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戰爭:爭的是你我時間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從PC互聯網時代到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競爭的重心經歷了從地段到流量再到時間的過程。

2011年,當我們很多普通人在關注新浪微博與騰訊微博用戶之爭時。

馬化騰在接受吳曉波採訪時說,「因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戰爭已經結束了。」

吳曉波在他的《騰訊傳》中寫到,這是馬化騰對他說的最後一句話,語調低沉,不容置疑。

彼時,微信超過3000萬用戶,每天新增20萬。而最新數據,微信月活用戶已達11億。

在社交這個戰場上,騰訊微信無疑所向披靡,鮮逢對手。

是對手太弱嗎?

那我們簡單梳理下曾經參與過這場戰爭的一些玩家吧,小米的米聊、阿里的來往、網易的易信、王欣的馬桶MT、頭條的多閃等等。

每一家都是知名的互聯網公司,可仍然無法撼動騰訊微信。

既然微信在社交領域這麼能打,那是不是我們就認了,做好自己的產品,不去碰社交這個霉頭了?

不!

8月29日,新浪微博推出一款基於圖片社交的APP「綠洲」,倡導「清爽社交圈」,一句話說明這款軟體,「在綠洲,發現美好世界。」

這時,我們不禁要問,前面已經有多家互聯網巨頭都嘗試過做社交,最後都折戟沉沙,這次新浪微博的「綠洲」能成功嗎?

尤其是中間還經歷了一次,Logo的版權問題。

這會不會又是一隻本以為自己是迎著朝陽起飛的蜜蜂,卻變成飛向熊熊火焰的飛蛾?

本篇文章我就想跟大家一起探討下這個話題,討論下社交之爭。

文章分成四個部分:

  1. 時間之爭:為什麼互聯網巨頭們要前赴後繼地撲進社交領域?
  2. 網路效應:為什麼這些互聯網巨頭最終都沒有挑戰成功?
  3. 下一戰場:那到底怎麼樣才能贏得這場社交戰爭?
  4. 猶未可知:「綠洲」能成功突圍嗎?

1 為什麼巨頭們要前赴後繼地撲進社交領域

沒有互聯網之前,「地段為王」

在商業世界中,企業永遠在追隨客戶的腳步。

在互聯網出現以前,我們消費者在商鋪里流連忘返,那時北京的你,可能會經常出沒於王府井;上海的你,流連於南京路;廣州上下九、杭州武林路、重慶解放碑等等。

所以在那個時代,李嘉誠經營地產的金科玉律是「地段、地段、還是地段」。

為什麼地段會是大家考慮的第一要素?

因為好的地段,就是在同一時間段聚集更多的潛在客戶,用見面的方式提供更加豐富的信息(顏色、款式、大小、對人的信任、討價還價等),提供更高的溝通效率(人流更密集,溝通更深入),促成交易。

所以,在沒有互聯網之前,「地段為王」。

PC互聯網時代,「流量為王」

而到了PC互聯網時代, 我們可以足不出戶購買商品,而線上相對於線下,沒有高昂的房租成本,所以很多商家就在線上開設店鋪。

但慢慢的就會發現,即使在線上開了店,可是如果沒有人來訪問,那也不會有成交。

這時,流量就變得異常重要,誰擁有流量,誰就有機會與客戶溝通。

這時,擁有巨大流量三家知名的互聯網巨頭:百度、阿里、騰訊應運而生。

同樣是2011年,百度戰勝騰訊,成為中國互聯網市值第一的公司。

那時面對互聯網上海量的信息,我們找到一條精準的信息越來越難,這時百度提供的搜索服務,能讓我們快速的找到所需信息,於是百度很自然的成為了很多人瀏覽器的首頁。

百度也因此成功收集了流量。然後,百度把我們搜索的關鍵詞,「賣給」一些商家,這樣分發了它所獲得的流量。

同樣的,我們在淘寶上購買商品也是通過搜索關鍵詞,於是阿里收集了這些關鍵詞,再分發給商家。

如果說本質上,百度是通過收集信息流量,在分發這些流量給商家的平台的話,那麼阿里就是通過收集購物流量,再分發的購物平台。

收集流量、分發流量,就成為PC互聯網時代的一門大生意,它的地位就像沒有互聯網之前的商業地產商一樣。

所以,在PC互聯網時代,「流量為王」。

移動互聯網時代,「時間為王」

而到了現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商業格局又發生了新的變化——時間,成為了企業搶奪用戶最重要的資源。

為什麼搶奪用戶時間變得如此重要?

因為我們太多事已經離不開手機。現在,你可以不帶錢包出門,不帶交通卡出門,但是絕不能不帶手機出門。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利用手機,我們從分發流量的時代,進入分發時間的時代。

隨著溝通效率的提升,我們與商家之間,已經從「地段」變為「流量」,進一步轉變為「時間」。

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競爭,就是商家為了搶奪你我與他們交互「時間」的競爭。

所以,在商業世界:

  • 我們以前認為地段最重要,好地段是商業的本質;
  • 後來發現,地段不是本質,從地段中抽取出來的人流,也就是流量才是本質;
  • 再後來發現,流量也不是本質,一個人推門進來、訪問我們網站不重要,進來待多長時間才重要。

所以,時間是流量的寬度。

2014年,我在我的書《傳統企業互聯網在踢門》提出商家本質上已進入搶奪用戶時間的競爭,17年,羅振宇提出了國民總時間的概念。

很多商家這時突然意識到,時間才是最重要的。

而手機上什麼APP最佔用我們的時間?

