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廠卧底,深度調查,「殺馬特」級農民工APP機會何在?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是我最近4個月在工廠「卧底」的調查總結,算不上條理,希望記錄的各種散點,能給這個方向創業的朋友一點點啟示。

農民工產品現狀和總結

作為一個完全不懂手游的產品狗來說,做點線下接地氣的活一直是我所願。當時看農民工有點自以為是的需求方法論:

  1. 人群集中;
  2. 年輕好奇;
  3. 收入不低,至少在逐年增高;
  4. 都持有智能機(我曾在2011年去晉江西濱鎮,但當時還是山寨機的世界,因此這事沒得做);
  5. 交互陌生、有社交需求。因此,個人覺得從社交切入應該有的做,雖然也知道社交離錢很遠也難做。

但後來的打工生活一條條的把預想的擊破,最終回到我曾經最堅信的兩個產品信條:

  • 產品經理做產品,你必須是跟用戶一樣所想所知,一定要成為最懂行的人;
  • 需求從用戶中來,不是從方法論、意淫中來。即便引領新需求,也是要吃透舊需求。

能算上陌生人社交的APP非常多,抱抱、探探、偶然、領愛、美麗約、初見等等,但產品同質化很強,並非針對農民工用戶群。有所針對的算是閏土、橄欖公社、趕集網(APP里有個版塊主叫『鄉聚』)、工貓。純社交出發的只有閏土,老鄉語音社交,基本停止更新了。其他以強大的線下勞務中介資源支撐做招聘方向,還在迭代中。大家早兩三年聽過的買賣寶,也都銷聲匿跡了。

有個其實顯而易見的道理導致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很大的生活工作特點,就是其實在馬斯洛需求的比較下層,這點想通了,很多行為、產品點都可以想明白。結論是在純線上APP或者純社交方面,這個群體很難有作為。

推薦大家了解下ABH效應,關於一線城市向鄉村文化傳導的研究,可以增加些理解。

文章開篇的幾點說明:

  • 是體驗經歷的總結,不以精確數據支撐(具體可見各種報告、論文書籍和統計局數據)。裡面提到的數據都是泛調約千人、精調約百人得來,數據可以±5%為準。
  • 中國農民工聚集城市不少於30個,我只去了四五個,不一定具有總體代表性,僅作為感受農民工生活細節的參考。
  • 我就是農村出來、也是被農民工帶大的,尊重這個人群。但做這個方向的創業,是夢想也是生意,總結盡量不裝逼,行文表述直抒胸臆。如有得罪,先行抱歉。

農民工的「殺馬特」現象

我個人將農民工定義為:持有農村戶籍,離開農村原籍地、在各大中小城市從事中低端的以勞動力支出為主的第二第三產業人群。按照國家統計局的數據統計算,當前我國農民工人群超過了3億人,其中1985后、1990后已成為非建築行業的主要人群,總計超過約1.2億人。

常看到新聞,說哪個農民工保安經過苦讀考上研究生等。這樣的例子,一定發生在北上廣深這些大城市。有個很重要的差別,在一二線城市中,本土居民生活為主、農民工服務為輔,農民工兄弟基本從事第三產業服務業,各種服務業工種很分散。想想清華大學保安跟學生一個年齡,也許高考就差幾分便是命運之差;高端物業保潔員分分鐘見拿著iPhone讀英語的業主進出;這種生活狀態下,他們非常容易被城市影響。

相反,崑山、太倉、晉江、石獅、東莞、江門……這些城市農民工佔主要人群(如晉江總共近200萬人,農民工超過120萬),在這些製造業集中的四五線城市中,他們的工種集中在普工、車工、前整、后整、質檢……等,在吃喝用度審美消費上,他們自成體系(這也是為什麼一二線城市很少有殺馬特,而遍布製造業城市工廠),土著居民反而通過出租、交通等為農民工們提供服務。所以,我的關注點主要在後者製造業人群,85後主要90後為主。

工廠「卧底」尋找農民工的需求點

作為一個完全不懂手游的產品狗來說,做點線下接地氣的活一直是我所願,我發現農民工大概有這麼幾個特徵:

卧底.jpg

  1. 人群集中;
  2. 年輕好奇;
  3. 收入不低,至少在逐年增高;
  4. 都持有智能機(我曾在2011年去晉江西濱鎮,但當時還是山寨機的世界,因此這事沒得做)
  5. 交互陌生、有社交需求。

