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吧和全民K歌,誰會是在線音樂市場的贏家?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讀:唱歌一直是經久不衰的娛樂方式,在高科技發展的現代社會 ,即使沒有高質量的錄音設備,也可以通過耳機和軟體將歌聲傳遍網路。唱吧和全民K歌就是兩款備受歡迎的唱歌軟體,但是兩者的發展道路各不相同。本文作者對此進行了分析,與你分享。

無論時代如何發展,唱歌都會是一種永不褪色的大眾娛樂形式。

對於歌者和聽歌的人而言,一套聽歌設備,一個可以釋放自己音樂夢想的地方,一個可以讓自己的歌聲被更多人聽到或者聽到更多人歌聲的平台,這些,對於那些愛好音樂的人而言,是溫暖的避風所,也是孤獨時的私人電台。

而對於某些人而言,人們的音樂夢是一個巨大的商機。

2012年之前,KTV還是音樂市場中的主導,通過提供具備了影音設備以及視唱空間的場所,KTV包攬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然而,隨著人們碎片化時間越來越多,生活節奏加快,大型的KTV已經在脫離人們的生活。2012年5月,唱吧橫空出世,標誌著人們的娛樂生活正式從線下KTV時代向線上轉型。

從唱吧首日開放註冊開始,5天之內唱吧的註冊量就衝到了蘋果APP應用商店內的中國區第一名;一個月內,唱吧的用戶數量已經突破百萬級別;一年之內,唱吧的用戶數量達到一億之多,月活躍用戶超過三千萬。在互聯網時代還未完全成熟的2012年,唱吧吃到了移動互聯網流量的第一波紅利,率先進入了在線K歌的藍海市場。

在唱吧的投資機構以及投資人名單上,星光熠熠,不僅包括了紅杉中國、中信資本、金鼎資本、藍馳創投等一系列知名投資機構,甚至包括了湖南衛視的三位當家主持人:何炅、汪涵以及謝娜。

只不過,時至今日,唱吧似乎在向資本們證明:他們錯了。

今年一月,中信建投證券公開了唱吧首次公開發行A股並在創業板上市輔導的基本情況。這不是唱吧第一次謀求上市,事實上,2018年5月,中金公司就已經完成了對於唱吧在創業板上市的輔導工作,當時所有人都在等待唱吧在二級市場的新表現,但最終等來的卻是唱吧進入沉默期。與此同時,唱吧的對手全民K歌卻跟著騰訊音樂奔赴資本市場,成為了騰訊音樂最為賺錢的業務之一。

基於上述事件,本文將對唱吧和全民K歌的業務模式展開詳解,揭露以下幾個問題:為何曾經風光的唱吧如今卻偃旗息鼓,即便謀求上市也鮮有人關注?全民K歌的橫空出世又給唱吧帶來了多大的打擊?音樂+社交類的軟體到底有沒有未來?

一、做不好的社交盤

基本上所有的軟體都想要做社交。

對於大部分的移動APP而言,有著社交基本盤就意味著具備了用戶流量的絕佳入口。對於唱吧而言,起於社交,也敗於社交。

2012年,從酷訊出走的陳華打造一款集K歌、連麥、彈唱、錄唱、直播等功能為一體的音樂社群類軟體,也就是唱吧,彼時,在線音樂市場還是一片藍海,唱吧很快成為了絕大部分用戶在線K歌的首選平台,陳華當時曾經表示:唱吧將圍繞音樂社交去做一個中國甚至全世界最牛的音樂生態型公司。

只不過,風頭正盛的唱吧忘記了一件事:唱吧最初的發展在一部分程度上依託了微信朋友圈的渠道裂變,而騰訊對於自己不熟悉的業務領域,只要是依託於社交基本盤的,往往都能夠做到后發先制。

2014年全民K歌的上線給了唱吧一個重重的打擊,2016年,全民K歌的用戶註冊量就已經超過了3億,憑藉著微信和QQ的社交關係鏈,全民K歌快速崛起,根據《2020年中國在線K歌社交娛樂行業發展洞察白皮書》顯示,全民K歌的月活量佔據了在線K歌行業總數量的77%,登頂了移動K歌類APP的榜首。