是社交。

如果把搶奪你我時間作為終極資源的話,那麼眾多互聯網巨頭就絕不會錯過這個領域,前赴後繼的撲進了這個戰場。

2 為什麼巨頭沒有挑戰微信成功

社交有一個重要特點,那就是它自帶最強的網路效應。

我們用社交軟體,不完全是因為它的功能,而是因為它能讓我們和朋友連接,人連接越多,它的網路效應就越強。

我們為什麼打開微信?

因為幾百、上千的朋友在上面,可能很多微信功能我們覺得很傻,我們會罵它,但是我們就是離不開它,還是會打開它。

這就是因為它形成了強大的網路效應,所以社交是移動互聯網的第一屬性。

這時你可能會有疑問,什麼是網路效應?

所謂網路效應,當你一個人去用微信,類似於你過去只有一個人用電話,你一個人用傳真,沒有其他任何人用的時候,這時候是沒有任何價值的。

兩個人的話,有一點價值。那三個人呢,你發現價值更大了點。

如果100個人都用同一個社交軟體,你發現這100個人是互相聯繫的,價值就大多了,如果100萬人共同使用,那麼價值就非常大了。

也就是說,隨著用戶越多,這個平台本身的價值就越會被放大,而用戶越少,則價值就越小,這個效應就叫做網路效應。

因此,社交軟體成為互聯網公司垂涎三尺的軟體,本質是垂涎因為網路效應所帶來的用戶時間。

這些互聯網公司垂涎網路效應所帶來的的好處,但同時也恰恰是網路效應阻礙它們成功挑戰微信。

所以當用戶總數到達一個超級大數量值的時候,那麼新的社交軟體想挑戰,比的就不是功能了。功能已經不是社交軟體最核心價值,用戶總數反而變成了最大的價值。

當微信有11億用戶的時候,一個新做的社交軟體,即使你用戶數就算是很厲害,能做到100萬,但跟微信比起來,它的價值感仍然有巨大差距。

阿里的技術是毋庸置疑的,可來往依然無法撼動微信;網易的易信、王欣的馬桶MT、羅永浩的鎚子簡訊、頭條的飛聊、多閃都沒辦法挑戰。

這時,網路效應就成為了後來者的門檻。

你不可能用它的辦法去幹掉它,能戰勝微信的,一定不是另一個「微信」。

3 那到底如何才能戰勝微信?

想在社交領域戰勝微信,只有在下一個時代構建新的網路效應或者分戰場建立新的網路效應。

開頭我們提到,當我們在關注騰訊微博和新浪微博之爭時,馬化騰推出微信說,「因為有微信,所以,微博的戰爭已經結束了。」

套用前面的話,戰勝微博的,一定不是另一個微博。

當起於PC時代的新浪微博形成一定的網路效應后,馬化騰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推出了微信,構建了基於移動互聯網時代新的網路效應。

同樣的,當微軟在PC時代通過操作系統建立護城河之後,谷歌、蘋果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推出了安卓和iOS。

而即使PC時代,如此強大的微軟也無法挑戰,那怎麼辦?

微軟決定在下一個時代,雲計算等著。

當然你也可以避其鋒芒,開闢一個分戰場。

比如脈脈,脈脈是什麼呢?

脈脈是一個職場社交。我們在職場社交的時候就有一些特殊的需求,這些需求平常的時候是不需要的,在這種特殊需求下,人的職位就很重要,這人過去的經歷就很重要。

比如Snapchat,短時間社交應用,閱后即焚就很重要。

比如,釘釘,在辦公社交應用上,也活得很好。

所以在一個垂直細分的需求裡面,一個個小眾的社交軟體就有可能存活下來,但是他們不會撼動微信作為通用社交軟體的價值。

4 「綠洲」能成功突圍嗎?

最後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新浪微博新推出的「綠洲」APP,很多網友都說,這款軟體特別像Instagram,是基於圖片社交的一款軟體,也有人說特別像小紅書。

所以,綠洲最起碼做到了不像「微信」,他有一點點介於陌生人和熟人之間的社交關係,是通過圖片讓用戶展示自己,而不是像微信那樣,以交流為基礎。

可見,「綠洲」總結了以前的巨頭做社交的經驗教訓。想在圖片社交這個分戰場分得一杯羹。

但最終,「綠洲」能否突圍成功,現在做判斷還猶未可知。

尤其是上線后,網友吐槽比較卡,一周后又因為疑似Logo版權問題不得不下架,現在又恢復上線,但「綠洲」想成功突圍,要走的路還很長。

當年新浪微博打敗了騰訊微博,騰訊開啟了一個新戰場,微信。

今天,新浪微博的「綠洲」到底是開闢一個新戰場或者分戰場,還是移動互聯網時代老戰場的延伸,還不能下結論,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最後的話

我們今天討論了各大互聯網公司的社交戰爭,它們從PC互聯網時代一直戰鬥到移動互聯網時代。

我們回看了騰訊和新浪,和阿里、網易、今日頭條等等巨頭之間關於社交領域的戰鬥。

明白了這場社交戰爭,本質是搶奪由網路效應所帶來的用戶時間,也就是你我的時間。

所以,在這場社交之戰中,我們不是旁觀者,不是茶餘飯後看看這些互聯網公司之間的爭鬥,而是要做出一個選擇,我們到底要把我們的時間交給誰?

商業世界,本質上有兩種交易,一種是商家用商品換取我們兜里的錢,一種是商家用產品換取你我的時間。

那麼,你想怎麼花你的時間呢?

 

作者:劉潤,整理: 程志。公眾號:劉潤(ID:runliu-pub)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6fDugJ5L5ITDAEEeLRQer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