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端怎麼長出國民級產品?我從它身上總結了一些脈絡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在C端領域,國民級產品真是數不勝數,從購物到社交軟體,從娛樂軟體到支付軟體,C端領域的國民級產品幾乎涉及到了各行各業。要想指出B端領域有什麼國民級產品,可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今,阿里釘釘就彌補了這片空缺。本篇文章中,作者以阿里釘釘為例,為我們總結了B端應該如何長出國民級產品。

2019年6月30日,註冊用戶數突破2億;

2020年3月31日,註冊用戶數突破3億;

2020年12月31日,註冊用戶數突破4億。

放眼整個中文互聯網,能有如此增速的應用屈指可數,微信、抖音、拼多多,而這些應用無一例外都是C端產品。在此之前,幾乎沒有人想過一款B端產品也能如此「瘋狂」,如今,阿里釘釘補充了這一想象空間。

很長一段時間,釘釘給用戶的觀感就是功能太多、太全,但在疫情這樣一個特殊時期,原本看上去有點「重」的釘釘,功能的寬度反倒成了「出圈」的基礎。

2020年1月底,在「停課不停學」的官方指導下,釘釘快速響應需求,免費為學校開通了各種功能,比如視頻上課、在線點名,以及線上檢查作業。

它帶來的直接效果非常明顯:中小學生集體出征,組團去各大應用商店給釘釘打一星。因為功能靠譜反而得低分的產品,可能釘釘是獨一份。

隨後,釘釘官方在B站上花式求饒,其發布的《釘釘本釘,在線求饒》的視頻瞬間引爆全網。至此,釘釘正式「出圈」。

釘釘的「出圈」,有人簡單歸因於疫情,說是生而逢時;也有人歸功於阿里資源,說是背靠大樹。但我覺得都沒談到點上。我一直抱持一個觀點,即產品是1,運營營銷公關等環節才是後面的0。

如果你的產品無法給這個時代的用戶提供和創造價值,用戶不認同你的產品,那麼後面所有的環節都是在做無用功。

釘釘產品本身過硬,同時契合雲計算時代發展,崛起是必然之勢。疫情等因素,更多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加速了釘釘成長為國民級應用的進程。

一、釘釘6.0,4億后的故事

1.0到6.0,0到4億,已經成長為國民級應用后的釘釘會走向何方,這是很多人好奇的問題。

1月14日,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花名:行顛)在釘釘6.0發布會上給出了答案,「釘釘不僅僅是一個溝通工具,新釘釘的目標是成為中國最好的企業協同辦公和應用開發平台,讓所有業務環節的微小創新變得更容易,讓進步發生。」

這是「雲釘一體」戰略后,釘釘最重要的版本升級,釘釘6.0帶來3個重要變化:

  1. 開放宜搭、氚雲、簡道雲等低代碼開發工具,用戶通過拖拽可視化組件,就能快速搭建業務應用。即便HR、財務等不懂編程的業務人員,也能在釘釘開發業務應用,大幅降低應用開發的門檻;
  2. 推出角色工作台,可以為CEO、HR、財務、老師等不同職能角色講關鍵信息集中、結構化呈現,減少在不同應用中切換查詢數據的時間;
  3. 推出全新協同辦公套件,讓用戶可以打破組織邊界,進行「以事為中心」的協同。

全新的釘釘協同辦公套件是由釘釘原本的文檔、會議、項目等十項協作類產品融合后,融入原阿里郵箱團隊的郵箱、日曆以及原Teambition團隊的項目、待辦等產品能力升級打造而成。

(協同辦公套件整合了Teambition項目等產品能力)

值得一提的是,釘釘協同辦公產品負責人齊俊元,正是原Teambition創始人。

熟悉Teambition的用戶可能都知道,它從早期推出任務板、分享牆、文件庫、日程表等功能,到後來上線以「場景」為主導的「業務模板」,其實一直都在通過產品能力上的優化深耕「協作」,用「協作」打通企業內部其他業務之間的聯繫。

此次釘釘協同辦公套件對各產品能力的整合,與Teambition此前的產品理念可謂一脈相承。

二、以事情為中心背後的產品理念變化

釘釘未來的工作方式會從「以人為中心」轉變到「以事情為中心」,這是發布會當天最讓產品從業者關注,也最引人深思的一句話。

怎麼去理解這句話,理解「以事情為中心」?