憑藉微信和QQ這兩個社交軟體產生的渠道裂變,背靠頭條的音遇、背靠阿里的唱鴨以及背靠陌陌的織音,都難以在用戶數量和月活量上和全民K歌相較量。

事實上,在線K歌類軟體本身對於用戶的意義來說只是單純的K歌工具,然而認識到社交功能重要的軟體們更多的將功能趨向於社交平台。因此,「社交」基本上貫穿了唱吧從頭到尾。

在唱吧上,用戶可以向朋友發送私信、組織粉絲群以及興趣群。早期唱吧的這一戰略增進了用戶和唱吧之間的粘性,也提高了唱吧的月活。只不過,全民K歌在社交功能上更進一步,線上和線下同步進行,再加上騰訊的流量扶持,在用戶數量和月活上超過唱吧,並不奇怪。

二、吃不到的直播紅利

唱吧並非輸在社交基本盤,而是在於錯失了轉型良機。

無論是在線K歌、短視頻還是直播,近年來,基本上大熱的風口都是在當時搶佔了用戶注意力的風口。

通過觀察各類短視頻以及直播軟體的招股書,我們不難發現,除去用戶月活之外,用戶日均使用時長也是各類短視頻軟體展示在招股書上重要的一點。

實際上,日均使用時長和這些軟體們的盈利結構不無關係。無論是抖音、快手還是B站,廣告收入在它們的整體收入結構之中都佔據著很大一部分。對於廣告投放商來說,用戶的日均使用時長越高,停留在這個軟體中的時間越長,就越有可能瀏覽到廣告,從而產生購買行為。

很簡單的一個例子,一個軟體具備1億的月活量,但是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只有10秒,也就是說,用戶打開了軟體,但只是粗略使用或瀏覽了以下,隨即離開。那麼廣告商在這個軟體之中投放的廣告有多少的幾率被用戶打開並且注意到,甚至是產生購買?而一個軟體有著五千萬的月活量,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卻有1小時,那麼此時用戶瀏覽到廣告的可能性就大了很多,無形之中也增加了廣告產品的購買幾率。對於廣告商而言,前者只有開屏廣告能夠作為投資對象,後者卻可以進行大量的廣告投放。

除此之外,更重要的一點是,用戶日平均使用時長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用戶粘性。當每一個軟體都在盡自己可能奪取用戶的注意力,誰能夠獲取更多的用戶注意,誰就是最後贏家。

由於衝刺IPO分散了唱吧絕大部分注意力以及保守的策略,唱吧始終未將業務重心放在短視頻以及直播之上。事實上,以唱吧作為工具+社交平台的調性,本來是有可能成為短視頻和直播領域的頭部玩家的。唱歌的大眾娛樂屬性,天然就具備著培養出頭部KOL的可能。而「網紅」和短視頻、直播軟體之間,是一種相互成就的關係。這些KOL崛起於平台的公域流量,再用自己的私域流量反哺平台,給平台帶來話題、利潤等一系列經濟利益,所以絕大部分平台的演算法機制都會更偏向於頭部的KOL。

可惜的是,唱吧錯失了這一部分紅利,既沒有培養出頭部意見領袖,也沒有讓自己的直播業務成為直播市場中的領頭羊。

三、線下KTV能否拯救唱吧?

困獸猶鬥的唱吧在展開自救。

這場自救的方式在於:從線上到線下。

2014年,唱吧和麥頌KTV聯合推出了唱吧麥頌;2017年,唱吧又投資了線下迷你KTV咪噠miniK,進軍迷你KTV的市場。

確實,相對於傳統的KTV,迷你KTV的單次消費價格更低,時間更短,充分利用了用戶的碎片化時間,尤其是對於學生以及單身群體等不常出入傳統KTV的人群有著較強的吸引力。不像傳統KTV有著固定的選址需求,迷你KTV可以分佈在商場、超市、電玩城、地下通道、步行街等各個人流密集的地區,同時,迷你KTV的前期投資更小,投資回收期更短,對於企業的現金流影響較小。

據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線下迷你 KTV 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 31.8 億元,較 2016

年增長92.7%。2018年線下迷你KTV市場規模將繼續增長至70.1億元,增長率達120.4%,

實現市場的大爆發。

從這個角度上來看,唱吧進入線下KTV的市場,一方面是將線上的影響力和線下的迷你KTV相結合,另一方面是在探索新的盈利方式。事實上,在互聯網人口紅利逐漸消退情況下,線下渠道確實已經成為了娛樂行業的重要流量入口。

只不過,線上+線下,依舊還處在一個發展的新方向里,未來如何,暫不好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