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簡訊是條鯰魚,微信尚能飯否?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與其說是我們覺得微信變了,不如說是我們的需求更多了。

8月20日,鎚子科技在北京凱迪拉克中心舉行2018夏季新品發布會,堅果 Pro 2S 新機沒能成為主角,無限屏、子彈簡訊卻成了整場發布會的高潮點。僅從用戶的直觀反映來看,對標微信的子彈簡訊最為成功。這是繼Smartisan OS推出大受好評之後,被拉下神壇的羅永浩又一次在軟體上扳下一城,然而子彈簡訊依然難逃鎚子旗下產品雷聲大雨點小的怪圈。不過在小部分用戶的口碑里,微信成為了子彈簡訊顛覆的對象,曾經以極簡主義橫空出世的微信,難道真的會被更極簡的子彈簡訊逆襲嗎?

子彈簡訊並非鎚子科技親自研發,而是由投資的公司推出,其發布后3天即登上App Store社交榜第一、全榜第四。目前已經有近4000條的網友評分,網友評分3.8分。區區三天時間,能拿下這樣的成績說是創造小奇迹一點不過分。可見子彈簡訊的人氣之高,能開一個如此的好頭,不得不佩服羅永浩個人魅力帶來的影響。

1. 子彈簡訊「逆襲」背後真正的原因是什麼?

發布會上令用戶感到驚艷,在微博和科技圈內好評如潮的子彈簡訊到底怎麼樣?

天浩下載子彈簡訊體驗了一下,首先子彈簡訊需要手機號碼註冊登錄;其次子彈簡訊APP分為五個主菜單欄,從左至右分別為「對話」「通訊錄」「資訊流」「收藏」「個人中心」;在通訊錄欄里自動顯示個人手機聯繫人,註冊過子彈簡訊的好友會有明顯的標註。一周時間,目前本人700個聯繫人里,顯示可加為子彈簡訊好友的20多個,主要是互聯網圈、公關行業與自媒體的朋友為主。

可見,子彈簡訊儘管連續多天霸佔App Store社交榜第一,但是使用群體仍然比較小眾。就用戶體驗方面來說,子彈簡訊更多的是針對主流的即時通訊APP的一些改良。

首先,使用子彈簡訊語音發送,默認的情況下是語音和文字同時發送,也可以在個人中心更改默認方式。這對於辦公或聚會等用戶不方便打開語音接聽的場景下,是個非常贊的功能,有效解決了微信、QQ上接聽語音消息的尷尬;其次,根據官方描述子彈簡訊語音識別準確率達到了97%左右,但是要知道業內科大訊飛、搜狗、百度等都能達到,從實際體驗上,語音識別上和微信、QQ並沒有太多提升。。最後子彈簡訊語音聽取,可以自由選擇拉動進度條,微信語音需要完整聽完才能結束,而且也不能暫停,子彈簡訊的這個功能設計很好地解決了微信語音的痛點。

從這些功能上來看,更多的是改良現有即時通訊APP存在的一些不足或小瑕疵,並沒有從根本上顛覆微信、QQ在社交上的優勢。雖然很多「錘粉」一邊吹捧子彈簡訊,一邊叫囂讓微信抄過去。平心而論,子彈簡訊這些優勢尚不足讓用戶從原有社交APP上進行遷移,或是因此首批用戶更多的是接受新事物能力強的互聯網圈人士,而很少下沉到普通人群里。

此外,在子彈簡訊中用戶可以看到每個好友的歷史頭像,並且你可以在自己的手機上強制改回最熟悉的那個頭像。天浩認為這個類似於頭像備註的功能比較雞肋,微信的實名備註實用性更高,歷史頭像這個改動,更多的是為改而改。畢竟我們在通訊錄找人首先是按人名來找,很少人會偏執到一直要看好友的老頭像,類似雞肋的改動並不少見。

子彈簡訊的底部菜單欄沒有微信上常見的朋友圈,卻以資訊流頻道進行替代,這種變化也讓人摸不到頭腦,難道羅永浩認為社交動態分享是應該取締的功能?按目前這個菜單欄的設置,天浩認為,資訊流意義非常小,況且資訊流接通的是騰訊新聞和今日頭條,一般用戶手機上都會下載這兩個App,在子彈簡訊功能里,單獨接入這兩個介面完全是畫蛇添足。

儘管將通訊和新聞的整合能提升用戶的停留時間,但是子彈簡訊的定位是「超高效率的次時代通訊工具」,既然是通訊工具就要考慮用戶的問題,接入資訊流無論如何也同「效率」扯不上關係,況且現在的資訊APP都是根據用戶喜好以AI推薦演算法進行過深度優化,在社交軟體上加入兩個簡版的信息流反而是一種倒退行為。

再講講全局懸浮球功能、列錶快速回復功能、稍後處理功能等功能這些小細節,可以看得出設計者的匠人精神,但這並非大眾社交的剛需,如果是定位類似「釘釘」還情有可原,作為一款主打大眾化的即時通訊APP,子彈簡訊除了UI簡介讓人眼前一亮,功能上並沒有顯露出太多的「超前理念」。

在微博和App Store評分里很多人都比較看好子彈簡訊,更有人感慨子彈簡訊要顛覆微信。其實主打熟人社交平台的微信,用戶忠誠度和粘度非常高,因為這是用戶十幾年積累下的幾乎全部社交關係。以我本人距離,我的微信好友是2000餘名,是手機通訊錄700的三倍。

