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路廠商花式入局,打開元宇宙的正確方式究竟是?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元宇宙,一個來自科幻小說的概念,如今被炒得熱火朝天,各廠商紛紛入局,望分一杯羹,那麼如今元宇宙的發展形勢到底如何呢?本文作者分析了元宇宙的發展現狀,對元宇宙後續的發展提出了自己獨特的見解,一起來看看吧!

2021年被外界稱為元宇宙元年。

作為近幾個月來最為火熱的話題,元宇宙似乎夾帶了流量密碼,只要與元宇宙沾邊的,都迅速獲得大眾關注。

手機廠商小米也乘上這一風頭,近期回應,在元宇宙方面正積極布局。近日,悄悄投資了VR公司當紅齊天。事實上,這也是小米繼今年10月後第二次對其進行投資。能夠看出來,小米正以更多元化的姿態入局元宇宙。

在元宇宙布局的浪潮中,小米只是其中一個縮影,還有如騰訊、Meta、網易、百度這樣的互聯網大企加入,手機行業的華為、蘋果等加塞入局,都以不同的「姿態」演繹它們入局的方式。那麼,在這些玩家不斷布局的形勢下,元宇宙究竟走到了哪一步?

一、「花式」走進元宇宙

天眼查數據顯示,截至目前11月26日,有超過960多家公司參與申請名稱中含「元宇宙」的商標申請總量近6400條。值得注意的是,在10月22日之前,申請元宇宙商標的企業才為400家左右。也就是說,僅在這一個月中,申請的企業數量呈翻倍增長。蹭著這一風口,企業們都蜂擁而上。

那麼,受無數企業追捧的元宇宙到底是什麼?

據了解,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最早可追溯到出版於1992年美國作家尼爾·斯蒂芬森創作的科幻小說《雪崩》(Snow Crash)中。書中,斯蒂芬森描繪了一個超現實主義的數字空間「Metaverse」,為地理空間所阻隔的人們可通過各自「化身」(avatar)相互交往,度過閑暇時光,還可隨意支配自己的收入。

與其對比,現今所說的元宇宙多一些本質的技術上的東西。如數字資產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任朱嘉明教授所言:「元宇宙」的內涵是吸納了信息革命(5G/6G)、互聯網革命(web3.0)、人工智慧革命,以及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MR(混合現實),特別是遊戲引擎在內的虛擬現實技術革命的成果。」

這也造就了許多大廠以不同的角度貼近,布局元宇宙。

二、元宇宙的切口AR/VR

在談及元宇宙時,蘋果CEO庫克稱「我們只將其稱之為增強現實(AR)」。對此,有消息稱,蘋果VR/AR 頭顯將於2022末到2023年初推出,隨後在2023年至2025年期間發布 AR 智能眼鏡,而明年發布的 iPhone 14將支持Wi-Fi 6E技術,可與VR頭顯相連。

位元組跳動方面表示對於像元宇宙這一類比較抽象的概念保持較為謹慎的態度。不過在今年8月位元組跳動收購致力於VR研發、虛擬現實內容及應用的公司Pico,並為其註冊了元宇宙商標,被外界解讀為入局元宇宙。

而Facebook似乎押注的更大,更名為元宇宙前四個字母Meta,似乎還準備all in元宇宙。並希望在未來五年內將Facebook從一家社交媒體公司過渡到一家元宇宙公司。另外,Meta還將在AR/VR的產品開發和元宇宙內容創造人才上投入大量的資金,合計約250億元。

三、沉浸式遊戲趕上「大潮」

在國內,騰訊絕對稱得上是在這方面布局的領頭羊。

今年9月,騰訊旗下QQ音樂與Roblox聯合推出全球首款沉浸式音娛類遊戲《QQ音樂星光小鎮》,玩家可體驗虛擬演唱會、新歌發布會、音樂節等活動;對元宇宙進行嘗試。

不過從騰訊近些年擴張的版圖來看,基於qq、微信社交板塊和遊戲板塊、影視等積累的用戶,在後續的布局有著天然的用戶流量優勢。

四、多人互動型社交跨越現實與虛擬

在2016年VR盛行的時候百度就有布局,推出WebVR技術解決方案和囊括VR內容資源的百度VR瀏覽器等。今年10月也基於百度大腦的百度VR 2.0產業化平台。相對來看,副總裁馬傑表示,百度在元宇宙相關的產品、技術積累,主要還是集中在AI、雲計算和VR領域。

