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用戶出發看阿里巴巴和新浪微博整合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阿里花了近6億美元持有了新浪微博18%的股份,這一事件在節假期間爆出,整個IT圈為之沸騰,產業層面上的分析文章極多,本篇想著重從用戶角度來看看,之後的微博會給我們帶來什麼。因為一般說來,最擔心的事是這兩件:1、微博上會不會充斥著各種電商賣家的營銷信息?2、微博上的言論是不是會受到商業力量的侵蝕而不夠獨立中立?

一般用戶會接觸到的「營銷信息」(可能是硬廣告,也有可能是相對較軟的商業活動、付費微博等)是從兩個地方進入的。其一為「廣播」性質的,也就是所有微博用戶都能看見的,比如微博輸入框底下大大的廣告位,右側的「熱門話題區」,頁面最下方的廣告位,還有就是出現在一條條微博中的插播性質廣告位——這部分目前微博正在試水,偶爾會見到。手機端里打開微博後會出現一個進入頁,這個頁面目前也部署了廣告。這些屬於廣播區域,由微博運營方直接控制。其二為定製性質的,比如說你關注了某個商業微博賬號或所謂草根大號,這些微博賬號所發布出來的營銷信息。過去這些營銷信息微博運營方很少出手干預,現在則干預得越來越多,比如要求這些號必須參與到「微任務」體系,信息需經微博運營方審核,並要參與利益分成。

廣播性質的推廣位,資源有限,但覆蓋度很廣,理論上會覆蓋到所有微博用戶。為了所謂用戶體驗,這些位置不會過分太多。用戶會受到一定的干擾,但基本上會被控制在可容忍的範圍,不用太擔心整個微博到處都是硬廣告。而定製性質的推廣,則資源近乎於無限,取決於使用者究竟關注什麼。如果你從未關注過商業賬號或草根大號,應該很少接觸到營銷信息。但這個態勢,可能會因為阿里進入后改變。

在未來,有可能因為你發了條「小西裝很適合我」之類的微博,而被推送到一條淘寶上售賣小西裝的廣告信息(興趣廣告)。你也有可能在淘寶上買了外套襯衫褲子之後再上微博,被推送到一條售賣領帶的廣告信息(服飾搭配廣告)。這些廣告會出現在你的頁面里,旁人不見得會看得到,它們是「精準」定製的。

電商營銷信息的充斥二字,看你怎麼理解「充斥」。微博不會像新浪首頁那樣到處都是廣告,到底這個服務至少有一半的流量來自於移動端,而移動端相對小很多的屏幕也不能置放太多廣告位。但根據你的個體情況,冷不丁跳出一條電商營銷信息的時候,不要驚訝。老實說一句,國內也沒有其它的微博代用品——是,還有一些網站也做微博,但你想關注的人不在那裡,切換起來成本太大——還是得看你的忍受度。

微博會不會不夠獨立中立?其實這並不是一個問題,因為它本來就不怎麼獨立中立。拋去國情上的意識形態不談,即便是純商業問題,微博運營方也不是不加以管控的。今年年頭盛傳的杜紅接替曹國偉出任新浪CEO的流言,微博運營方動用了自家投訴是謠言然後自家刪帖甚至封號的手段。當阿里成為它的股東后,微博上要說點阿里或馬雲的壞話(不是某個電商的壞話),被特別關照一下,是極有可能的:微博有大量的技術手段來處理這種東西,刪帖是最常見的,還有所謂「僅自己可見」,也就是這條微博你自己是看得到的,但你的關注者看不到了,還有所謂「不可轉發」狀態,這條微博的傳播就被受限了。這些技術手段,在未來,會為它的股東阿里服務的。

但在本次阿里浪事件中,還有第三個與用戶有關的問題被廣泛忽略了,那就是用戶隱私和用戶數據問題。新浪科技這個新浪自己運作的賬號上就此投資案發出微博中有如下字樣:「新浪與阿里集團達成戰略合作,將在用戶賬戶互通、數據交換、在線支付、網路營銷等領域深入合作」。

這樣的描述不免讓人心生疑惑:什麼叫用戶賬戶互通?什麼叫數據交換的深入合作?如果說前一個問題可能是在用戶自行操作的情況下將阿里賬號與微博賬號聯通的話,那麼后一個問題顯得太過撲朔迷離:這個數據交換是誰發起的?用戶同意了嗎?阿里即便成了微博的股東,但嚴格意義上說,它依然是「第三方」。反過來,微博對阿里而言,也是第三方。

微博方面。在任何一個人註冊微博服務時,一份《新浪微博個人信息保護政策》寫得非常清楚:「未經您本人允許,新浪微博不會向任何第三方披露您的個人信息」。《新浪微博服務使用協議》中也有類似的條款文本描述:「新浪公司保證不對外公開或向第三方提供單個用戶的註冊資料及用戶在使用微博服務時存儲在新浪公司的非公開內容」。

而至於阿里這一方,淘寶的用戶註冊協議是非常狡詐的,它就隱私權做如下描述:「淘寶將在淘寶平台公布並不時修訂隱私權政策,隱私權政策構成本協議的有效組成部分。」。這類的霸王合同可以霸王到這個份上,你也就拿它沒轍了。

前文所提及的一些微博硬廣告區(比如頁面最下方那個),在阿里入股微博之前就已經頗為「智能」。如果你在淘寶天貓上看過衣服,那麼這個廣告條會出現衣服的信息,如果你看過首飾,那麼出現的就是首飾。換而言之,這個微博的廣告條已經能夠根據你在淘寶天貓上的瀏覽購買來決定投放什麼。這是一種數據交換,但這種數據交換,是用戶授權許可的么?

定製廣告所面臨的最大商業倫理就是隱私外泄,因為既然是定製,就必須知道你些什麼。本來在一家網站中也沒什麼,用戶自行同意了提交數據給站方使用。但如果牽涉到另外的網站,那就不免要打上若干個問號了。

阿里浪這一事件,在我看來,對於用戶的最大後果是:你說什麼(言語),以及買什麼(行為),會被同一群人知道。後果是不是很嚴重?這倒是取決於你在意不在意了。

來源:

http://weiwuhui.com/5439.html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