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黑鏡》說起,物聯網只是人類進入虛擬與現實結合之前的過渡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現實與虛擬之間到底有多遠?寫過《大數據時代》的舍恩伯格在另外一本重要著作《刪除》中幾個例子或許能給出點啟示:一位應聘中學教師的女子,因為幾年前的一張拿著類似酒杯並作出喝酒姿態的社交媒體照片而被拒絕錄用;一位加拿大醫藥學教授由於之前在一個極其小眾的行業雜誌上談論自己幾十年前服用過迷幻劑而無法入境美國。

而英劇《黑鏡》則進一步地縮短了現實與虛擬的距離。在去年12月推出的《黑鏡特輯·白色聖誕節》里,一個情節令人印象深刻:當科技發展到某個程度時,每個人都被植入了電子眼,你可以選擇「屏蔽」某人,比如A,從此之後,A再也看不清你的樣子,甚至連你的照片也看不到,所有關於你的影像、照片都會變成一團馬賽克。如果你不解除這個「屏蔽」,你與A之間的對話也不可能——你們誰也聽不到彼此。

這和你在社交媒體上屏蔽某人何其的相似?以微信為例,當你不滿某個聯繫人時,你可以有以下選項:「不看他的朋友圈」、「不讓他看你的朋友圈」、「加入黑名單」、「刪除」。每個選擇都是一種「屏蔽」,只不過這樣的屏蔽還停留在線上虛擬網路里,相比於《黑鏡》里的屏蔽來說,微信或社交媒體上屏蔽實在是小兒科。

我不想在此過多討論所謂「屏蔽」後面的法律或倫理衝突。我只談其中的一點: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的邊界正在消失,這一趨勢會在2015年越發明顯。

再拋兩個聽來的故事。

故事1:在一部為海盜灣打造的紀錄電影《TPB AFK: The Pirate Bay Away from Keyboard》 里,海盜灣成員反覆向法官們陳述一個概念:現實生活與虛擬社會絕不是截然不同的兩個社會,現實生活僅僅是遠離鍵盤(Away from Keyboard)。

故事2:某個朋友曾反覆提起一個命題:你在路上行走的時候有沒有覺得周圍環境就像程序一樣的在loading?

所有這些故事、實驗與想象都指向了物理學大咖惠勒曾說的一句話:「任何事物(任何粒子、任何力場,甚至時空連續統本身),其功能、意義和存在本身都完全(即便在某些情境中是間接地)源自……比特。」

簡而言之:哪裡還有什麼現實?隨著互聯網的深入發展,人類越來越感到:一切都不過是比特的重新組合罷了

物聯網只是個過渡

業界對互聯網發展階段的總結一般歸於以下幾個階段:

人找信息

人找人

物找物

換言之,搜索引擎、社交媒體、物聯網分別對應了互聯網發展的三大階段。當信息、人、物體實現數字化之後,整個世界就成了一個「0或1」的隱喻,就如我曾經所言:

人類已經習慣使用三個數字比劃一位女性的身材,在頭腦中完成一個觸覺之旅。未來,一對相親的男女可能不用見面,只需交換自己的量化數據即可,這些數據包括相貌(用數字描述相貌)、身高體重、三圍尺寸、房事能力以及以往相親對象的評價,所有這些都以數字化、可視化的形式出現,相親雙方看完這些數字之後以0或1的方式做決定。

從這個角度看,物聯網只是人類進入虛擬與現實結合之前的過渡,接下來的世界,遠比物聯網更精彩。

誰在連接虛擬與現實?

《大西洋月刊》去年10月曾有篇文章問道:當我們周遭的事物越來越像手機,我們該怎麼辦?文章的開頭提到,對於一個普通美國人來說,擁有一把榔頭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相比之下,擁有一部手機則是一件完全不同的體驗。當你在五金店買下榔頭時,你就擁有了它的所有權,可當你買下一部手機,這部手機的所有權還很微妙,的確,你看似買下了這部「手機」,可真正令你牽腸掛肚的並非「手機」,而是手機里的信息。換言之,你所在乎的,不是現實世界里的資產——手機,而是虛擬世界中的資產——數據。

如果說榔頭是現實世界里的「古董」,那麼手機就成為連接現實世界與虛擬世界的「新貴」。

在過去幾年時間裡,一年一度的美國消費電子展(CES)簡直成了手機展,不管是客廳的電視、遊戲機還是廚房的微波爐、冰箱還是卧室的檯燈抑或是車庫裡汽車,所有的電器都「智能手機化」——一切以軟體為核心、可聯網。這一切的背後,我們看到了三代互聯網巨頭的決逐:致力於搜索的Google將虛擬信息整合到現實世界里;構建人與人連接的Facebook則在不斷挖掘人與人之間的深層關係鏈;曾經一度沉默的電器、汽車企業蜂擁而上,搭建物與物之間的聯絡站。

除了「傳統」科技企業外,新一代企業也在發力,比如以Uber、Airbnb為代表的「按需經濟」。《經濟學人》指出:這類企業「使用無處不在的智能手機平台以各種各樣的新方式傳遞勞動和服務,將挑戰20世紀資本主義的許多基礎,包括公司性質和職業生涯結構等。」《經濟學人》的評論不可謂不客觀,只不過他們的編輯們只看到經濟的角度,而忽視了技術的趨勢。

在所有關於Uber的評價里,投資人Jon Callaghan的話可謂一針見血:「Uber讓你覺得,你只需按下虛擬世界里的一個按鈕,幾分鐘后就能在現實世界里滿足自己的需求。」他的話讓我想起了3D印表機運行原理——同樣基於虛擬世界里的按鈕,而在現實世界里得到滿足。Uber滿足了人們通過虛擬按鈕乘坐現實世界汽車的需求,Airbnb則讓人們可以利用虛擬世界找到現實里的優質住宿地。

幾十年前,人類一隻腳踏入虛擬世界,另一隻腳則停留在現實里。1996年,為美國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的AOL溫馨地提醒用戶:「當你首次訪問互聯網時,你或許不知道互聯網到底會給你生活帶來什麼。」這個問題在現在已經有了一個滿意的答案:我們已經走入虛擬與現實的結合世界。

轉載自:鈦媒體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