不過近期,百度似乎拓寬了方向,在應用商店上線了一款名為「希壤」的社交App,進一步加深在元宇宙方面的嘗試。百度稱,將打造一個身份認同、跨越虛擬與顯示、永久續存的多人互動虛擬世界。

五、虛擬人趕上數字風口

有觀點認為虛擬人是最貼近元宇宙的表現形式之一,伴隨著元宇宙的興起,虛擬人產業也發展得如火如荼。不論是最初的洛天依還是抖音「美妝博主」柳夜熙,亦或是華為雲打造的「雲笙」,虛擬人正以快速的步伐走進我們的世界。

就在網易雲上市當天,舉辦了首個「元宇宙」上市儀式。在儀式中三個丁磊同時敲鐘,不過兩個由虛擬技術合成的不同年齡的丁磊;其他參與人員也是通過操控自己的數字分身來參與。

據了解,這場儀式是由網易已有瑤台沉浸式活動系統「瑤台」實現,也進一步展示了網易在元宇宙方面的探索。此外,網易旗下AI虛擬人主播、星球區塊鏈等元宇宙概念產品落地,並投資多家虛擬人領域創新公司。

由此來看,這些企業正通過不同的方式去嘗試沾上元宇宙的邊界,不管是在作為最為基礎的XR方向湧入,還是在虛擬人上大顯身手,都在為後續元宇宙產品做鋪墊;也為打造元宇宙世界不斷奔赴與摸索。

六、元宇宙的真正入口

當前來看,元宇宙還是個概念性的東西,處於初期發展的階段。

之所以說它是一個概念性的東西是因為要實現虛擬與現實的交互還存在很多技術上壁壘。

百度副總裁馬傑馬傑認為,當下需要解決最棘手的三個問題,即實時高刷的沉浸式體驗畫面效果、多人交互的演算法支持以及高成本的VR內容生產導致無法形成生態閉環。

在界內,普遍認為VR/AR是進入元宇宙的切口,以VR技術為基礎、腦機介面建立虛擬世界的連接已經初具雛,但VR硬體的普及率或許是元宇宙發展的一個障礙。

元宇宙其中之一便是強調沉浸式體驗,那麼沉浸式的體驗必然對VR硬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不過現階段,用戶的體驗並不完美,也就要求其進行升級。

另一端,從硬體作為基礎設施的角度看,它應具備便攜易用、計算能力強、使用時間長、便宜等。但是因製作成本高而致定價高,所以在未來如何「物美價廉」,走入平常百姓家又是一個需要決解問題。

在技術方面,作為元宇宙的底層技術還尚未完善。打造實時高刷的沉浸式的體驗,對低延遲的技術要求更高。

而對於達成低延遲所需要的技術,上述業內人士解釋道:「真正要實現低延遲,在傳輸方式、數據包的數據容納量、網路數據交換設備等方面都要有所改變,5G/6G也是在這些方面努力。」可見要達成低延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並在短時期內現有的技術也難以得到大的突破。

另外,在技術上的完善就勢必要有更多的投入,如上文中提到Meta計劃將在AR/VR的產品開發和元宇宙內容創造人才上投入約250億元。那麼如何實現盈利又是切入元宇宙要考慮的問題。

如作為元宇宙第一股的Roblox今年3月在紐交所上市,在營收不斷增長的背後,虧損也在不斷地擴大,由2018年的8808萬元進一步擴大到2.53億元。同時Roblox也在季度報告中表示:「我們預計我們的成本和費用在未來期間會增加,因為我們打算繼續進行大量投資以發展我們的業務。」以此來看,在前期摸索的過程需要巨大的投入,又在後方道路不明顯的情況下,在短期內想要盈利可能難以實現。

總的來說,在技術以及成本等攔路虎的阻擋下,風口上的元宇宙在未來能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落地,誰又能把技術「練到家」我們還尚未得知。

目前這些入局者雖以不同的方式去摸索,不過對誰來說都是道阻且長,即便是準備All in 元宇宙的Meta也是如此。

但是也並不能說元宇宙是新的割韭菜的一種方式,因為抵達真正的元宇宙需要這樣的試錯以及摸索過程,這也是一個需要眾多企業去不斷跨越坎坷並堅持的過程。如霍華德·津恩所說「如果不開始行動,我們就無法知道結果。」沒有這些企業的努力探索、不斷試錯怎知前路如何,又能否到達彼岸。

就像在幾百年以前也難以想象人真的能夠去往外太空,也能夠一個手機就能聯繫幾千裡外;那麼在眾多企業共同嘗試、積極探索中,幾年後、十幾年、或是幾十年後,誰又知曉大廠們不會實現所有,讓元宇宙真正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