程中,先前的互聯網巨頭們開始將手伸向線下,它們的業務不再局限於商業中的信息環節,而是轉向金融、流通和製造供應鏈。通過開展大量併購交易來進入金融、娛樂、出行、醫療、教育、本地生活等行業,每一塊新領域都意味著上萬億元的機會。

過去五年,三家巨頭共投資了30家已上市公司和幾百家未上市公司。中國互聯網未上市創業公司估值前30名的公司,80%背後有BAT的身影。在業界看來,這些投資具有明顯的戰略意義,但也有不少投資讓同行難以理解。有些評論家指出,或許BAT更多是通過投資來防禦,而非進攻。

「BAT越來越強大,也越來越弱小,強大是指它們的規模和體量,但它們對創業公司的控制力,對整個生態的影響力,將越來越小。」58到家CEO陳小華告訴《財經》記者。58同城是一家紐交所上市公司,騰訊擁有其19.9%的股份。如今它們正跳出騰訊,謀求與阿里巴巴的深度合作。《財經》記者獲悉,58旗下子品牌58到家已獲得新一輪融資,投資方之一為阿里巴巴。

58並非唯一一家野心勃勃的二線公司。10月8日,本地生活服務領域兩大巨頭美團網和大眾點評宣布合併,合併后的新公司將佔據中國團購領域80%的市場份額。據投資界人士預測,新公司估值將超170億美元,成為中國第五大互聯網公司。阿里和騰訊分別是上述公司的投資方,但在新公司內的控制力和話語權將進一步萎縮。

很快,BAT們會發現它們既無法像壟斷線上一樣輕鬆掌控線下,亦無法掌控它們所投資的公司。投資可以緩解焦慮,但同時也意味著,它們親手培養了自己最大的對手。

就如雅虎,它在2005年發現並投資了阿里巴巴,但這並不能阻止自己走向衰弱。

布局

BAT三家,百度和騰訊對線下的布局更偏重於生活服務領域,它們圍繞著各自的核心優勢布局,主題都是「連接」,只是心態、階段不同而做法各異

百度曾努力使自己看起來更像一家「黑科技公司」:無人車、智能眼鏡、模仿人類神經網路的百度大腦、地溝油檢測智能硬體「筷搜」(即使這只是一個愚人節玩笑)。而今年,百度的高管們已不再談論過去,他們更多地在探討如何用互聯網服務連接線下生意來賺錢。

他們堅稱「現在不同於過往」,「我們要打造一個閉環的生態系統,而不是僅僅完成用戶的搜索請求。」李彥宏說。「我們將這個新階段稱之為『索引真實世界』。」百度公關部高級總監徐繼業告訴《財經》記者。

想連接「人與服務」的不止百度一家。「過去騰訊做人與人的連接,現在向人與設備、人與服務之間的連接邁進。」騰訊董事長馬化騰說,他也是這一輪「互聯網+」概念的倡導者。

擅長戰略布局的馬雲去年尚在強調,阿里要做電子商務的基礎設施提供者,而今天,他表示,「狹義的電子商務僅是阿里巴巴集團戰略的一部分,阿里巴巴的定位是啟動一場商業的變革,打造未來商業的基礎設施。」他的野心是整個商業。

說法不同,殊途同歸。曾經涇渭分明的三家巨頭,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越來越相似。這源於它們的恐懼,也源於它們的貪婪。

今年7月,在風險投資公司DCM於舊金山舉行的CEO峰會上,李彥宏對約150位企業家及投資者坦言,他後悔自己沒有早一點採取行動。

百度正面臨類似五年前谷歌的處境——移動互聯網時代搜索被弱化。「它有手機百度和百度地圖,但是並不能形成很大的聯動效應。」 到家美食會CEO孫浩告訴《財經》記者。

谷歌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收購了安卓,通過控制安卓系統來解決危機。而百度則把重心放在了一個已知的未來上。「生活服務是為數不多已被證明可服務億級用戶的場景。」百度糯米總經理曾良說。

