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頭腦風暴的三個誤區,才能找到其原有價值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提到頭腦風暴,相信大家都很熟悉。工作中或參加行業活動時,都經常使用頭腦風暴這種形式。

我在前兩周也帶隊參加了一個運營頭腦風暴的活動。頭腦風暴的好處很明顯,能在短時間內通過一群人的集思廣益,會產生很多的新觀點和問題解決辦法。在活動中,我有幸和來自不同領域的運營人員在一起討論。行業不同,大家的思維角度也不同,視角也不同,說真的拓寬了自己和團隊的視野。

但是有些同學會覺得頭腦風暴熱鬧歸熱鬧,結束之後卻發現好像沒有什麼實際的收穫。這是為什麼呢?我覺得是有幾個誤區大家容易忽視,才導致頭腦風暴失去了原有的價值和意義。

頭腦風暴有三個大家容易忽視的誤區

1、不是人越多越好,應該適當控制頭腦風暴的人數

有的同學誤以為參與頭腦風暴討論的人越多越好,「人多力量大嘛」但事實上超過合理人數的討論,會讓整個過程變的很發散,效率極低;同時無法讓所有人都能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觀點,參與討論。這個時候人數要進行控制,或者拆分成2-3個小組分組討論。以我參加的這次活動為例:我們的項目在活動中比較受歡迎,吸引了不少陌生的小夥伴加入討論。最初的一個小時,氣氛很熱烈,但是卻明顯感覺效率不高,個別組員沒辦法充分表達自己的想法。午飯後,我把大家分成兩組,分開頭腦風暴。兩組討論一樣的議題,1個小時之後重新集合匯總討論結果。分組討論之後效率明顯提高,每位組員充分參與。我們團隊人數最多,同時也是最早完成主辦方規定流程的團隊。

2、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缺乏明晰的討論邊界

沒有目標,沒有明確具體的目標,都會導致一種結果:討論熱熱鬧鬧,結論洋洋洒洒,有用的卻幾乎沒有。我認為頭腦風暴的時間是有限的,很有必要將頭腦風暴的目標具體化和顆粒化。一個過於龐大的目標,是無法在短時間內達成一致的。同時也很容易讓整個討論偏題,最後收都收不回來。還是舉自己的例子,我們在參加活動之前定的討論目標是:如何為我們的產品快速獲得老師和家長用戶?我覺得目標還是太大,就和大家一起把目標縮小成「如何快速獲得杭州的媽媽用戶?如何快速獲得了解升學政策的杭州老師用戶?」這樣更具體,大家討論的方向更明確,更容易碰撞出火花。

3、說到哪算哪,沒有及時歸納總結

有的頭腦風暴沒有安排人記錄,主持人自己也high了,結果出現討論了A,忘記了B,或者什麼都說了,快結束了也忘得差不多了。因此頭腦風暴時一定要安排人員記錄,主持人也千萬要注意把控節奏,如果發現偏題太遠要及時拉回來。另外討論有了階段性成果時,要進行適當總結歸納,並引導進行下一步討論。

除了上面幾點,還應該注意

需要注意的幾個方面

1、簡單扼要說明討論的背景和現狀,避免不必要的彎路

頭腦風暴一開始,主持人一定要說明本次討論的背景——我們要討論什麼?為什麼討論這個?討論之後要以什麼樣的形式呈現結論?討論的目標的當前情況等等。可在開始之前花15分鐘時間說明並解答組員的疑問。明確目標和相關情況,頭腦風暴才可以更快「破冰」——進入狀態。

2、人員配比盡量適當

參與的人員要儘可能考慮兩個因素:一是人數,二是崗位。前面說過人數不宜過多,5-8人為一個小組的上限,超過上限就拆分為多個小組。人員的崗位要儘可能多養化,運營、產品、開發儘可能參與,如果條件許可也可邀請活躍的用戶,相關行業的人士參與。儘可能多樣化,不同的崗位不同的背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才可以碰撞出更多不同的火花。

3、節奏要適當控制,不要過度勞累

我個人不認同一些公司採取的高強度「頭腦風暴「,閉關1天1夜甚至更久。我覺得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一旦大腦進入疲憊狀態,坐在那也是浪費時間。因此主持人要留意這一點,適當控制節奏,安排組員休息或是切換話題。保證整個團隊的活躍。

本文總結

  1. 頭腦風暴要有明確具體的目標,要有清楚的討論邊界。什麼是這次要討論的,什麼不是這次討論的。目的是什麼,為了達成這個目的,要怎麼做。
  2. 控制人數,5-8人一組最佳。人數過多,要及時分組討論。分組討論可以是同一個話題,也可以是不同話題,一定時間之後交換。參與的人員儘可能多樣化
  3. 必須記錄,主持人要引導討論的方向,不要偏題,及時歸納總結。不要讓成員疲勞討論,討論節奏要適當控制

 

作者:肥寒,微信公眾號:產品狗日記,八年產品經理,做過數字閱讀、興趣社區,電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