因此,我覺得從社交切入應該有,也知道社交離錢很遠也難做。但後來的「打工生活」逐漸把我預想的擊破,最終回到我曾經最堅信的兩個產品信條:

  • 產品經理做產品,你必須是跟用戶一樣所想所知,一定要成為最懂行的人;
  • 需求從用戶中來,不是從方法論、意淫中來。即便引領新需求,也是要吃透舊需求。

進廠打工、跟農民工住在一起,這沒什麼可說的。但對一個近200斤的白白嫩嫩的大胖子,沒人相信我是農民工,最終找了熟人才進工廠做工,也算是我在工廠的一次「卧底」。

中間各種累成狗(雖然都是在跟90后、95后女孩子一個工種的質檢等部門)、聚餐、打掃老鼠屎、蟑螂身上爬等等就不細提了。這幾個城市是這樣過的:進廠打工無論多久(東莞除外,發現其實進廠打工無非是消除戒心以便溝通,其實工作時段很難說話,好在東莞可以進廠就可以溝通),交三五個朋友深聊,朋友再擴散30-50個朋友泛聊,抽煙燒烤等瞎扯淡。觀察廠區生活區,到主要消費的超市鎮中心聊,觀察周邊商業業態等。

下面,我整理下抽樣調查情況和「卧底」感想(比較零散):

農民工常用APP

從北到南,85%的人都有QQ,70%-80%有微信;50%-60%用360手機助手,且常用一鍵查殺清理。

近100%人會有視頻音樂類app,視頻類中很奇怪愛奇藝能超過70%;優土、搜狐、騰訊視頻等佔有剩下的。在主要APP被鵝廠佔有下,騰訊視頻比例挺低的。音樂類超75%是酷狗音樂,其他天天動聽、網易雲音樂等分佔,未見一例豆瓣FM。

60%左右淘寶,且多見於坐辦公室女生(工廠里,辦公樓里的女文員和普工雖然工資接近,但是前者天然優越些),但支付寶不到30%,使用率很低。多說句,網購習慣絕不是大家的主流消費行為,因為:

  • 操作綁卡郵遞等,對多數人複雜,且大家因為不熟悉操作,還面臨對安全的懷疑。
  • 晉江不少工資卡直接是晉江農商銀行,支付寶都加不進去的這種。所以最後都是微信紅包直接充話費了。
  • 大家並沒有多樣性、衝動性網購需求,說白了還是沒錢。鎮上夜市足以滿足低價消費需求,真正能買得起的產品在網上的質量不會比線下好。東莞比較明顯,產品集散地,線上線下差別不大。

應用商店多數超過2個,但常更新的不會超過10%。一來沒用,原版本APP已經夠用;二來怕浪費流量或者更新中被偷流量等。留個伏筆,整個APP的使用,並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頻繁。

低於5%—15%的但是見過有人用的還有 大姨嗎、美麗說、蘑菇街、9.9包郵、楚楚街、穿衣助手、百度地圖等。

女生中30%-40%會有美圖秀秀。

遊戲類沒見過一個MMORPG的,天天消消樂之類的居主流。

有一個從南到北100%都裝的APP,僅此一個——WIFI萬能鑰匙。晉江東石廠區分散,工人為了蹭網,往往半夜還待在辦公樓附近。

看的手機APP很多,如有沒提到的,大家可以留言溝通。

APP裝多少個,使用習慣都因流量、時間、需求等相對固定,其他的app很少打開。自己再刷root的很少(還有其他刷root情況,詳見下述)。

超過50%的人會同時有QQ和QQ空間,空間是『瀏覽朋友生活狀況』的主要地方,但我觀察更多是習慣,呆久了逐漸都過渡到微信朋友圈了。發帖的並不多,主要是滾屏看別人,點贊發表情而已。

QQ進入空間的話,附近的人、部落等功能一概不看,直接進入。幾乎100%都用過附近的人,但是當前失望的、不再用的超過95%。詳見下。

農民工的「移動社交」形態

騰訊之前發布微信使用報告,說90後人群微信使用率很低。這種情況在我高中的妹妹那裡適用,因為社交人群是全班人,全班人都不用微信,我妹也可以不用。這種情況在農民工90后中不適用。農民工孤身一人到大城市進廠打工,TA可以誰都不認識埋頭苦作,一天之內一定會認識工位前後的兩三人,因為有協作關係。