百度最初的想法是,以手機百度作為流量入口,推出「輕應用」和「直達號」,用流量刺激商家把服務搬上來,服務的閉環由第三方來完成。但很快百度發現,只有入口流量,沒有賬戶體系、用戶關係和持續服務能力,無法形成真正的生態。於是,百度2014年完成了對團購網站糯米的控股,借自營來培養上述能力。「只有糯米的戰略成功,百度連接人與服務的夢想才站得住腳。」曾良說。

百度移動搜索事業部高級總監李東旻告訴《財經》記者,如今百度在O2O上是一個多入口的思路,搜索框、直達號、百度地圖、手機百度等應用組成移動端的一個個入口,用戶從不同入口進來,底層數據打通,服務的閉環最終由糯米來完成。

百度將大量的垂直行業分為頭部、中部和尾部,吃喝玩樂等高頻、日訂單量超過百萬為頭部行業,洗衣、家政等日訂單量在萬級以上為中部,剩下還有大量千單、百單的長尾應用。其中,頭部自營或者由第三方合作者(典型如去哪兒)提供服務;中部以投資為主;尾部以接入為主。從現在來看,百度龐大的O2O夢想才剛剛開始。

O2O模式為百度帶來的是廣告收入的增長,這對百度來說十分關鍵。李彥宏說:「儘管現在O2O業務是賠本的,但未來一定會盈利。O2O模式下,99%的線下廣告投放人都將是百度的新客戶。」

「我們可以將吃喝玩樂做成用戶產品,不賺錢,而將教育、醫療做成商業產品賺錢。」百度戰略副總裁金宇稱。

多數業內人士認為,百度的業務思路本質還是販賣流量的思路——接入儘可能多的行業;通過人工智慧更有效率地匹配用戶需求;再把流量分發出去、獲得分成,最終形成的是一個基於流量和變現的商業生態。

「百度的高調和激進說明了它的強硬,同時也說明了它現在的絕望。」孫浩說,「你能想象Google在美國雇一群人騎著自行車去送貨嗎?」

與百度相反,騰訊的心態看似是最輕鬆的。騰訊對自己的定位是管家而非商人,不介入商業的邏輯,他們的關鍵詞是克制。

馬化騰說,三年前,騰訊經歷了一次大的戰略調整,將過去的業務重新梳理,改變了原來什麼都做的業務戰略,賣掉搜索、電商,砍掉很多O2O和小的業務。騰訊將O2O兩頭的「O」都交給合作夥伴,自己只做最擅長的兩件事:連接器和內容產業。

「微信帶來了極強的用戶關係、支付能力和服務能力,我們不需要通過自營來掌控線下,也可以實現線下商業的接入。」一位騰訊的高層人士說,相比於變現效率,他們更看重生態的培育以及豐富度。這樣的思路導致騰訊對用戶黏性和場景的重視要優先於商業化,目前來看,騰訊還在做前半部分的布局。

騰訊的做法是:以微信為核心,延伸到不同的使用場景,建立生態系統,通過微信支付完成閉環。騰訊是DAU(日活躍用戶數)最大的巨頭,但短板在於實體商業和搜索,其通過投資出行和餐飲,先做場景布局。

滴滴、京東、58、點評是騰訊布下的四大棋子,58同城CEO姚勁波告訴《財經》記者,「通過對這四家的投資,微信支付已經悄無聲息地完成了對中國主要線上O2O的長期覆蓋。」未來金融、醫療、教育都將是場景的一部分,電子商務分析師李成東甚至稱,騰訊有機會到萬億美元市值,因為微信是傳統線下在線化的基礎工具。

這些豐富的場景生長於微信,但不屬於微信,也不受其所控。騰訊的焦慮在於變現需要經受很大考驗。「騰訊的壓力在三年後。」孫浩說。

另一家巨頭阿里巴巴正遭遇IPO以來一年中最困難的時刻,股價的持續下挫及令人失望的業績接踵而至。「淘寶已經完成了使命,也就是上市並籌集到大筆資金。阿里巴巴現在或許該為未來尋找新的商業模式。」長江商學院營銷學教授陳歆磊表示。

