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大廠,全靠「人設」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職場是一個小社會,「職場人設」不僅僅是打工人之間的話題,同時也是應對老闆的一種保護色,能夠幫助你抵擋一些事情。本文分享了幾位在職場中「立人設」的打工人的故事,你的自己「職場人設」又是什麼呢?

人在職場,你給自己立人設了嗎?

這屆打工人最近開始聊「職場人設」。有人立的是「家裡有礦的不差錢人設」,希望自己顯得舉重若輕、不容易受欺負。有人立的是「老年人養生人設」,目的是減少無意義的加班,希望在下班后享受生活。

不止明星偶像需要人設,職場打工人也得立人設。在工作意義賦予我們人生意義的今天,真的是「人設立得好,職場沒煩惱」嗎?

開菠蘿財經與五位大廠員工聊了聊,發現「職場人設」的門道很深。

一般入職新崗位的前幾周,是打造人設的關鍵期。他們中有的人特意找朋友借了車、開車上下班,為了立「有車的富婆人設」。有的人不希望被貼上「老好人」標籤,會先找公司里最難搞的同事「Battle」一場。

從00後到90后,他們都表示不要小看了人設打造的複雜性。比如,有的人最初只想給自己立一個普普通通的「靠譜」人設,結果因為過於靠譜、飛快晉陞,被同事疏遠,於是在「靠譜」人設之外,又包裝一層「人畜無害」的外殼。有人在Nice人設中加入犀利,九成以上的時間Nice對人,但必要的時候據理力爭,表明自己的底線。

人設打造的初衷是更好的工作,但如果把握不好,也有風險。有人好不容易立穩了不差錢、也不好惹的「富婆」人設,但花錢如流水,工作一年積蓄空空。有人為了躲避加班立養生人設,不料被揭穿后,很難再得領導信任。

職場是個小社會,「職場人設」不只是員工的命題,它也是一些老闆的「保護色」。有領導為了避免團建被勸酒,努力營造「胃不好、很養生」的人設。有老闆為了拉攏年輕員工,立Nice、包容的人設,和95后、00后聊明星、聊八卦。

看完他們的故事,你考慮給自己立一個「職場人設」嗎?

一、「富婆」人設,讓我機會多多、錢包空空

栗子 | 22歲 大廠遊戲崗

2021年秋招,我進入了這家互聯網大廠,開始經營我的第一個職場人設——不差錢、也不好惹的「小富婆」人設。

原本,我對人設經營還比較佛系,直到我發現,和我同一批進來的一個男孩總是「挨訓」。

他經常被年紀大的老員工指使干雜活,被Leader安排推進一些幾乎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男孩如果追問,就會被扣帽子,「這也要問?你不會靈活變通嗎?」兩次「失敗」之後,就聽到幾個Leader否定他,甚至嘲笑他,「還沒找到女朋友吧」。可能是大家覺得,那個男孩子有點不修邊幅,表達和行為舉止看起來都不是非常自信。

我來之前,就有前輩跟我說,這家大廠對新人不太友好。職場是個小社會,為了讓自己活得好一點,快速適應這裡,防止被PUA,我就從眾多人設中挑選了相對適合我的「富婆」人設。

說這個人設適合我,並不是說我真的是富婆,我家裡只是二線城市的普通家庭。主要是我個人把錢都花在打扮上了,在買奢侈品上也比較捨得。

上班的前兩周,我特意從朋友那借了輛車,開車上下班。每天衣服不重樣,天天化妝,至少粉底、口紅、香水三件套是要上的。

第一周就有同事來打聽,「你都是開車上下班嗎?住得很遠嗎?」對於這種試探,我只是選擇性回答,「我就住XXX」,旁邊一個大哥探過頭回了句,「那很近啊」。這時候,我繼續禮貌微笑就好。

到第二周,有同事開玩笑似地對我說,「你肯定是來體驗生活的」。其實就是試探性地打聽我家裡的情況,我也是笑而不語,內心的OS是,要是真有錢,誰來這種地方996。

在同事的印象里,我的富婆人設慢慢就立住了,但還要保證不塌。我會不時地找機會鞏固一下人設,比如,在朋友圈「更新」吃喝玩樂的日常,讓同事們感受下我的生活和社交。

我也想過這樣做是不是很虛榮,但我發現,這一招「過度包裝」對那些看人下菜碟的領導和同事很好用。人在職場,還是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如果我幾斤幾兩同事都知道,那感覺挺沒安全感的。