生活.jpg

一周內一定認全一組的人(組是一般工廠最小單位,排班、第一步驗收等都是組長來,一組大約十來人),因為有早晚點名,流程作業一組是一個單位。組長都在用微信通知事情,你不可能不用微信,只是頻率問題。微信定義了語音交流,逐漸大家都會習慣使用。

我們之前都以為背井離鄉自然會想找老鄉,還因此看過趕集的『鄉聚』,南都人做的『閏土』等,雖然從產品形態上一看就覺得會死,但老鄉社交的確值得去觀察。結果是『老鄉』這個標籤是很弱化的。多數農民工存續較久的朋友大約2-4人不等。不限於同組、同宿舍、老鄉會等。最初交友是工位前後2-3人,熟絡之後是同組,然後2-3人會拉老鄉或朋友的朋友一起聚餐,逐漸剝離出2-4人左右。為何這個數量?因為聚餐都不是AA制的,輪流做東吧。

如果維繫超過4人的關係,那麼每月就要聚餐多次。聚餐消費女生會超過50元/次,男生一般70元/次,每周一次(以2-4個朋友計),一月就要200-300元,這還是最保守估計。如果維繫朋友過多,費用過多。現實點的問題是,其實朋友都過得一樣,多了並不能帶來什麼本質的工作生活改變,只是吃吃喝喝吹牛逼而已。能保證2、3人好友可以一起購物、吃飯、聊天就是朋友群的常態了。

異性社交

大家做這個群體都想直指異性約炮。說個正經的,CCTV7有個農民工相親節目,正經配對戀愛結婚那種,據說排隊到了3年後了。然而農民工中一直有個難解的矛盾,由於老家窮風俗舊娶妻貴,外出打工都想找個近鄉甚至老鄉女的回去結婚過活。男普工都想找個女普工,但女普工都不想找男普工,一定要找個男組長以上的級別的,這是長期的矛盾,難以通過軟體彌合。

做這個群體的社交需要區分:

  • 通過社交打發無聊;
  • 交泛泛的朋友/炮友;
  • 正經交友

注意這三個是完全不同的需求。

實際情況第一點最多,可被軟體替代性也多。我在東莞試驗用抱抱發亂碼,很快就有17個抱抱(點贊),但是真正能約見的一個都沒。第二種男生想的最多,重點談下。

接上。其實多數男生文字聊天並不通暢,很多人在用聯想詞輸入,全屏打字如飛的沒見到。作為男生起頭引導的異性社交,男生往往就會問『美女在幹嗎?』『美女下班沒?』『美女吃飯沒?』。而我問女生,女生最討厭就是男生問這些無聊的問題。我最早考慮用VOIP免費電話做——大家都在乎省錢嘛,但是不行,你想泡妞,我真拉個女的在你面前,你根本不會搭訕聊天,不能形成有效的對話。男的不會聊天泡妞才是線上陌生約炮很難成的重要原因。插一句,晉江話費普遍是39元/月,100分鐘通話+600M流量;東莞是59元/月(有些手機廠如步步高系有廠內話費制度),150分鐘通話+1000M流量。流量基本用完稍稍不夠,但是通話都比較富餘,基本打給家人、朋友等,這印證了上述的結論。

同去調查的一位女產品經理線上吊人。一屏內對話是這樣的:『美女下班沒?』『下班了』『美女你吃飯沒?』『還沒』『要不要一起吃飯?』『好』『你還是單身么?』『嗯』『那我們談戀愛吧。』。第一次招呼,一屏之內,就是這樣對話的。

很多約炮社交APP都搞拉群真心話大冒險,其實就是創造話題增加溝通黏度。我覺得很low,於是在產品角度做了些變通想法,問男生願不願這樣多費點力泡妞。『不願意』。因為基於『無聊』想泡妞的男生,一天可以掃一百次附近的人,每個都問『美女在幹嗎?』總有同樣無聊的人會回應。

真想找女朋友式的,可以通過聚餐、請對方小組朋友KTV等,一兩次大方就能搞定對方。即,大家(尤其女生)對線上完全未知的人戒心重,但是對同廠、隔壁廠,二三維度的朋友關係經過認識后,戒心低。這樣情況下,再剩下的就是 三巴掌拍不出屁來、很內向不會說話的、悶騷的、不善真實環境下交友的、壓抑性需求的男生/女生等。我覺得靠社交APP這樣剝離太難了。