阿里巴巴過去的經歷表明,在舊商業模式落入困境之前,他們會找到並將資源投入到新的商業模式上。阿里巴巴已在為「后淘寶時代」進行布局——繼2014年9月阿里小微金融服務集團成立之後,今年4月-9月,阿里旗下阿里影業、阿里健康、口碑網、阿里音樂集團、阿里體育集團相繼成立。

影業、音樂、體育、健康構成阿里巴巴集團電商外的四大核心業務。阿里的布局路徑已非常清晰——收購而非投資相關領域有價值的資產,標的往往是已上市公司或傳統公司,收購完成之後,在淘系生長出來的相關業務就被分拆,打包進收購資產,組建控股公司,控股公司獨立運營和核算、獨立估值,引入新股東。

典型如阿里影業,2014年6月,阿里以62億港元投資文化中國獲得其59.32%股份,此後將其更名阿里影業(01060.HK),今年4月,將集團旗下淘寶電影票和娛樂寶資產注入阿里影業。文化中國為港交所上市公司,在其上市的五年間,股價低迷,漲跌幅不超過5%。而在阿里入股當日,其股價開盤大漲了290%。

「假設淘寶電影一年能掙10億美元,它存在於阿里巴巴集團內部時,不過九牛中的一毛,而如果它獨立出來,就是一家價值1000億美元的電影公司。」口碑CEO范馳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稱,這些獨立集團未來有可能是要單獨上市的。但現實是,阿里影業目前股價為1.84港元,僅比2014年6月阿里影業集團成立當日的股價上漲10.8%。

阿里巴巴的線下布局總的分為幾部分:一是以電商為核心,比如推廣農村淘寶計劃、投資菜鳥物流、283億元人民幣入股蘇寧等,通過投資與傳統大企業戰略結盟;二是圍繞金融、影業、音樂、體育、健康、生活服務來布局,他們傾向於控股而非投資,目的是吃掉整條產業鏈。

阿里的另一部分線下布局由螞蟻金服來完成。「螞蟻金服的聰明之處在於,它通過支付寶去進入線下的各種支付場景,不用支付人力,不用做任何實體服務,只需要在店內裝一個刷卡的機器,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它保持了一個很純粹的互聯網生意的狀態。」一位O2O領域的投資人表示。目前,支付寶錢包占移動支付交易額總額的79.55%。

馬雲三年前提出的「平台、金融、數據」十年戰略和三波上市計劃,如果按今日布局,未來阿里也許迎來的不是三家上市公司,而是若干家上市公司。龐大的阿里帝國越來越依靠投資擴張版圖。

9月24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啟動「杭州+北京」雙中心戰略。阿里表示將以北京為大本營,推進在中國北方地區的戰略執行和業務發展。在過去的十幾年中,浙江和杭州政府為了挽留阿里巴巴付出諸多努力,阿里當年打敗eBay的關鍵之一,就是杭州市政府決定對電子商務不徵稅。而今日阿里此舉,意味著這家巨頭開始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它需要的不再是稅收和地產的優惠,而是與中央政府、國際市場深度接軌。在過去的一年中,馬雲隨「習李」相繼出訪了韓國、瑞士等國,並多次代表中國互聯網在全球發言。

在爭奪線下的過程中,BAT各自擁有支付方式、營銷平台、流量支持、B端C端運營能力等優勢,因此在短期內它們增速明顯。

阿里口碑成立一個月來共接入線下商戶數20萬,范馳表示,在8月底口碑的日交易筆數突破了100萬單,而50天前其日交易筆數才3萬;騰訊通過公眾號和服務號接入線下商戶,目前其公眾號數量超過1000萬;百度在Q2財報公布時則首次對外公布了其電商化交易額(GMV)數據,百度將去哪兒、百度外賣和百度糯米業務組合為O2O平台,三者共計交易額達405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增長109%,成為成長最快的電子商務平台。