主打提高溝通效率的子彈簡訊,從很多細節上更傾向於解決工作關係上的溝通,兩者的用戶群體雖有一部分重合。但是想要顛覆微信的統治地位,僅憑這點小聰明是遠遠不夠的。子彈簡訊上線不過數日,連續登頂,用戶下載量急劇上升,這些都依賴於羅永浩個人魅力和子彈簡訊本身應用優化的吸引,可一款社交應用,想要做的長久,只是做到這些還遠遠不足。

據羅永浩在微博里透露,騰訊投資部已經在和快如科技接觸了,種種跡象表明子彈簡訊似乎又要重複鎚子系產品的雷聲大雨點小。

2. 微信也是顛覆者,可兩者有本質上的不同

 2011年1月21日,微信正式推出測試版,誰也沒想到這個社交軟體會改變我們往後的生活。如今的微信日活也突破了10億,用戶群也從最初的小眾變為大眾,功能在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同時,也越來越臃腫,公眾號、遊戲、電商、小程序、城市服務以及騰訊合作方的眾多介面App。

可以說現在的微信已經具備了互聯網的基礎設施意義,人們越來越離不開它了。因此子彈簡訊的出現,一些人發泄對微信的不滿非常正常,畢竟大眾和精緻永遠都是矛盾的兩端。可在批評微信的時候,我們不能忽視這些年微信的剋制。在張小龍帶領下,微信一直在剋制自己。

第一是朋友圈屏蔽機制。2012年4月19日微信更新時上線朋友圈功能,這個類似於QQ空間動態的功能。經過數次的改版,如今的朋友圈不僅可以設置不看別人的朋友圈,也能設置不讓別人看你的朋友圈,還可以把自己的朋友圈設置為僅半年可見和僅三天可見。比起QQ空間當年豐富多彩的景象,如今的朋友圈更為個性化,而這種讓用戶來決定朋友圈的設置,本身就是微信在防打擾上的一些努力。

第二是微信群的運營機制。微信群和QQ群是迥然不同的產物,最大的差異是,QQ群可以通過模糊搜索匹配,而微信群只能通過掃碼、好友拉群的方式進群。這樣的加群機制,有效的遏制了營銷行為的泛濫,當然也抑制了一定的便利性。

第三是對微商的打擊。微信這些年微信對微商的打擊力度越來越大,從限制登錄、封號、嚴禁使用外掛軟體等方面進行嚴厲打擊。一面誕生了拼多多這樣的巨獸,一面嚴禁三級分銷或多級分銷,這種糾結正是微信在商業化和社交生態的極簡中尋找平衡的反應。

第四是公眾號、服務號、小程序防打擾上的產品設計。從微信公眾號到小程序,可以看得出微信一直在注重用戶體驗,用張小龍的話說希望用戶「用完即走」。無論是訂閱號集成到訂閱號消息里,還是下拉彈出小程序的設置,都是圍繞張小龍「用完即走」這個產品的理念。

其實微信的臃腫並不在產品本身,在於用戶社交關係的複雜,就像一個公司人數一旦超過百人,內部必然會滋生各種職場問題,同樣每個用戶微信好友越多,對於微信的感受也就會「越差」,這是大眾化社交軟體無法避免的難題。但無論如何,微信在產品、功能、UI上下功夫,進行延伸的時候,還保留了剋制,沒有任由商業化去改造微信的發展。可是大眾仍然覺得這些年微信變了。

3. 為什麼我們覺得微信變了?

首先,微信已成為用戶現實社交的完整映射。人現實生活的所有社交關係幾乎全部囊括進微信里,親戚、同學、同事、鐵哥們、普通朋友、戀人、志同道合者等全部在微信里,相比PC時代的QQ,微信對人社交的下沉更深。加之服務號在聊天界面上也有「一席之地」,我們會發現自己已經離不開微信,一天之內我們可能同不同身份的微信「好友」交流事業、生活、娛樂、興趣等問題,感覺累和APP本身並沒有太大關係。

其次,微信商業化也讓曾經的極簡主義代表變「胖」了。錢包、服務號、公眾號、小程序、購物、遊戲等功能越來越齊全,雖然很多功能隱藏的很深,並不妨礙用戶平常社交體驗。可功能的豐富,用戶即使不用也會偶爾的看看,在商業化的影響下,微信功能越來越多,我們的體驗也變得越來越不好。

最後,社交本身就是「煩心事」,極簡主義只是烏托邦。其實社交從來都不是一件省心是,社交軟體用戶越多,與極簡必然變遠。比如說,Facebook曾推出精簡版APP Facebook Lite。雖然在2017年9月Facebook Lite的用戶規模達到2億,但這隻占其20億月活的十分之一,況且這2億用戶里大部分是低端安卓機用戶(只能安裝Facebook Lite)。

與其說是我們覺得微信變了,不如說是我們的需求更多了,畢竟微信的每一次升級更新都是在迎合用戶的需求。從這個角度來看,子彈簡訊的火爆也是用戶態度的一種反應,子彈簡訊的亮點是優化微信的功能。用戶為了發泄對微信的不滿,轉而在社交媒體上「吹捧」子彈簡訊,或許會激勵張小龍重新煥發鬥志,改進現在微信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子彈簡訊帶來一些鯰魚效應,或將帶動微信新的變化。

讓人驚艷的產品總是令人興奮,在目前社交領域,微信佔據絕對霸主地位,在工作領域也有釘釘與子彈簡訊競爭,天浩迫切的想看到什麼產品能顛覆微信甚至取代微信,就目前來看,子彈簡訊功能只是解決了微信功能里的一些局部痛點,子彈簡訊想要走得長遠,必須要有更驚艷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