據上,有了很不錯的改進現在藍領/灰領社交APP功能的點子,但是這些點子不足以支撐一個新產品。從需求可行性出發,準備放掉這個方向了。

商業業態、生活場景、消費習慣

從北到南,製造業農民工廠區主要店鋪(有門面的店鋪,其實還有大量的流動鋪)有幾種:

  • 大排檔、快餐館;
  • 醫院、藥店;
  • 理髮店;
  • 便利店小賣部;
  • 奶茶冰沙冷飲店;
  • 手機店。

挑幾個重點說下。

生活21.jpg

餐館的類型非常接近,更新率很低。之前看到數據,上海餐飲店鋪更新率15%左右,但是詢問東莞 崑山,估計不會到3%。大城市會因為服務、地段等淘汰飯店,但廠區只要卡住了位置,飯店基本不會死。有門面的主要是烤魚等大排檔、川菜湘菜,穿插一些沙縣小吃、黃燜雞等。飯點時路邊攤的樣式就非常多了,不枚舉了。你發現最終留下的都是重口味店鋪,食材不新鮮糊上一層醬吃不出來的那種。原因還是消費價格。這些店鋪的日常餐飲都提供套餐、蓋澆飯一類,單人基本都在8-15元之間,15元可以吃的很不錯了。東莞的餐飲、冰沙等,基本是上海消費的三分之一價格。

廠里其實都有食堂,多數管住不管吃,食堂也收費,相對便宜,但是質量較差,老員工基本不在食堂吃。東莞28個鎮,去了6個,主要在長安。離開鎮中心的大潤發、萬科地產等,2、3公裡外就都是電摩天下,是點評、美團沒有進入的地方,最多有些KTV打折券,餐飲類幾乎沒有。

多數正規點的廠,醫保社保都是監管部門強制的,基本都是最低額。小病小災都是自己處理了,醫院也是人流廣告多。晉江時最後跟三女孩吃飯,吃完才知道一個2000年,兩個1999年的,其中一個99年的流產兩次了。我極為驚訝,女孩不覺得這是多麼大的事情,從黔東南帶她們出來的姐姐也是這樣過來的。吃完飯,三個女孩各自跟小男朋友在街上說說鬧鬧回廠了——還是一群孩子啊。醫保社保、醫院藥店的情況,直接導致了一個新的想法,還在考慮可行性。

重點要說手機店。上述主流門店中,手機店是消費價格最高的店鋪,分佈密集程度難以想象。東石鎮是晉江最偏的鎮,繁華街道也就2公里長。我數過,四五百米內有26家手機店,那種一個玻璃櫃檯的不算,都是兩三間門面的小賣場,非常壯觀。從崑山到東莞皆是如此。

我問過不少投資人朋友,幾乎無人能說出農民工手機品牌持有情況,大多都以為小米最多。其實從北到南幾乎一樣,第一檔其實是VIVO、OPPO,這一檔遙遙領先幾乎可以等於後面幾檔的總和,我見的手機店幾乎都是氣球拱門易拉寶全部這倆牌子(這倆其實都是步步高一家的),線下渠道非常牛逼。

第1.5檔勉強可以算上魅族,與VIVO、OPPO一起。第二檔不是三星,是華為、聯想、金立、中興甚至朵唯等國產牌,量不算少。第三檔迅速減少,基本是三星。第四檔是小米和蘋果,小米也以紅米為主。後來合伙人點醒,vivo、oppo牛,是因為價格不透明,線下渠道返利大,小米蘋果則是價格單一了。

主流手機4.3-5寸大屏,價格在1400-2000元為主。主宣傳大屏、高像素、自拍、外觀、自帶軟體等功能。有分期貸款,常見佰仟金融。一台1700左右的手機,12期還下來,多還300-350元左右。

請注意,手機店對用戶手機是第一手管理。購機后基本都會幫助刷一次rom,上面提到的多個應用商店,常用軟體都是這時候刷進去了,絕大多數此後不會再root,除非卡得不行,手機店做點系統軟體維護,root要收費。因此真的推APP的話(當然單獨的app在這群用戶中獨立安裝非常困難),不得不走賣場刷機的路。