在互聯網業界看來,這場戰役比想象中要艱難許多,BAT都付出了比在PC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更多的資金和資源投入,比如百度砸給糯米200億元,新口碑網CEO范馳則稱僅今年口碑的投入預計就將在百億元。

BAT三家,百度和騰訊對線下的布局更偏重於生活服務領域,它們圍繞著各自的核心優勢布局,主題都是「連接」,只是心態、階段不同而做法各異。而阿里的關鍵詞則從「控局」回歸到做商業社會基礎設施的提供者。

開戰

「因為有BAT的存在,整個市場變得非常的古怪。」到家美食會CEO孫浩說

2015年7月的一個正午,百度創始人、董事長李彥宏在午宴中與一位年輕的創業者相識,經過短暫的單獨交談之後,這名以決策謹慎而著稱的企業家當場提出了入股要求。當晚,百度下了投資意向書,第二天,過橋款直接打到了對方的賬戶上。

e袋洗是這一輪O2O浪潮中的典型公司,他們上門幫用戶取送衣物,然後送到合作的洗衣店進行清洗,在這裡,清洗一件衣服只需要幾塊錢。事實上,這並不是百度對這家公司的第一次出價,在首輪競價中,它輸給了另一位巨頭——騰訊。騰訊在e袋洗誕生的早期就投資了這家公司,他們希望在此輪融資中加註,並且聯盟了騰訊系的其他成員——京東和58同城。

「交易始於騰訊系公司的一次聚會,」來自京東的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財經》記者,「Pony把劉強東和姚勁波叫到一起,把e袋洗推薦給了這兩位CEO,並且說服他們參與進來。」

一位騰訊戰略投資部門的人士稱,他們更希望由騰訊系的成員來接盤自己所投資的公司,而不是轉手送給百度和阿里巴巴。於是,騰訊、京東、58同城三家共同給出了一個報價,它們的出價比第一輪百度的要高,這直接打動了e袋洗。

事情很快發生了轉折。京東到家副總裁鄧天卓告訴《財經》記者,e袋洗希望京東和58可以承諾不做競爭業務。「我們沒法同意,我們需要保持競爭的活力。」鄧天卓說。

京東和58同城都是這一輪O2O競爭中的參與者,它們同樣野心勃勃。前者上線了京東到家,後者推出58到家,它們都想成為本地生活服務的大入口。

e袋洗董事長張榮耀告訴《財經》記者,那段時間非常煎熬,他先是拒絕了阿里巴巴的入股需求,「因為阿里更想控股」。而接受京東和58投資的好處在於未來風險會變小。「但說到底,他們對我的定位不過是自己大平台中的一個垂直入口而已。」 而今天的e袋洗並非只是一個垂直服務提供商,他們在實驗共享經濟,同樣想成為入口。

關鍵時刻,李彥宏用一次午餐,比首輪高不少的價格以及極高的誠意直接扭轉局面。最終,e袋洗放棄騰訊,轉投百度。8月,這家成立兩年的公司宣布完成1億美元B輪融資,百度領投,估值5億美元。

這一幕並不罕見——正如巨頭們總是在線上狹路相逢一樣,他們在線下也總是相遇。

「從去年初到今年中資本市場危機之前,巨頭們急不可耐。」一位O2O領域的創業者告訴《財經》記者,去年他去見BAT中的一家,談完臨出門之前,對方說要考慮考慮。「出門走了200米,他們給我打了個電話,說『回來吧,簽約』。」

丁香園是中國最大的醫生社區平台,他們最新的想法是在全國開設線下診所。2014年丁香園拒絕百度,拿了騰訊7000萬美元戰略投資。一位知情人士稱,錯失丁香園后,百度在全國撒網尋找類似公司,「最後百度找到一家不知名的位於福建的醫療服務平台,被投公司看出對方的急迫,在簽約前夜直接將價碼抬高數倍」。當然,他們如願了。

