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消費互聯網落幕之際,產業互聯網如何異軍突起?

本文講述了消費互聯網和產業互聯網的關係,並對產業互聯網的發展之路提出了寶貴的建議。

當流量紅利見頂,預示著消費互聯網時代的落幕。

與此同時,產業互聯網開始異軍突起。以頭部的互聯網巨頭為主導,一場積極擁抱產業互聯網的大幕開始徐徐拉開。

從戰略打法到商業模式,從資本運作到行業布局,無時無刻不在嗅到產業互聯網的濃烈味道。

這樣一個時刻,總是會有一些熟悉的味道出現,它縈繞在產業互聯網之上似曾相識。

所謂的熟悉的味道,其實就是人們在用消費互聯網的邏輯行產業互聯網之實,最終把產業互聯網變成了另外一個消費互聯網的代名詞。

玩家們所說的行業顛覆、模式創新到頭來都變成了吸引用戶流量的方式和手段,轟轟烈烈的產業互聯網浪潮變成了老套的資本和流量的遊戲。

產業互聯網的玩家們感嘆著艱難,固執地行走,然而,從來就沒有審視過自己。

在流量見頂、資本落幕的大背景下,我們依然固執地用它們來驅動產業互聯網的發展,這無論如何都不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當我們在做產業互聯網時,需要的是真正用產業互聯網的思維和邏輯行事,或許才能真正把產業互聯網的目標落到實處,而不僅僅只是一場跟風的概念遊戲。

產業互聯網時代,消費互聯網如影隨行

不可否認的是,產業互聯網的確可以給行業帶來深刻的改變。

人們對於這一點的清晰認識有一個前提,那就是消費互聯網時代並未給行業帶來真正意義上的改變。

同時,玩家們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當產業互聯網時代來臨之後,他們會義無反顧地將改造行業看成了突破口。

這是正確的。

因為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我們的確沒有對行業端進行太多的改變,這是導致B端和C端聯合吐槽的根本原因。

對B端而言,平台本身無法帶來充沛且有效的流量;對C端而言,平台本身無法滿足自身的消費需求。

於是,消費互聯網時代落幕成為一種必然和趨勢。

然而,僅僅只是看到了消費互聯網的短板和弊端、看到了產業互聯網的趨勢和必然,並不代表我們進入到了產業互聯網時代。

當人們對消費互聯網的一切嫻熟無比的時候,即使是到了產業互聯網時代,他們依然會選擇用消費互聯網的方式來落地產業互聯網。

對資本的依賴,對流量的饑渴,無時無刻不在向我們展示著消費互聯網如影隨行。

可以確定的是,如果產業互聯網僅僅只是局限在這個層面,幾乎是沒有未來的。因為在產業互聯網時代,資本和流量或許已經不再那樣重要。當然,這是針對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玩家而言的。至於什麼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玩家,我想大概是那些真正可以改變行業的玩家們。

那麼,什麼樣的玩家才能真正改造行業呢?

或許只有那些對行業已深度布局的頭部玩家才能有這樣的能力。

然而,頭部玩家們或許並不缺少資本和流量。因為在消費互聯網時代,他們早就已經完成了對於資本和流量的原始積累,即使沒有新的資本和流量的輸出,他們依然可以藉助原始積累,自我造血,自我生長。

因此,對於消費互聯網的執念,並不能夠對落地產業互聯網帶來任何裨益,相反還會把產業互聯網帶入到消費互聯網的怪圈之中。

以產業互聯網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來看待和實踐產業互聯本身才是關鍵所在。

告別對資本和流量的迷戀,真正從改造行業和賦能行業入手,或許才是產業互聯網跳出消費互聯網的關鍵所在。

對行業的賦能能力和改造能力,直接決定著產業互聯網的成敗。頭部玩家們自然有很多的機會,因為他們業已積累了強大的技術、資本、流量、產業鏈等資源,投身到產業互聯網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這是我們看到產業互聯網的市場上不斷有巨頭們的身影出現的根本原因。

然而,產業互聯網決不僅僅只是巨頭們的專屬,只要能夠改造行業和賦能行業,即使是一些中小型的玩家依然有很多的機會。

產業互聯網的關鍵並不僅僅只是看一個平台的大小,而是看玩家們對於產業的賦能和改造能力。

因此,如果一個玩家可以給行業帶來深度的改變,那麼,它就可以抓住產業互聯網的紅利;相反,如果一個玩家無法給行業帶來深度改變,而依然是在一味地做撮合和中介,那麼,即使是互聯網巨頭,他們依然無法享受到產業互聯網的紅利。

無論是哪種類型的玩家,僅僅只是做撮合與中介的事情都僅僅只是在消費互聯網的天空下行事。

因為他們沒有深入到行業當中,沒有帶來新的生產方式,沒有新的產品產出,從表面上來看,他們是在做產業互聯網,實際上,他們依然在消費互聯網的世界里發展。這是產業互聯網的呼聲日漸高漲,卻無法讓人們真正感知到它的存在的根本原因所在。

