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鬧之後看門道:阿里投資蘇寧,平台生態開放性威力再現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阿里與蘇寧互相持股這麼大的事情瞬間就出現了各種不同的分析,若以宏觀視角看這件事,對於阿里而言就只有一個目的:通過與蘇寧互相持股的方式擴展其賴以生存的生態平台。張勇說二者將全面打通電商、物流、售後服務、營銷、大數據等線上線下的體系,而這些都是阿里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在O2O消費時代與蘇寧成為戰友是延續阿里生態的一種方式。

「包容」蘇寧,正式設立一種向線下延伸的方式

阿里與蘇寧相互持股這件事有很多方向可以分析,而且各個角度看都有非常大的探討空間,但整體而言有一點特別重要,就是阿里生態的延伸。從阿里的角度來說,此次投資蘇寧是正式打響全面進軍線下的信號,這比之前投資銀泰的戰略價值更為顯著,一來是阿里與蘇寧敵對關係轉變為互相信賴的合作關係,二來蘇寧全國1600家門店間接成為阿里線下延伸的資源。新的市場形勢之下,讓阿里的態度發生了扭轉,進而影響了阿里生態觀的轉變。

過去,阿里對線下生態的構思一直是想以平等的態度去包容更多的合作方,包括與各大商場、各類品牌門店都有合作,但商場對於阿里的合作意願有著天然的提防心態,而品牌方門店與阿里的合作也是建立在流量、紅包等資源補貼基礎上的。事實證明,這種弱關係的合作不能為阿里的線下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證,阿里的很多資源也都無法深入落地,包括之前嘗試的3.8節、雙十一等活動,線下都未能為阿裡帶來實際性的幫助,幾次嘗試之後這讓阿里對於發展線下了有新的認識,單純的合作關係是不行的。

要打開鐵板一塊的線下商業體系,必須採取「離間」的策略打開突破口,先吸引最有影響力的企業成為合作夥伴之後,其他的線下零售企業自然會有緊張感和危機感,那怎麼能讓其他公司信任阿里呢?投資持股是最有效的合作方式,之前阿裡間接成為銀泰單一最大股東只是一次嘗試,這次成為蘇寧的第二大股東是阿里正式「收編」線下合作夥伴的開始,這種持股合作的模式將成為阿里向線下延伸的主要手段。

生態是推動阿里高速成長的核心,需要不斷擴容

阿里一直強調生態平台的建設,而生態平台也是保持阿里高速成長的核心,隨著阿里一步步壯大,阿里的生態平台也在不斷的擴容,最開始的電商生態,到現在的金融生態、數據生態、文娛生態等。然而如今阿里賴以生存的電商生態正在遭受時代變化的衝擊,單純的電商生態已經不足以為阿里下一步發展提供充足的空間了,所以無論怎樣,阿里都需要想辦法把其電商生態擴充為包括線上和線下的零售生態。

之前阿里對線下的構思更多的偏重於流量落地,也就是想把流量賣給線下。而現在阿里是想以資源落地為核心重新構築一個能補足線下短板的零售生態平台。這也就是張勇所說的與蘇寧合作將全面打通電商、物流、售後服務、營銷、大數據等線上線下的體系。阿里願意把核心資源拿出來與蘇寧互通才是二者合作關係的基礎,至於相互持股的那一二百億根本不是雙方所在乎的,那只是達成親密關係的一種形式,最主要的還是資源上的整合。

將蘇寧的資源整合到阿里的生態之中的話,未來就有了更大的運作空間。包括線上電商品牌的落地,線上線下的數據互通,3C家電的互助互補,支付金融上的互惠互利,線上線下營銷推廣活動促銷上的互為載體,物流與售後的互相支援等。在與蘇寧成為緊密的戰友之後,至少阿里可以真正做一些線上線下業務融合的嘗試,接下來,雙方在很多細節方面還需要作出進一步的深度合作。例如在3C家電這塊業務上,阿里和蘇寧要怎麼去合作?若是單純的蘇寧在天貓開店那意義不大,要是蘇寧承擔天貓電器城的職能,那阿里新生態的影響力才會對京東產生實質性的威脅。

生態不是獨活,大家都有利可圖的生態才能長遠

實際上,關於阿里與蘇寧的合作,本質問題還是利益分配的問題,如果能解決好利益分配的關係,那麼其他的任何問題都不是什麼難題了。這也是阿里強調的「生態」的魅力所在,第一生態的核心之一就是有錢大家賺,有些方面阿里甚至可以少賺一點換取更多的合作資源;第二對於阿里而言生態越大賺錢的機會越多,在這裡少賺錢,在別的地方多賺點也就都回來了了。賺錢不是阿里一心構建生態平台的目的,那只是結果而已。

這種「財散人聚」的開放性生態具有無限包容的可能性,與蘇寧聯手只是阿里構建新的零售生態的一個開始,接下來無論是在國內繼續推進落地戰略,還是向外的國際化擴張,阿里都會採取這種策略。例如近期阿里對商超業務特別感興趣,接下來以類似的方式聯手沃爾瑪也不無有可能,若能先在中國市場與沃爾瑪建立緊密的合作關係的話,下一步就很有可能會在國際業務上有更多的合作。拿線上資源換取線下資源,拿中國市場換取國際市場,在線上向線下延伸之後,阿里生態下一步的擴建方向會從國內走向國際。

在互聯網時代,很多公司都在強調生態閉環,而在O2O時代閉環就意味著封閉,只有可以容納更多合作夥伴的開放性生態才能獲得更大的市場。過去阿里的生態在互聯網上能夠做到閉環,但在如今的O2O大勢之下,阿里的生態平台只有更為開放的一條路可以走,所以接下來還需面對很多新的挑戰。湖泊是生態,大海也是生態,湖泊是封閉的,大海是包容的,湖泊的面積太小,而大海的容量能納百川,阿里不想再做湖泊,而是要做大海。

#專欄作家#

王利陽,微信公眾號:科技不吐不快(tucaokeji),人人都是產品經理專欄作家,做過電商,搞過營銷、擅於分析、喜歡研究、創業途中,社區服務O2O領域專業人士,關注電商O2O、SNS、移動互聯網、電視視頻、智能硬體、移動醫療等科技領域。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布,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