在過去數年中,BAT囤積了大量的現金,百度有120億美元現金,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在公開信中說,他們擁有上千億元的現金儲備。當每個巨頭都希望在各自體系內形成全方位的布局,這直接導致——原先一個垂直行業經過自由競爭只存活一到兩家領頭企業,而BAT的進入,令局面變成了三足鼎力,膠著時間更長,燒錢更多。

出行和外賣,因最早被資本視為O2O行業的入口,大量資本湧入,戰火直接被BAT點燃。「導致整個市場的扭曲度非常高。」孫浩說。

滴滴、快的的例子證明了:其一,在某些領域,巨頭在線上的壟斷優勢可轉移為線下的壟斷優勢,通過入股來完成對線下的聯手瓜分並非不可能;其二,這樣被巨頭推動而非自由競爭所建立的壟斷更易被瓦解。

今年下半年,滴滴快的合併后共融資30億美元。「最初融資額比這個數額低得多,但背後的投資者希望可以一次性將uber打跑。」一位接近滴滴快的融資案的投資方告訴《財經》記者。但直到現在,他們也未能如願。

Uber聯合創始人兼CEO Travis Kalanick表示,今年是Uber在華髮展的第二年,在Uber已經進入的中國城市,其市場份額已由最初的1%提升至目前的35%左右。百度戰略副總裁金宇稱,這說明滴滴快的並沒有寬深護城河。不過,CNIT報告稱:滴滴專車已佔整體市場份額的82%,優步僅11%。戰事尚處膠著狀態。

即使在完成合併之後,阿里和騰訊的過招仍未停止。表面看來,騰訊青睞的管理團隊接管了合併后的公司,但使用哪種支付系統以及各方為打車軟體帶來的流量可獲得多少報酬仍是爭議。「這些問題可能會在未來六個月凸顯出來。」上述投資者稱。

隨著百度今年初對Uber的入股,滴滴快的背後的巨頭們想儘快結束這場戰役的夢想破滅了。一位知情人透露,滴滴目前一個月還要燒1億多美元。

如果說在出行領域,巨頭們還甘心待在幕後。而到了更高頻、流量更大的外賣領域,它們已經坐不住了,它們將自己置身其中。

外賣市場中的幾大主流玩家:餓了么、美團、百度糯米,再加上起步較晚的口碑網。餓了么的背後是騰訊,口碑和美團背後是阿里(儘管王興曾多次聲明,阿里對美團只是財務而非戰略投資)。

「事實上,這場戰爭在去年底的時候幾乎快要結束了。」美團外賣事業部總裁王慧文告訴《財經》記者。在美團與餓了么的戰爭中,如果讓市場自由競爭,美團有充分的信心打贏。「餓了么在去年底的時候資金鏈幾乎快斷了。」他說。

美團沒有料到的是,這場戰鬥也不過是BAT的棋局罷了。「最後騰訊跳出來說要支持餓了么把這場側翼戰鬥繼續打下去,對於騰訊而言,它不希望戰爭停止。」一位知情人士表示。2015年1月,餓了么宣布獲得E輪3.5億美元融資。

騰訊在關鍵時刻對餓了么的支持直接改變並延長了戰局——今年9月,餓了么宣布完成6.3億美元F輪融資,估值超30億美元。而一路高歌的美團則適逢資本市場寒流,融資至今未落定。「戰爭遠未結束,但對於餓了么而言,那條路只要走下去,就是囚徒困境。」上述人士稱。

「因為有BAT的存在,整個市場變得非常的古怪。」到家美食會CEO孫浩說。「10億美元真的不夠花,在這個圈內,數字已經失去意義了。」58同城CEO姚勁波告訴《財經》記者,三年前,他們預估58到家三年虧損3億元人民幣,而現在,他們預計後年一年虧損額就將達到5億美元。