因為我的氣質和表達都比較過關,Leader更傾向於帶我去開會、出差。久而久之,因為比較熟悉,Leader就比較照顧,多給我創造一些機會。比如,我們這個崗位有很多會議要開,Leader會讓我介紹、展示成果;面對其他組的質疑,我作為新人很難做到不卑不亢,Leader有時候會幫我解釋。

有一次,我和職場前輩聊起我的人設。她給我分析,只有人設一定是不行的,而且這個人設雖然幫了我,但照搬到其他環境不一定適用。

想一想也是,我屬於目標感很強的新人,雖然我在外人看來不是、也不必要十分拼,但從入職起,我就儘可能地接觸核心項目,向團隊中的核心人物看齊,和Leader保持信息暢通、讓他知道我在做什麼,在各種級別的Leader面前不吝嗇表現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影響力。

而我現在在的職場環境是男多女少,如果反過來,這個人設的確可能幫倒忙。

我依然認為,在職場生存,尤其是複雜的職場,要適度自我包裝,不管是外在形象上的,還是內在能力上。

但不得不說,「富婆」人設是假,花錢流水是真,我近一年不但沒攢下錢,還把之前的積蓄花空了。

二、團寵人生、養生人設,都翻車了

潘洋 | 22歲 大廠市場部

我的職場人設實在是一言難盡,一直在變換,始終沒成功過。

都說大廠寒冬,但進大廠鍍金,是我上985院校之後的第二個人生目標。所以,我大二開始進廣告公司和頭部大廠實習,留了一些HR的聯繫方式,為最終進大廠做準備。

這期間也在互聯網上看了很多「大廠生存法則」,包括給自己立一個職場人設。我選擇了努力上進的「團寵」人設,因為我在學校時就比較受歡迎,算是男生里的「交際小達人」。

入職后,我感覺職場氛圍很嚴肅,我的那些活躍氣氛的小技巧顯得非常突兀,一周后,我明白了,這裡不需要「團寵」。

那我就努力搞事業吧,可惜我進了市場部一個基本沒有預算的品牌組,工作內容就是寫寫寫、改改改,和我之前在廣告公司的工作內容一模一樣,價值感的落差非常大。而且在這個崗位,要想推進一件事,需要拉動的人太多了,總之做人遠大於做事。

最讓我覺得沒有意義的是,工作量本身不多,我一旦連著兩天到點下班,Leader就會找我談話,「你這樣按時下班,不就讓其他組看出我們組沒事可做?」當月出績效,我是全組倒數第一。一年兩次績效考核,直接和我拿到手的錢多少掛鉤。

主業我是沒啥動力了,於是開始轉移注意力,發展副業。我以前對音樂頂多是喜歡,現在簡直就是熱愛,還自學了吉他,開始寫歌,成了一名不露臉的音樂博主。

搞副業實在需要時間,我也管不了那麼多了,上班時間,我會客氣地對待每一位對接同事,瘋狂用「親」、「~」回復他們,一下班,就開溜。

這期間,我們空降了一位Leader,為了不被Leader刁難,我又換了人設。當時恰逢每年的員工體檢,我檢查出竇性心律不齊、甲狀腺結節、脂肪肝。我自此開始立早睡早起、健康飲食的「養生人設」:到點下班,晚10點后不回消息,聚餐不喝酒。

為了維持這個人設,我一直很注意,辦公桌上擺了不少保健品,在公司不吃過於油膩的飯,在朋友圈、微博也不留下深夜的痕迹。

直到有一天,我正在公司附近的酒吧里和朋友喝酒,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回頭一看,是Leader。我馬上寒暄著說,「朋友帶我來見識一下」,結果Leader回了句,「上周我也在這看到你了,你還在台上駐唱呢」,嘴上掛著詭異的笑容。這下,我是真的沒話說了,Leader小聲跟我說,「誰沒點秘密呢,我聚餐時候說胃不好,也是不想被大家勸酒」。

