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互聯網+和互聯網-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東東導讀: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再次把從事互聯網技術的各色技術公司推上了風口浪尖。「互聯網+」意在通過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與傳統的製造業、工業等行業結合,實現產業的升級進化。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互聯網+」行動計劃再次把從事互聯網技術的各色技術公司推上了風口浪尖。「互聯網+」意在通過移動互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技術與傳統的製造業、工業等行業結合,實現產業的升級進化。

不過在Emergence Capital聯合創始人Gordon Ritter看來,互聯網,或者更準確講,行業雲應用在傳統行業中實際上扮演了兩種角色。第一種是使能者(enabler),使能者通過深耕垂直領域,把雲應用賣給傳統行業來促進後者的銷售和流程,是傳統行業的助手;第二種角色儘管也從事那些傳統行業,但卻繞開了行業現有的組織體系,另起爐灶搭建此前從未有過的讓消費者與提供商直接對接的市場,是顛覆者(disruptor)。比如交通業的Uber、旅館業的AirBnb、金融服務業的Lending Club、房地產業的Zillow等就屬於顛覆者的角色。

因此我們可以把使能者看成是傳統行業的互聯網+,而後者是傳統行業的互聯網-。

Gordon總結了行業雲公司這兩種角色的各自特徵。

使能者:

有領域專家—做垂直雲市場的公司的一大特點是需要有熟悉所從事行業的領域專家。而且做得成功的公司往往創始人或者高管團隊裡面就要有原來來自該行業的人。

有深度數據—行業雲模式的關鍵優勢之一是可以從用戶數據(用戶記錄及行為分析)中創造客戶價值。雖然一切雲公司都有這種潛質,但是深耕行業的垂直雲公司更有可能獲得深度的洞察。因為他們的數據來自於更為一致的用戶使用模式。

有推薦福利—做行業雲的好處之一是買家之間相互都認識,並且對各自的運作方式都了如指掌。這樣行業雲公司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打出品牌,獲得極高的推薦銷售率。通常行業雲公司的客戶獲取成本要比水平雲公司低50%以上。但是一旦出問題代價也會非常高昂。

大規模市場份額—水平解決方案需要覆蓋的企業、地域千差萬別,所以做得最好的能拿下5到10個點就已經很不錯了。但是做垂直行業的滲透率卻可以高得多,比如做醫療保健的Doximity在美國可以拿到40%的份額,彭博社在市場數據和電子交易平台方面也佔到了30%。

夾心產品戰略—傳統上聚焦垂直領域的公司往往被視為是「利基」市場參與者,因為他們一般基於某個現有的水平平台,只針對某個垂直領域提供單一應用。但是現在新的垂直雲公司可以利用雲提供好幾層的價值,如CRM、營銷自動化、內容管理和數據分析等。也即所謂的夾心餅產品戰略。這樣的話相對於客戶/伺服器時代做垂直行業應用的公司,行業雲公司的規模可以大得多。

顛覆者:

建立託管市場—迄今做得最成功的顛覆者都建立了管理得當的市場,消費者和提供者都醫願意積极參与。

讓客戶做主—顛覆者賦予客戶權利,讓他們可以選擇如何/何時與提供者/賣家互動。這些模式提供了消費者需要的透明性。比方說Airbnb管理的論壇讓提供商和租客都可以提供反饋,分享照片、查看他人的點評。

讓供需直接對話—有些行業的顛覆者取消了中間人的角色,讓供應商直接跟客戶建立聯繫。

淘汰高利潤—利潤高的地方總是容易受到攻擊的,對於行業雲應用來說尤其如此。顛覆者通過淘汰中間商可以消滅相關的利潤。像Zenefits這類的保險公司就降低了中介的費用。

利用移動介面—行業雲顛覆者一開始就為客戶創建了用戶界面,而且很多都是以移動UI為核心。像交通、酒店這樣的行業如果移動UI設計得當是可以吸引到很多用戶的。Uber和Lyft就是很好的例子。

受管制較少—管制沒有那麼嚴格的行業、組織更容易受到顛覆者的攻擊,因為供應商與消費者互動的靈活性可以更高。而像生命科學、保險、能源這些管制嚴格的領域使能者就多於顛覆者。不過有趣的是,現在一些使能者通過打入現有體系,為客戶提供了一種全新的體驗,逐步扮演起顛覆者的角色。

下圖就是一些行業的使能者和顛覆者:

a4c76cd142ecf133136bcf0a2df585f3

那麼多的顛覆者浮出水面,傳統行業該何去何從?對於一些管制沒那麼嚴格的行業來說,擺在他們面前的也許只有兩條路。要麼與使能者結合,通過互聯網+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產品和服務,要麼就要冒著被顛覆者跳過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風險,被互聯網-掉,這個時間窗口也許只有2到5年的時間。

作者:@boxi;來源:36氪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