O2O到店領域,阿里巴巴發力最晚。阿里曾併購O2O網站口碑網,今年將口碑網與淘點點合併,且划入螞蟻金服旗下,阿里與螞蟻金服各持50%股份。新口碑網CEO范馳說,他們希望用六個月的時間,在到店業務中做到行業第二,一年內做到第一。明年初,他們會推出到家業務,應該會與京東和58形成直接競爭。

范馳去年10月接手淘寶電影,一天僅賣出1萬張票,美團貓眼電影所售票數是它的50倍。六個月之後,淘寶電影已位居行業第二,一天可以售出35萬張票。「在價格主導的競爭中,先進入者是沒有先發優勢的。」他說,今年是口碑成立的第一年,他們可用的營銷費用預計在幾十億元人民幣左右。

范馳說,口碑也會推出外賣業務,目的之一是為了牽制其他競爭對手。「美團的錢是有限的,他在外賣多投一塊錢,在到店業務就會少投一塊錢,就這麼簡單。」阿里巴巴在2011年美團最困難的時候給了它5000萬美元,而今日,這家公司將美團視為其前進道路上的敵人。

截至目前,戰爭只發生在那些BAT已經完成布局的領域中,而隨著巨頭在醫療、教育、影視等領域相繼布局完成,曾經發生在出行、外賣領域的惡性競爭事件將重複出現。

「這將是中國互聯網有史以來競爭最慘烈的時代。」姚勁波說。

多角關係

包括美團、58、餓了么在內的公司都在計劃推出自己的支付工具和金融產品。當它們羽翼豐滿,不再藉助巨頭的平台和工具時,BAT將更加難以掌控戰局

巨頭的焦慮和貪婪、二線公司的野心以及荷爾蒙爆棚的行業新秀,組成了這一輪競爭中複雜的多角關係。

騰訊在本地生活服務領域的另一枚棋子大眾點評,曾謀求與市場第三名百度糯米結盟,它們想聯手攻擊美團的根據地——二三線城市的團購業務。而就在一年前,大眾點評還希望與美團合併,一位美團的高層人士告訴《財經》記者,大眾點評創始人張濤給王興發了一條簡訊,聲明如果王興接受合併他願意把主導權讓給美團。然而他始終沒有收到回復——連一條簡訊也沒有。

根據公開資料,阿里巴巴對美團持股10%左右,阿里曾多次提出控股美團,但遭到拒絕。在此之後,阿里將目標放在了大眾點評身上。「彭蕾親自出馬約談張濤。」一位大眾點評的前高層人士稱,阿里反覆強調的一點是,「我們對美團只是財務投資,對你們才是戰略投資」,並且承諾,會給予大眾點評最好的資源投入。

阿里意識到了大眾點評與大股東騰訊之間的裂縫。上述人士稱,騰訊一直承諾大眾點評可獲得微信的一級入口,而如今這個入口給了京東。除此之外,騰訊副總裁鄭志昊空降至大眾點評任副總裁,據媒體報道,鄭上任之後帶來不少騰訊員工,同時,大眾點評創始團隊成員職權轉移至鄭。

「對於大眾點評而言,最危險的事情不是來自美團,而是騰訊的全面接管。」上述前高層人士稱。

從餓了么和大眾點評的故事可看到,雖然現在還是第三方在前線比拼,但是巨頭深入戰局之心已非常急迫。創業公司的創始團隊希望保證自己的控制力,但隨著競爭加劇,融資難度增加,他們的股份必定會被大幅稀釋。

巨頭們希望可以加強對第三方公司的控制。百度糯米總經理曾良稱,如果阿里和美團、騰訊和大眾點評進一步加深合作,比如成為控股者,那麼這場戰鬥將變成BAT的戰鬥。「三年之內,美團與口碑合併,戰爭結束。」 阿里口碑的一位高層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上述高層人士認為,資本市場上的錢並不是無限的。而事實證明,美團在2015年7月啟動的新一輪融資中遇到困難,這讓美團和大眾點評走到了一起。