第二天,又在公司見面,我實在不知道這個養生人設還該不該立。

現在事情過去一個月了,可以確定的是,我被邊緣了,再也沒有被安排核心的工作。

三、進入理想的大廠,我不想再立「人畜無害人設」

孟和 | 31歲 大廠客戶經理

工作的前五年,我立的都是人畜無害的靠譜人設。

它不需要「小甜心」人設的情商,也不需要「老幹部」人設的經驗,更不需要「家裡有礦」人設的資源。而「人畜無害的靠譜人設」只需要「努力、乖巧」,普通、無趣,卻是聽話的學生最擅長扮演的角色。

並且,學生時期,我讀了很多稻盛和夫的書,深受他「踏實努力、拚命投入工作」思想的影響。初入職場,我就希望成為一個靠譜的人。

我的第一份工作在一家創業型的公司,內部沒有培訓,也沒有清晰的職場晉陞通道。所以,我的目標不再是公司內的升職加薪,而是「學本領,攢經驗」提升技能,獲得更大平台的機會。

休息時間,孟和也會在書店度過

受訪者供圖

於是,不管在公司內部還是對外合作,我都會儘力把工作做好,不給別人添麻煩,舉手之勞的事情也會幫著別人一起完成。這不僅讓我給人留下「靠譜」的形象,也讓初入職場的我,無形中得到一些嘉獎和機會,快速成為項目負責人。

升職以後,我很快發現,原來互幫互助的同事和我的關係變得疏遠甚至是緊張。性格使然,我更適應融洽的氛圍,實在不想被領導或同事當作是一個有野心的競爭者,因此我在「靠譜」人設之外,又包裝一層「人畜無害」的外殼。

我主動分享工作的經驗和方法,也願意把勞動成果和同事共享。在工作崗位上,不爭不搶。有了「人畜無害」的殼子后,不僅讓別人覺得我平易近人、無需防備,而且也得到了很多機會去負責難度更大的新項目。這些工作經驗和技能的提升,也成為了我進入理想大廠的敲門磚。

五年走來,我從一家普通的小公司,跳槽、跳槽、跳槽,終於實現目標,進入了心儀的公司。到工作第五年,薪資翻了四倍。

現在,進入大廠后,我不再想扮演「人畜無害靠譜」人設。一方面,這個人設很容易被認為是「老好人」;另一方面,在大廠生存,更需要展示個人的專業性。身邊同事的能力都很強,如果還繼續維持默默無聞的印象,很容易被人忽視,甚至被替代。

並且,現在的公司文化和團隊氛圍,也讓我覺得,我不必再維持默默無聞的人設,得從幕後走到台前,展示自己的專業性,被更多人看到。

至於接下來具體要轉什麼人設,我還需要研究。

四、社恐、不敢爭取,於是給自己包裝了「小專家」人設

陸譯 | 26歲 大廠運營崗

進入職場第二年、苦於得不到表現機會的我,給自己立的是「小專家」人設。

當時我剛轉崗到一個新部門,跟著領導拓展新項目,自主權也比較大,基本上是領導說「現在有一個新任務」,誰想接就開口。可是我很社恐,沒有那麼容易開口爭取,說的每句話都需要在腦海里想好幾遍、確認無誤后才出口。

身在互聯網行業,人員流動性高,我自然有不小的危機感,平時也習慣於去觀察身邊的人,會想「他們在團隊中發揮什麼作用」「為啥每次領導開會都要帶上小A」「為什麼小B每天嘻嘻哈哈,她的價值在哪裡?」等等。

某一天,我發現做賬號講究「定位」、「人設」,希望受眾能夠一眼識別自己的價值,轉化為粉絲。在職場上用這一套邏輯去打工,工作才能幹得好。

例如A是「萬事通」,是多面手,主動參與很多項目,且精力無限、隨時on call。因為知識面廣且溫柔抗壓,入職三年完成了從專員到經理的一路飛升。

而B是「氣氛達人」。工作能力一般,但勝在性格開朗活潑,又是5G衝浪能手,能玩梗能接梗,活躍氣氛全靠她。老大不善說笑,想要聚會不冷場、想要團建放鬆,帶上她就行了,所以B在部門也能舒服自在。