大家可以回想下傳統的辦公協作方式,以及我們當下數字化辦公的溝通協作,是不是基本是以部門制、審批流為中心?

比如一項任務發出后,我們會通過目標分解去分拆,如果遇到需要其它部門支撐的環節,一般要遞交申請流程,然後等待層層審批。這個等待時長在體量越大的企業組織中越明顯,一旦工作流程卡在某一環節(某個人),整個任務就無法繼續推進下去。

這種協作方式就是「以人為中心」,「以部門為中心」,是找人的辦公邏輯,存在較強的溝通壁壘。而「以事情為中心」,就是以處理事情、解決問題為出發點,要打破原有的溝通壁壘,讓組織里的每個參與者都聚焦一個核心——解決問題,「讓進步發生」。

如果再深挖一層,我們會發現,從「以人為中心」到「以事情為中心」的變化,本質是關於信息分發效率的躍遷。對於任何組織來說,協作就意味著信息交換,早期的釘釘作為一款即時通訊工具,很好地滿足了企業這一基本訴求。

但隨著企業內部辦公協作關係愈發複雜,信息分發的體量呈指數級增長,原本「順著我們聊天對話時間線」進行的信息分發方式失靈了,我們愈來越難快速定位重要的辦公消息或文件,辦公效率也因此被一次又一次拉低。

而「以事情為中心」,就是要改善以前信息分發的通路,「沿著事情,而非是聊天信息流的脈絡,回到我們做成事情這個主線。」

如果從這個角度出發,「以事情為中心」的辦公邏輯,或許可以追溯到早期的互聯網巨頭如Google等企業所踐行的扁平化、去中心化管理模式,這種做法相對於以部門為中心來安排工作,能夠更專註地盯住項目本身,提升信息分發效率、降低內部管理摩擦和信息損耗。

三、釘釘協同產品的創新觀:微小,但持續

辦公協同的進化史,其實也是信息分發載體的創新史。

我們把時間拉回2015年1月,釘釘1.0才剛上線,軟體功能還少的可憐,初創成員也還在為了找共創客戶而頭疼。4個月後,2.0版本正式上線,釘釘開放企業網盤,支持分企業公共、個人、企業群使用場景進行文件管理。

此後,釘釘圍繞辦公協同場景,陸續推出了管理日曆、釘郵搬家、文件在線編輯等創新功能(如今這些功能已經成為大家非常熟悉的常用功能了)。

回望釘釘協同這5年,我們會發現,釘釘大的、陡然顛覆式的創新可能並不多,但圍繞客戶需求實現的微小創新卻持續進行著,從Word到在線文檔,從電腦各種文件夾到習慣於用企業網盤,從HR系統里的考核工具到如今被人津津樂道的目標管理系統……

對於這些微小的創新,釘釘協同辦公產品負責人齊俊元稱之為「延續性創新」,「互聯網時代的工具對上一個時代的工具是延續的,而不是顛覆式的,還是一如既往的寫文檔,這是非常熟悉的事情,只不過今天是可以和別人一起寫。

但當你感受過這樣的體驗之後,你就不會回頭。所以在這個過程當中,延續性創新非常重要。」

如今推出的全新協同辦公套件,正是這種「延續性創新」的集中體現。我們可以看到,套件里的所有產品,比如原阿里郵箱團隊的郵箱、日曆以及原Teambition團隊的項目、代辦等,基本都是大家熟悉的工具。

