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頭搏殺互聯網保險,下一個十年拼什麼?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很多具備憂患意識的人都會給自己配置不同種類的保險,尤其是在疫情后,保險行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互聯網保險帶來的巨大機遇,讓行業內外眾多巨頭紛紛將觸角伸入到了互聯網保險領域。本文作者對這類現象展開分析,與你分享。

一直以來,傳統保險公司都是國內保險市場的核心參與者,其中除了有中國人壽、平安保險、人民保險等國內保險巨頭之外,還不乏一些外資巨頭如友邦保險等品牌。近年來在「互聯網+」以及疫情黑天鵝的催化之下,國內的互聯網保險得到了飛速發展,並日漸成為國內保險市場中一股不容忽視的重要力量,開始對整個保險行業的格局產生新的影響。

互聯網保險帶來的巨大機遇,讓行業內外眾多巨頭紛紛將觸角伸入到了互聯網保險領域。這其中既有眾安在線、慧澤保險等新生的互聯網保險公司,也有傳統險資企業尋求突破做出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如泰康在線;此外,百度、阿里、騰訊、滴滴等各路互聯網巨頭也紛紛入局,這就使得互聯網保險領域一時烽煙四起。

一、群雄混戰互聯網保險

那麼,互聯網保險行業緣何成了巨頭眼中的香餑餑呢?從行業來看,當前國內互聯網保險方興未艾正處在蓬勃發展的階段。根據中保協的數據顯示,2011-2019年互聯網保險的總保費實現了83%的複合增速;而在未來10年,國內互聯網保險市場將會保持在年複合25%以上的增速,預計10年後我國互聯網保險市場規模將達到2.5萬億人民幣,具備巨大的增長潛力。

從客戶角度來看,隨著受教育程度高、主動保障意識強、習慣在線消費的年輕群體到達保險消費年齡段,互聯網保險的目標客群迎來了快速擴張。數據顯示,以80后、90後為代表的「網路原住民」,已經發展成為一些重要互聯網保險平台的核心用戶。以知名保險中介平台慧澤保險為例,其用戶年齡在32歲以下的用戶數,已經佔到了60%以上,年輕用戶成為驅動平台業績增長的核心驅動力。

正是基於以上兩方面原因,互聯網保險成為了各路巨頭爭搶的焦點。而依據各個互聯網保險公司所依賴的資源以及流量優勢不同,又可以將互聯網保險公司分為以下三類參與者。

一是傳統保險公司自建網路平台。如中國人壽的「國壽e家」、中國平安保險的「網上商城」、「萬里通」,以及泰康保險的「泰康在線」等平台均屬於這一類。傳統險企的網路平台最早是從自建官網和功能性APP開始,隨後其內容逐漸從資訊內容、品牌宣傳,拓展到了交易環節,從而形成了自己的線上平台。

二是擁有牌照優勢的專業互聯網保險公司以及第三方保險中介平台。前者如眾安保險、安心保險、易安財險等等,後者如優保網、慧澤網和中民保險網等互聯網保險中介平台;相比傳統保險公司,新興的互聯網保險公司從一開始,就採用的是純粹互聯網式的線上模式,從渠道到產品營銷、理賠、風控等都在線上進行,因此跟前者有很大區別。

三是平台型企業。具體包括To A(代理人賦能:I雲保、保險師等)、To B(場景定製:量子保等)、To C(保險代理平台:微保、螞蟻金服、水滴、輕鬆、慧擇、小雨傘等)。相比前兩種類型的企業來說,平台型企業最初多依賴的是流量思維,依靠平台強大的流量優勢,通過為保險公司導流進行變現,如今很多平台也在進行場景化的轉型,以適應激烈競爭帶來的行業壓力。

二、激烈競逐背後行業內憂顯現

隨著互聯網保險的飛速發展,新入場的玩家越來越多,不少平台為了加速發展開始「劍走偏鋒」,促使很多行業本就存在的突出問題開始集中暴露了出來。

首先,是由於行業不成熟導致的網路互助亂象。由於我國的互聯網保險剛剛起步,很多平台為了拓展用戶加速自身發展,紛紛做起了低門檻的網路互助,這其中不乏一些大的互聯網公司(如支付寶旗下的相護寶、水滴互助、美團互助等等)。由於這些網路互助平台很多都缺乏保險經營資質(互聯網保險牌照)以及必要的國家監管,這就給網路保險銷售帶來了諸多隱患。