這些野心勃勃的創業公司並不甘心充當炮灰,他們是這場戰役中的變數,他們寧願與曾經的競爭對手合併,也不願意輕易向巨頭低頭。

2015年10月8日,大眾點評網與美團網聯合發布聲明,宣布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財經》記者獲悉,兩家公司將按照6∶4(美團為6、點評為4)的股權比例合併,但其中管理層所持有的股份比例是按照5∶5來兌換。目前,騰訊對大眾點評持股20%,為單一最大股東,阿里巴巴對美團持股約10%,根據新的股權協議,騰訊對新公司的持股將降至8%甚至更低,阿里巴巴持股也將降至6%以下,兩者對新公司的控制力將進一步削弱。

「大眾點評的上一輪估值要遠低於美團,所以在這次合併中,張濤(大眾點評CEO)是最大的贏家。對於兩家公司而言,它們不再是巨頭之間相互制衡的工具。」一位投資人告訴《財經》記者。

上述投資人稱,美團和大眾點評合併后將啟動新一輪融資,估值至少在170億美元。這家新巨頭的誕生將給現有格局帶來深遠變化:第一,其將佔據全國80%以上的團購市場份額,直接給百度糯米以衝擊;第二,新公司將直接成為餓了么的股東,目前美團近一半的成本來自外賣業務,新公司和餓了么的惡性競爭有望緩解;第三,關鍵業務止損之後,美團可以騰出更多資源輸血給酒店和電影票業務,以對抗攜程藝龍和去哪兒、淘寶電影。

「合併之後,百度糯米基本上無翻身可能。」一位大眾點評的高層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騰訊是58最大的股東,但我們和百度、阿里都有關係。哪個彈藥的性價比好,就去哪裡買彈藥。說到底,戰爭的主體是我們,不是他們。」58到家CEO陳小華說,「在整件事情中,我們只對自己的成功負責,不會對任何其他人負責。」

陳小華稱,這兩年崛起的公司並不像PC時代那麼依賴和恐懼BAT。他打了個比方:目前Uber70%的網上支付來源支付寶,如果Uber禁用支付寶改推其他支付工具,用戶是會放棄支付寶還是放棄Uber?「肯定是前者。」他說。

目前,包括美團、58、餓了么在內的公司都在計劃推出自己的支付工具和金融產品。當它們羽翼豐滿,不再藉助巨頭的平台和工具時,BAT將更加難以掌控戰局。

控制與反控制

BAT布局線下遇到的另一個難題在於——它們既無法掌控創業公司,更無法掌控盤根錯節的傳統線下企業

很長時間以來,多數互聯網大公司都採用以產品和業務為導向的事業群管理架構,這讓它們在過去幾年收穫頗豐。比如2013年阿里七大事業群調整為25個事業部細化產品與服務。

以產品為導向的公司架構正在失去效率,因為互聯網對傳統服務業的徹底改造意味著用戶需求和服務才是決策公司架構的準繩。

百度今年1月進行了一次大的架構調整,將原有業務群組重新整合為三大事業群組——搜索業務群組、移動服務事業群組、新興業務事業群組。三者的任務分別是守制、開疆、創新業務的研發。

阿里的管控模式則從公司化運作升級到集團化運作,阿里影業、阿里音樂、阿里體育、阿里健康分別拆分並獨立為阿里的控股子公司。

騰訊近幾年公司架構最大的變動是去年5月微信事業群的成立以及騰訊撤銷了騰訊電商控股公司,實物電商打包給京東,而其中的O2O業務全部併入微信事業群。

百度組成了一個目的性和進攻性明確的架構,但「三分天下」的架構會強化公司內新老力量的勢力劃分,在這種情況下,李彥宏就成了唯一的準繩。「什麼事情都要李彥宏決定,這是百度最大的問題。」一位百度的前高層人士告訴《財經》記者。