對此齊俊元表示,「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不希望去創造更多新的、大家不熟悉的產品,而是在大家熟悉的產品里引入新技術,引入新的交互方式幫助大家更好地協同辦公。

四、單品升級套件,是在瞄準生產力做乘法

如果說從Word到在線文檔這類單品的「延續性創新」是給生產力做加法,那麼把這些單品的「延續性創新」進行整合升級為協同辦公套件,就是給生產力做乘法。

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兩個原因:

1. 釘釘協同辦公套件,可以對先進工作方法、流程進行固化、沉澱,提升工作效率

比如產品經理的工作流程,大致可以分為3大階段13個節點:

  1. 產品設計階段:獲取需求、需求分析、需求確認、思路確認、方案評審;
  2. 項目跟進階段:設計稿確認、前端靜態頁面驗收、開發跟進、項目驗收;
  3. 項目發布階段:內部培訓、項目上線、發布公告。

這些標準流程及成功經驗,一般會做成SOP,既方便自己了解工作流程,穩步推進工作,也方便其它新同事快速熟悉企業工作流程。

儘管每個崗位,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特點,「但總體來說,會經過共同制定計劃,同步工作進展,共享工作資料,創作工作內容,沉澱工作成果,固化工作流程這麼幾個核心環節。」

要知道,有很多傳統行業、互聯網產品使用不熟練的企業、團隊、個人,對工作的理解是不夠的。如今釘釘協同辦公套件的推出,就是將零碎的隨機的工作方法,固化成一種相對固定的工作方法,供大家選擇。

就像炒菜,單獨的菜品,每個人想怎麼炒都可以,但很多人不會炒菜、不會配料,就不好吃。如果把這道菜變成菜譜,炒菜就變得容易很多了。當然,前沿的用戶依然可以自己選材自己炒菜。

2. 釘釘協同辦公套件,是為「以事情為中心」的辦公邏輯服務的,可以讓信息分發變得更有效率

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協作就意味著信息交換,而傳統的信息分發受制於舊的工具出現效率低下。釘釘協同辦公套件的出現,是為了改善這種信息分發效率的。

齊俊元給我們舉了個例子,「當我們的待辦日程項目在線之後,我們可以很方便地在一個具體的待辦日程項目里@相關的同事,我們同事收到討論時就可以直接在消息會話里看到裡邊的更新,當他點進去就可以看到所有圍繞待辦日程或項目的討論,所有上下文都還在。」

這樣就可以做到就事論事,而且每次新加入的同事也可以非常方便地回溯事情的進程,並且快速加入進來,這樣就很方便地讓大家可以圍繞著事情展開協作。

五、協同,意指新一代工作平台?

釘釘協同辦公套件的推出,很容易讓人聯想到Microsoft 365和谷歌GSuite(現名為 Gworkspace),后兩者同樣是「套件」的形式存在,高舉辦公協作和提升生產效率的大旗。

Microsoft 365的前身是Office 365,它繼承了Office 365在生產力方面的優勢,同時被賦予全新的人工智慧服務、豐富的創作素材內容和高級模板,以及可以打通跨平台多設備之間創作的雲端服務,目的就是幫助人們在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提高生產效率。

區別於微軟的桌面辦公服務,谷歌G Suite屬於在線辦公系列產品,其產品主要覆蓋四個應用場景:溝通、創建、訪問和控制,目標是通過雲協作助力企業邁向「連接一切」。

  • PC時代,微軟創造了Office,用了20年讓紙質辦公推向Office無紙化辦公;
  • Web時代,谷歌推出G Suite,將多方連接到一起,不到10年推動單人協作向團隊在線協作的升級;
  • 雲計算時代,釘釘用協同辦公套件,正在創新「以事情為中心」的新協同。

作為辦公市場的後進者,Google通過G Suite與微軟Office實現差異化競爭,成功引領了雲端協同辦公市場的發展。那麼更為年輕的釘釘,能否像G Suite在辦公領域對微軟的逆襲一樣,實現對前兩者的彎道超車,非常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