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的飯圈,到底是不是集體自我PUA?

近幾年來,PUA一詞隨著新聞事件的報道而變得廣為人知,甚至PUA一詞的語境從「情感關係」轉移到了「飯圈」上,那麼飯圈真的是集體自我PUA嗎?

不管網路上有多少不理解的聲音,「227事件」之後沉寂了快兩個月的肖戰,在新單曲《光電》發售的首日,銷售額就高達7300多萬元。

在這個數字以接近破億趨勢增長之時,網路上罵聲也一浪賽過一浪,尤其是那些逼著學生粉105張起步買專輯的言論出現后,PUA的名號直接掛在了飯圈頭上。

在北大被害女學生包麗事件之後,PUA成為了全民討論熱詞,一時間,PUA也從原本的「通過對異性誘騙洗腦,欺騙異性感情,達到與異性發生性關係目的的一整套方法體系」這一釋意,擴展到用於家長與孩子之間,上司與下屬之間,以及當下飯圈的粉絲之間。

現在,最狂熱時間過去了,不管是粉絲、吃瓜群眾,應該都回歸冷靜了,那麼,不如我們理性探討一下,飯圈究竟是不是一場集體的自我PUA?

飯圈再失智,與PUA仍有本質區別

PUA被泛化使用之後,網路上隨便搜一下這個詞,出現的都是「出現這幾種跡象,說明你正在被PUA」「戀愛半年,發現我男朋友一直在對我PUA」……

當我們在警惕著身邊的PUA行為時,而飯圈卻似乎與PUA有著某種程度上的契合。

兩性之間的PUA,大多是通過對以女性為主的目標對象進行長期的、精神的打壓,達到讓受害者甘願將自己的希望寄託於實施者身上,形成完全的精神依賴。

而在飯圈,一些狂熱的粉絲,主動將自己的靈魂「獻祭」給了偶像,並給自己締造了一個幻夢中的世界,在這個世界里,偶像就是「神」,維護偶像的一切成為行為宗旨,現實生活里的一思考與立場都可以為之讓位。

一個是出於被迫,一個是主動,但這兩隻者之間達到的精神依賴的結果,就成了網路上所說的,飯圈是場集體的自我PUA。

但在「螳螂財經」看來,飯圈再失智,與PUA仍有著本質的區別。

有一個很重要的點需要區分的是,PUA是犯罪、犯罪、犯罪(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而飯圈卻是粉絲經濟里,商業運作里的其中一環。

雖然PUA早期只是分享男性如何通過技巧和心理學應用,去接近、搭訕自己喜歡的人,但隨著PUA進一步發展,已經呈現了詐騙化發展趨勢,並與誘姦、騙財、騙婚等辭彙常常聯繫在一起。

在百度百科上關於PUA的詞條中,分享了幾則PUA犯罪案例。例如,2018年,被曝光的「享妞軍團」的PUA組織,教授學員騙財色技巧,以「自殺鼓勵」、「寵物養成」、「瘋狂榨取」為賣點的PUA課程,甚至為達到情感操控目的,不惜鼓勵女生自殺。

這些涉及到侵犯人身、財產安全的行為,是極其嚴重的犯罪行為,但是在飯圈,雖然追星的狂熱風氣或對未成年人有一定的不利影響,但卻是當下流量當道的商業運作里的其中一環。

從TFBOYS開始,到《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兩大偶像養成綜藝,飯圈文化一步步走到了發展到了高峰,並滲透到每個人的生活里。如今,哪怕從不追星的人,也會知道C位、打call、PICK這次詞背後的意義。

而身在其中的粉絲,更是形成了龐大的粉絲經濟。根據公開數據,目前中國追星族超5億,36%追星族表示願意為偶像每個月花100-500元,背後的市場規模達到千億。

5億粉絲,千億市場,打榜氪金成為了常規的商業操作手段。也就有了文章開頭肖戰的專輯能被賣到破億,屠榜各大音樂平台。

其次,被PUA的對象是完全的受害者,而飯圈行為多是吸食「精神鴉片」。

有犯罪,就有受害者。

北大女生包麗的悲劇事件,就是成為PUA里徹底的受害者后,最嚴重的發展走向。

處在PUA關係里的受害者,除了被精神控制,還會被要求做太多違心的事,有些要求是伴隨著恐嚇與脅迫,這在包麗事件里曝光出的聊天記錄可見一斑。

這就好像,一個人不慎掉入了惡魔的手裡,從此就飽受著精神身體的雙重摺磨,並且無從擺脫。

但是飯圈的狂熱追星,卻是出於精神空虛的需要而主動吸食的「精神鴉片」。

一個為肖戰的單曲貢獻了300張銷量的狂熱粉絲對「螳螂財經」剖析了自己,作為最大的00后,還沒走入社會的她,追星最大的需求就是寄託暫時還不需要為生活操勞的精神世界。

