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設計師進入決策層,是移動時代軟硬結合的關鍵!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導讀】軟硬結合是趨勢,軟體快速迭代可讓消費者滿意,而產品設計,或更深一步設計戰略才是隱藏在背後的核心。若一公司口口聲聲說注重設計,但決策層沒有一個設計師類角色有話語權,那基本上是騙自己。

移動互聯網時代軟硬結合的關鍵

當前困窘

如今全球範圍內,硬體產品的製造及供應鏈體系全部都在中國,甚至風靡全球的APPLE所有產品都在中國完成採購,製造,組裝。如果在美國加州,你想要獲取一個元器件或者尋找一個加工廠也許要開車幾百公里后然後空手而歸,因為所有硬體器件,工廠,組裝資源都在中國深圳。

面對如此的優勢,國內的企業並沒有什麼作為,起碼目前為止。山寨的盛行也許能嘗到短暫的甜頭,但無法成就能帶來豐厚利潤和可持續發展的品牌,因為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把設計提升到戰略的高度。而筆者認為。一個設計團隊應該把大概80%以上的時間花在了解人,挖掘需求,整合周邊資源,分析競爭對手策略及摸清供應鏈體系上面來。

在中國企業領導者眼裡,設計師只是美工,由上到下傳達命令,最後由設計師去完成一堆雜七雜八的需求並設計出一個所謂的「Form」,並且一有妥協,最終都由ID設計師去讓步。在他們看來設計的漂亮,好看,酷是他們評價設計的主要標準,而且這個標準主觀性非常強,並不真的意味著漂亮,好看。

軟硬結合

回到軟硬結合,毫無疑問是移動互聯網之後的下一個劃時代的機會點,可有誰真正考慮過軟硬結合的核心是什麼?硬體在當今全球一體化進程下早已不是瓶頸,你在用的器件競爭對手一樣可以輕鬆拿到。

軟體?我也不覺得是瓶頸,快速迭代的特性註定可以讓消費者滿意。而產品設計,或者更深一步的設計戰略才是隱藏在背後的核心因素。當然,如果你的硬體產品都不能吸引消費者購買,所謂軟體就不存在,所謂的大數據更是天方夜譚。

設計戰略

將設計提升到戰略的高度是非常明智的行為,我可以復責任的說如果一個公司口口聲聲說注重設計,但在決策層沒有一個設計師類的角色有話語權,那基本上是在騙自己。不論是在蘋果公司,諾基亞,HTC,摩托羅拉,飛利浦,都設有設計副總裁的職位,這意味著在討論明年產品規劃的時候,從一開始就能洞察消費者真正的需求以及從設計策略出發去考慮未來要推出什麼樣的產品以確立自己品牌特性和應對競爭。

我們可以看下美國著名的戰略設計公司FROG當初給蘋果公司制定的設計戰略是什麼:

蘋果電腦應該是小巧的、簡潔的、白色的

所有的圖形和文字都必須看起來乾淨並且有秩序

最終產品要呈現出靈巧、有高科技感的外觀、要用最先進的加工方式創造出來

所有的產品設計要以環保為原則,努力做到「無油漆、低成本」,謹慎使用丙烯晴-丁二烯-苯乙烯塑料及其他化學原料而以上的設計戰略,是FORG公司和喬布斯共同確認並執行。

未來發展

很明顯,目前大公司正在失去創造力,龐大的業務,複雜的管理體系已經不允許去做過度的創新。所以目前軟硬結合反而是一些中小型的初創公司做的非常出色,而我認為其實這些公司大部分本質上都應該是設計驅動型的公司(也有技術驅動型,但極少),應該在設計師幫助下構建一個能夠突出其品牌戰略,通過訴諸消費者情感,提供極具使用價值的消費體驗,並摸索出一種環境負責型的良性經營之道。

當然這對設計師本身的要求會非常高,對設計熱情,自身品味,開闊的眼界,全球的視野,對其他相關領域的理解等等。以我自身作為一個設計戰略型的產品設計師經歷來講,大概80%時間花在了解人,挖掘需求,整合周邊資源,分析競爭對手策略及摸清供應鏈體系上面,也許真正產品設計本身只佔我20%的時間。

事實上,只有當設計師掌握了商業運作並學會經營一家成功機構所必須的理性思考、遠景、道德和創意時,才能真正掌握自己產品的命運,才是一個真正的戰略產品設計師。

設計,在塑造軟硬結合這種創新驅動型商業戰略的過程中,具有生死攸關的重要作用。把」設計」重新定義為戰略性行業,不斷提升它與工業,商業的相關度,會讓一個企業走向完全不同的未來。

文章來源:鈦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