不知有沒注意到,常見門店中沒有服裝店。至少崑山晉江情況,除了穿廠服外,服裝採購需求不強,換季的時候發工資的第一個星期去鎮上買一些,平常小件衣服主要是夜市攤,牛仔褲29一條、50元兩條那種。

分工廠不同,晉江普遍到手收入2800-3200元。東莞高些,在3500-3700元。基本是本月25-30日發上個月的工資,即壓一個月。儲蓄率高,大家也都清楚,出來是賺錢奔生活的。節約又保證正常生活下,廠里管住,小姑娘存1000-1500元/很普遍。有了男朋友后,吃喝男友的話,儲蓄率更高。東莞由於男女比例問題,的確有一男多個女朋友,然後吃女朋友的情況。總的來說,儲蓄率高。

剛到泉州的時候見到一哥們值得說。臨滄的,每年去廠后找小姐就要花近三千塊(質量不錯的約50-100元),年底窮到沒錢回家。後來深聊才明白,他們家鄉太窮了,人均年估計也就千把塊錢,出來打工見到燈紅酒綠就沒想再回去,工資里省一點就夠家裡人用了,過年回家的確需要折騰很久轉不少交通工具花費不少。西南極窮地方出來的男孩子,這不算太特例。

農民工產品的需求分析

在我看來

第一需求是優惠折扣、便宜過日子,保持基本生活質量情況下,怎麼便宜怎麼來。這方面的需求遙遙領先。

第二需求可以算是泛社交,這個需求已經遠較第一需求低很多了

第三需求可以算是學習

第四需求可以算是保障知識,包括維權啊、醫保社保、生活常識之類的。

說到學習,有點矛盾。去打工其實就是沒有繼續讀書下去的選擇,因此即便學習,也都沒有規劃性。女孩子看韓劇想學韓語。東莞街區不少培訓班,百來塊學五筆打字,就是給你個金山詞霸隨便學;幾百塊學office辦公軟體,一兩千學淘寶天貓開店。學的人很少。

不同年齡的農民工對未來規劃不同。剛來兩三年的年輕人,還保持在有點熱情,面對到組長主管的晉陞的階段,消費隨意。平常也喜歡三五好友買旱冰鞋玩、改造電摩酷炫等等。

但五年以上,到了熟練工組長之類的,則明顯開始有所規劃未來。女的一般不願嫁回老家,希望留在本城市。男的則開始比較固定女朋友往結婚考慮,除了晉陞外,考慮回老家開小店做小生意等。

後記

個人不太看好在製造業集中廠區做藍領/灰領招聘這個細分方向。

一來這個方向上跑得快的,比較多都是原來就是線下勞務中介出身,對企業端比較有把握。二來,熟練工自有了製造業以來就有所短缺,當前經濟狀況下,工廠倒閉外,剩下的工廠招普工並不困難。

普工真的失業后,通過朋友介紹、自行車轉一圈廠區拉的招聘橫幅,並不難找到新工作。而且見到的工廠崗位非常同質,都是車工、普工、前整后整、質檢等等,工資多少,各個廠相差不大。崑山主要的四大家電子廠,工資政策相差不大;長安讓人羨慕的流動就是從普通小廠去vivo、oppo里。

大家對農民工稱呼是中性偏負面的,我並不喜歡。

對自己的定義其實就是工廠/公司上班的普通工薪階層,沒有人稱呼自己農民工,對想關衍生出來的什麼新生代農民工、進城務工人員等,一概不怎麼喜歡。大家會認為除了具體工作內容、城市、收入不同外,跟大城市公司里上班的沒什麼區別。

他們的心態或者樂觀程度普遍比我們好些,早先覺得階層固化,很難改變等等,這些偏負面的擔憂在他們身上看不到。

跑這幾個月,覺得真的互聯網世界並不在北京、上海,而那些廣大的億級用戶、三四線的城市,可能才是互聯網應用的真想。

非常感謝這個過程中幫助我的朋友們,秦、趙、周、劉。。。沒有諸位,很難順利的跑完這個過程。

並非全無機會,還有一兩個機會可以考慮,待與大家再多聊。寫得很散,關於這個方向,還有什麼沒提到,歡迎留言多聊。

 

作者:姜十一,互聯網產品狗一枚,不同行業創業。唯深愛各種接地氣,多與傳統人群行業結合的互聯網方向。

原文地址:http://www.huxiu.com/article/1273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