阿里將淘系內的相關業務和收購來的業務打包成為獨立公司,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它有些類似於新谷歌Alphabet的架構。這可以讓有前景的業務獲得更好更快的發展。但弊端在於容易形成諸侯割據的局面。

騰訊的挑戰在於,其將O2O和微信支付全部打包進微信事業群,微信承載了太多的使命,這直接影響了微信的節奏。而直到現在,O2O還沒有成為微信的核心業務。

微信在O2O時代的引導能力正被打上問號。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巨頭不掌握移動入口,它的開放平台戰略則無法實施。而在線下+線上的時代,即使掌握了入口,它們也無法掌控線下。

姚勁波告訴《財經》記者,過去BAT掌握著流量分發,它們負責制定規則。而在O2O領域,定單多少取決於線下的供給能力,而並不取決於出口和入口。所以,掌握線下的人掌握主動權。

「微信對於58同城更有意義,因為作為信息分類網站,58同城不需要考慮線下供給,只要有流量就有價值。」而對於58到家,比如其中的上門洗車服務,陳小華說,「下一場雨都比BAT給我們的作用大。」

「流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e袋洗董事長張榮耀說,O2O公司管理者們更應該做用戶滿意度的閉環,而非沉浸於做生意的閉環。

今年9月,谷歌重組一家名為Alphabet的企業集團,其更清晰地將旗下盈利豐厚的搜索廣告業務與其疾病治療、機器人和無人駕駛汽車開發等新興業務分離開來。他們並沒有圍繞核心優勢「搜索」去布局,而是圍繞「技術」這一基因去布局,這值得中國公司學習。而百度正在走向其相反的路徑。

BAT布局線下遇到的另一個難題在於——它們既無法掌控創業公司,更無法掌控盤根錯節的傳統線下企業。

阿里53億港元入股銀泰商業一年後,除了在部分城市的銀泰實現用支付寶付款外,當初所宣稱的願景多數未實現。今年6月銀泰董事長沈國軍離任,早期O2O團隊也基本全部解散;成立兩年多的菜鳥物流今日仍處在買地、建倉庫、與政府談判的階段,當時合作的「三通一達」同床異夢,各自陸續啟動了「電商倉配一體化」的發展戰略,在全國各地租用和購買倉儲資源。

2014年,阿里溢價100%收購文化中國,這是一筆價值62.4億港元的併購案,完成收購近半年後,公司發布公告稱,新任管理層發現財務上存在未充分計提的減值準備,並因此停牌四個月。

在外界看來,這件收購案更多實現的是財務價值而非收購整合所帶來的產業鏈價值——阿里影業完成融資后,剝離出報表,並大幅推高阿里巴巴集團持有阿里影業股權的估值,因此帶來高達247.34億元人民幣的處理收益計入。

除了布局線下、精打細算財務收益之外,BAT亦試圖尋找技術的未來。

百度計劃在矽谷投資3億美元成立新的研發中心,該項目將聘用約200名員工。阿里巴巴則在今年聯合富士康向日本軟銀旗下一家機器人公司注資145億日元,在此之前,阿里還宣布將聯手中科院研發可以改變世界的量子計算器計劃。騰訊在人工智慧方面幾乎沒有投入,但他們在2014年投資了一家位於矽谷的專註於用機器模擬人腦的人工智慧技術公司。

但直到現在,除了百度今年8月發布了一款為用戶提供秘書化搜索服務的機器人助理「度秘」之外,這些投資還沒有看到實質的進展和可被推廣的成果。

一位創業者表示,BAT更應該做的是將自己的核心能力和工具變成各個領域的基礎設施,而不是想著直接去搶垂直領域的份額。「這註定會失敗。」

BAT們不想失去任何機會,無論未來還是當下,但現在是它們重新審視現實的時候了。

 

文章轉載自「財經雜誌」微信公眾號(微信號:i-caij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