而我呢,需要儘快讓領導發現我的優勢,但改變性格是很難的。既然工作嚴肅而安靜、平時不擅交際是我最大的標籤,那我不如把它放大、立成人設——少說廢話,確保說的每一句話都是準確而有價值的;將交際的時間用於學習、精細化做事,選擇在某一兩個領域深耕,成為一個小專家。

這樣一來,每當涉及到我擅長的領域時,老大遇到不明白的、需要決策的時刻,會習慣性地來問我的意見。

另外,我工作時習慣於嚴肅又安靜地做事,進入工作狀態后,旁人的說笑打鬧,我都不參與不理會。其實是因為我沒法一心二用,又想早下班,且不擅長打趣。但這無意中營造出「這個人很認真」的感覺。

久而久之,「小專家」就成了我的最大標籤,一年後,我也獲得了最大的正反饋——升職。

當然,我立了一個「小專家」的人設,其實就給了別人一個很高期待:在這個領域,她要給出正確的、專業的意見,並且要把這部分的事情做到很好、不出錯。為了不破壞自己的人設,我就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學習、去工作,這也是一個小小的負擔。

五、「老好人」行不通,我立了十年「NICE+犀利」人設

KENT | 30歲+ 製造業大廠PM

混跡職場十年,在外企、國企、民企工作過,讀過商學院,我的人設一直是Nice當中帶著犀利。

因為單純的Nice人設在職場行不通,不但會被貼上「老好人」的標籤,甚至會被認為「很好欺負」。

所以我的方式是在Nice人設加入犀利的風格,具體來說,9成以上的時間是Nice的狀態,但每到一個新公司,會有計劃地去跟一兩個比較難搞的同事,認認真真地「干一仗」、「撕一場」。讓別人知道,我是有底線的、是有些脾氣的,就不會輕易來挑戰我。

很多人剛進職場時,以為自己Nice地面對其他人,也會被別人Nice對待,但等一段時候後會發現,人設立得越穩,工作越是多到干不完,別人頂不了的鍋就甩給你,職場風評和職場處境都不好。

上級對Nice人設的評價往往是,沒法做「惡人」,沒法賞罰分明,所以沒法帶團隊。因為工作中為了維護公司利益甚至部門利益,很多時候需要爭一爭。Nice的人,在領導看來沒這個能力。

下級對Nice人設的領導,明面上會稱讚,「我們的領導人真好」,實際上只是覺得,「這樣的領導好糊弄」,甚至不會打心眼裡尊重。

同級同事通常會給Nice的人貼上「老好人」的標籤。在我看來這可不是什麼好詞。因為你Nice,同事都找你幫忙,你就義無反顧。因為你Nice,有資源、利益分配,沒分到你,你也不會太計較。

其實很多職場新人在立人設上很搖擺,既想立一個不好欺負的人設,又希望人人都說你好、覺得你好相處。「NICE+犀利」,就是一個比較好用的人設,隨和、同時有底線,必要時,可以下場battle,爭取利益和話語權。

前兩天,我和我的老闆還在討論,「職場人設」是近些年才出現的概念。在老一輩人的世界里,不存在職場人設,因為在單位一工作就是一輩子,要演人設也得演一輩子。但現在大家普遍跳槽更頻繁,共事時間大大縮短,為了配合工作,我們需要一個面具,而且演人設、換人設都比較方便。

我在職場中遇到過上海的拆遷戶,家裡有六七套房子,他會有意無意地把「不差錢」的人設立出來,不過,他照樣工作很努力,只是領導不會把他逼得太緊,知道他是有退路的。

人設不只是員工適用,老闆也適用,比如演一個Nice、包容,但犀利的人設,既可以和95后、00后員工像朋友一樣交流,聊明星、聊八卦、聊旅遊,也可以利用犀利的一面加強管理。

立人設,無非是我們的一種自我保護,讓自己更好地去做事,但不要忘了,你對工作、對周圍人的真誠,別人是能感受到的。所以無論什麼人設,切記三分演、七分真,真誠是基調。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栗子、潘洋、孟和、陸譯為化名。

作者:金玙璠;編輯:艾小佳

來源公眾號:開菠蘿財經(ID:kaiboluocaijing),關注直播電商、新消費,專註深度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