這些現實生活中的「精神空虛」者,在粉絲群體中,因為有了共同「守護」的偶像,他們互相鼓勵、刺激甚至極端的出現了上文中逼買專輯的言論,但正是在這個群體中,感受到了為一個共同目標「奮鬥」並「成功」的樂趣,獲得在現實中少有的精神獎勵。

對於大多數追星的人而言,他們並不是受害者,甚至有些人會因為有了偶像而有了努力的動力,當然,也不排除極端的追星帶來的負面影響,但總體而言,對比PUA里徹底的受害人,追星頂多是狂熱份子吸食「精神鴉片」。

嚴肅不該被消解,PUA也不該被泛化

在疫情期間,「螳螂財經」就網路上出現的稱武漢為小笨蛋、將病毒擬人化等現象發文表示過,將嚴肅事件以飯圈文化消解,是將災難的娛樂化,不管有多好的出發點,都非常不得體。

但現在,「螳螂財經」也想說,PUA被泛化使用,會造成對犯罪行為的忽視,而那些真正處於PUA中想求救的受害者,他們的聲音會淹沒在PUA娛樂化的套用中。

回頭看一眼,在PUA成為全民熱詞后,都被套用在了哪些場景里?

在搜索引擎里、豆瓣小組裡、知乎問答里,充斥著不少這樣的標題:「好氣啊,我這是被男朋友PUA了吧?」「老闆總是處處打壓我,他是在PUA我吧?」「完了,對比下來,我覺得我爸一直在對我PUA!」「舔狗是被PUA了嗎?」

於是,在兩性PUA論之後,父母PUA論、職場PUA論等等與人際關係里,PUA都在被套用。

但實際上呢,也許只是情侶中一次有分歧的爭吵,也許只是員工的能力不夠,也許只是父母以愛的名義對孩子嘮叨一些小事……

應該承認的一點是,當全社會都在討論PUA的時候,確實能夠起到一定的警醒作用,但同時,當PUA越被頻繁地提及,人們對這個辭彙背後的真正危害,就越不敏感。

如果每個人都按照自己的經歷去理解PUA,就會變成如一位豆瓣網友所說的情況:

「照這樣下去,只要有主動與被動關係的地方,只要有權力結構的地方,都可以無縫對接PUA了。就像主動追喜歡的女生就是舔狗,舔狗就被貼上PUA的標籤,我喜歡一個人我不去追,難道原地不動等著她走過來?」

是的,當PUA被泛化使用,甚至娛樂化的消解,我們可能就忘了,這個辭彙的背後,是與犯罪掛鉤的行為。

而再回到飯圈,那些極端粉絲的行為再惡臭、再有攻擊型甚至還潛藏著對人格尊嚴的踐踏,但他們從來不是以玩弄、傷害別人為目的的PUA。

而飯圈最受詬病的「用各種權力來橫掃所有異見和異己」,充其量,也不過是一場集體無意識的失智行為,而這點,在社會學家埃里克·霍弗的《狂熱份子》里,有過很好的解釋:

「何謂「忠實信徒」?就是指作為群眾運動中堅的追隨者,他們狂熱地相信自己的信仰、主義絕對正確,而其他人的信仰、主義則絕對錯誤。很多群眾運動摧枯拉朽的力量,正是來自其追隨者這種堅定不移的信仰,他們不會因為危險而卻步,不會因為障礙重重而氣餒,不會因為有反面證據而困惑,因為他們根本否定有危險、障礙和反面證據的存在。」

只是,作為利益相關的偶像,在那些偏激的粉絲行為面前,不該淪為沉默的幫凶。粉絲就如偶像手中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這把劍從來不止是象徵著光輝的法杖,同樣也象徵著死亡的鐮刀。

總的來說,飯圈的行為再惡臭,與PUA仍有本質區別,而在娛樂至死的時代,被泛化使用的PUA或將直接導致真正的被PUA的受害者無法發出聲音。而對於普通吃瓜群眾,比起隨手套用PUA,認真了解PUA背後的陷阱,學會自我保護,比什麼都強。

 

作者:易不二,微信公眾號:螳螂財經(ID:TanglangF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