相反,只要我們能夠給行業帶來深度改變,有新的產品,有關用戶的獲取和轉化都是基於新的產品為出發點和落腳點的,那麼,這才是真正意義上的產業互聯網。

對於互聯網巨頭們來講,他們或許可以對不同的行業進行深度賦能,去改造他們的生產方式。製造、金融、零售等行業無一不是如此。

對於細分領域的玩家們來講,他們可能不會有改造行業的能力,而是僅僅只是改造行業的某些流程和環節,這其實同樣是產業互聯網的一種。

一句話,只有跳出了基於傳統產品的牽絆,真正以新產品為出發點來看待和落地產業互聯網,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才能真正跳出消費互聯網的影子。

同樣地,只有這樣,產業互聯網才能真正掙脫消費互聯網的束縛,真正進入到一個全新的時代。

產業互聯網時代,重塑行業才是王道

缺少了對行業的重塑與改造,產業互聯網便會黯然失色——這是產業互聯網之所以稱作產業互聯網的根本原因。

當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投身到這一領域的時候,我們需要始終把重塑行業看成是關鍵,只有這樣,我們才不會偏離航道。

1. 對行業的組成元素進行再度整合與建構

經歷了傳統時代和互聯網時代之後,傳統行業的組成元素其實是需要再度整合與建構的,這就是我們經常提到的「重混」。

對行業組成元素的再度整合與建構,直接關係到行業內生動力的激活、行業內在流程的改變、行業新產品的出現。

如果僅僅只是對傳統行業本身進行無關痛癢的修剪,而不是去重新整合與建構行業本身,所謂的產業互聯網註定僅僅只是一場鬧劇。

所謂的整合與建構,其實就是打破傳統行業的固有體系,讓行業內部產生新的流動性,而不僅僅只是按照傳統邏輯一板一眼地平穩運行。當我們完成了對於行業內部元素的再度整合與建構之後,行業內部的流動性才會出現,行業的效能才能有所提升。

如果產業互聯網的玩家們僅僅只是按照傳統元素的構成,不做任何改變,那麼,行業的運行其實依然是沒有任何改變的。這時,行業本身其實是沒有任何改變的,更不用提有新產品的產生了。當產業互聯網缺少了新產品的支撐時,它依然是一個傳統產品的傾銷方式,與消費互聯網沒有任何區別。

因此,重塑行業,對行業元素進行再度整合與建構是關鍵所在。

2. 用新的元素來替代舊的元素

每一次新元素的加入都會行業的發展帶來新的動能。對標互聯網時代,我們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在消費互聯網時代,我們僅僅只是用互聯網的元素替代了傳統意義上的元素,便給行業效率帶來了如此大的提升。

另外,用互聯網的元素替代掉的僅僅只是行業外部的銷售、渠道等環節而已,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內部元素。

假如我們用新的元素替代的是行業內部的傳統元素,這種改變帶來的想象空間或許要比互聯網時代更大。

如果產業互聯網的玩家們無法用新的元素來替代舊的元素,那麼,傳統行業的生產方式就不會發生改變,非但行業無法衍生出新的產品,甚至連最基本的效率提升都無法實現。

當你在做產業互聯網的時候,需要的是用新的元素來取代舊的元素,最終達成重塑產業的目的。

當無法實現用新的元素來替代舊的元素的時候,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或許僅僅只是一個理想國而已,消費互聯網的影子同樣會如影隨行。

這是很多所謂的產業互聯網玩家們的通病。

3. 深度改造業已約定俗成的供求關係

供求關係的固化與失衡是導致消費互聯網失效與行業效能無法得到有效提升的關鍵所在。

對於產業互聯網來講,通過深度改造業已約定俗成的供求關係來重塑行業是關鍵所在。當供求關係無法深度改造時,產業互聯網便不會真正實現。

如何改變供求關係?

除了供給側有新的產品來滿足需求側的消費升級之外,我認為更加重要的一點是要重新定義「供」與「求」的角色。

所謂重新定義,其實就是要將傳統意義上嚴格的,涇渭分明的角色彌合,改變傳統意義上的「供」與「求」的角色定位,通過將「供」與「求」實現互相轉化來達成重塑行業的目的。

傳統意義上的「供」和「求」代表的是上下游的關係,而且是無法轉化的,這讓兩者之間無法有效促進;進入到產業互聯網時代「供」與「求」不再是上下游的關係,而是可以相互轉化的關係,這個時候,他們才能相互促進,甚至引發蝶變。

當你在做產業互聯網的時候,你究竟在做什麼?

或許,你還依然在做著消費互聯網的事情。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產業互聯網其實就是一個概念而已。

如果你把重塑行業看成是衡量產業互聯網的準繩,或許,以資本和流量為代表的消費互聯網的元素對你來講早已不再重要。

這個時候,所謂的產業互聯網才能新生、持久與顛覆。

#專欄作家#

孟永輝,微信公眾號: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撰稿人,特約評論員,行業研究專家。長期專註行業研究,累計發表財經科技文章超400萬字。

本文原創發佈於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