比如,為了吸引流量,很多互助平台會先通過公益眾籌或者低分攤金額的方式,來吸引用戶參與互聯網保險。隨著網路互助平台的用戶量越來越大,每個用戶分攤的金額也越來越高。與此同時誘導開通、私自扣費、規則不明確,導致的理賠難、資金沉澱引發跑路等問題也愈演愈烈,保險消費產生的投訴糾紛頻上熱搜,由此引發了監管的介入。

隨著國家相關部門「互聯網保險新政」的出台,很多互助平台開始一一關停。自去年以來,大的網路互助平台如百度燈火互助、美團互助、水滴互助、輕鬆互助、相護寶等一一關停,但相關的行業亂象仍沒有得到徹底肅清,類似的問題仍然層出不窮。

其次,盲目競爭導致行業同質化進一步加劇。隨著越來越多互聯網保險平台出現,各個互聯網保險公司之間的產品、服務同質化問題越來越嚴重,這又進一步加速了行業內卷,讓行業本就存在的低價營銷、強制搭售等問題越來越嚴重。

最後,盈利難問題普遍。比如,泰康在線成立5年來至今尚未盈利,甚至還由於保費增加其虧損反而在擴大。數據顯示,2016年-2019年其凈虧損分別達到了0.85億元、1.94億元、3.56億元、4.67億元。同樣虧損的互聯網保險公司,還有易安保險、安心財險等公司,就連有「三馬」加持的眾安在線也是經歷了多年的虧損,才終於在去年實現微弱盈利。這些問題的存在,說明互聯網保險行業目前存在的難題仍有很多。

三、互聯網保險如何贏在下一個十年?

從長遠來看,隨著監管的介入行業走向規範化,已經是大勢所趨。在此背景下,一些新的行業性變化開始從中孕育,互聯網保險行業也開始從粗暴擴張向創新驅動轉變。

首先,是用戶思維的創新。與傳統保險公司強調產品驅動不同,新興的互聯網保險公司更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的理念,圍繞用戶需求來創新產品設計。

具體來說,傳統保險公司通常將產品銷售作為核心點,依賴大數法則設計產品,往往導致產品大而全,很多細分領域的保障需求無法覆蓋;而互聯網保險通常以用戶為中心,通過覆蓋廣泛的線上應用場景和大數據風控,重塑傳統保險的設計方法、定價方式以及承保模式,這使得非標準化的個性化產品,成為互聯網保險重要的發展方向。

其次,是獲客方式的創新。相比互聯網保險公司早期採用的流量變現模式,如今的互聯網保險公司更加看重場景轉化和用戶留存。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變化,與兩個因素有關。一方面,互聯網平台的流量見頂,單純的流量變現模式已經很難持續;另一方面,保險產品的低頻次、非剛需,使其呈現出轉化率低、獲客成本高的特點,因此單一的營銷驅動很難贏得用戶的信任。

這種情況下,保險平台唯有推出貼近場景、貼近服務的產品,才能夠贏得用戶的心。比如,水滴籌和輕鬆籌通過推出公益性大病籌迅速鎖定了用戶看病貴的醫療痛點,很好地提升了其相關保險業務的轉化率。

再次,科技驅動日益顯著。近年來大數據、人工智慧等新技術的廣泛應用,深刻影響到了保險業的發展,互聯網保險產品設計,逐漸轉向個性需求定製、大數據定價,其投保的靈活性和自動化也愈加明顯。目前眾安在線、慧澤網等互聯網保險公司,在科技驅動等方面已經走到了行業前列,眾安在線更是已經開始對外進行技術輸出了。

最後,是營銷方式的創新。去年以來直播帶貨成了社會化的大潮流,互聯網保險也迅速融入了這波熱潮之中,創新型的營銷方式開始不斷湧現。例如,水滴商城創始人沈鵬、平安集團首席保險官陸敏等諸多行業大咖,紛紛變身主播「帶貨」,新式社交型營銷方式與傳統保險相碰撞,衍生出了沉浸式的線上保險營銷新體驗。

這些行業變化,都為整個互聯網保險的未來發展指明了方向。這也意味著未來十年,互聯網保險企業想要從強手如雲的競爭對手中間殺出重圍,就必須從這些方面下功夫。如果還是依靠單一的流量思維或者是銷售思維,其未來的發展很難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