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醫療、醫療互聯網、醫療信息化產品的差異及未來趨勢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編輯導語:互聯網時代,各行各業都開始與互聯網接軌,醫療行業不例外。在本文中,作者從產品屬性、產品形態、產品客戶/用戶、產品服務、商業邏輯等維度,對互聯網醫療、醫療互聯網以及醫療信息化進行了分析。

大家好,我是王澤,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互聯網醫療、醫療互聯網以及醫療信息化相關的內容。為什麼要聊這個話題呢?

一方面是我個人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裡調研、走訪了數十家醫院,這裡面有三甲、二甲不同等級的醫院,也有綜合、專科不同特色的醫院。並且我的業務調研、和產品落地工作大部分時間是在院內開展,因此對醫療本身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另一方面是當前整個互聯網+醫療行業正處於激烈的演化階段,做的大的並不見得做得好,做的好的也並不一定廣為人知。台前的各家都面臨著商業模式、價值驗證等諸多考驗。

因此,想通過這邊文章結合自己的一些理解,從互聯網醫療、醫療互聯網、醫療信息化這三個行業作為切入點談談自己的看法。

我們知道,互聯網醫療在2005年開始在國內萌芽,隨著2015年政策和資本的催化,整個行業迅速站到了風口上(推薦對互醫發展史感興趣的朋友看我之前的文章:《2020,回看互聯網醫療》)。

特別是2019年新冠疫情對老百姓線上就醫意識的激活,讓人們對互聯網醫療的未來充滿了無限遐想。但近兩年開始,隨著頭部力量的角逐,資本的熱度逐漸趨於理性,最近投資者對微醫上市招股書股的態度便說明了一切。

與此同時,在2018年左右,醫療行業內部開始出現「醫療互聯網」的說法,代表了把醫療作為互聯網+醫療中核心的理念,簡單的次序調換卻與「互聯網醫療」形成了深刻的差異。此外,醫療信息化產品作為醫療行業市場老牌參與者之一,也是不容忽視的一極。

接下來,我將從產品屬性、產品形態、產品客戶/用戶、產品服務、商業邏輯等維度對三種產品進行分析。

一、產品屬性

互聯網醫療產品的主要應用場景在院外,直接2C,一般由互聯網科技公司操作落地,使用互聯網思維進行落地、運營和增長。

醫療互聯網產品主要以醫療機構為主體,走2B2C模式,主打院內——院外連接場景。採用醫療+互聯網的方式進行落地、運營和增長。醫療信息化產品為2B模式,為院內屬性,表現為封閉特徵,多採用內網或區域網方式進行信息傳輸。

二、產品形態

互聯網醫療產品主流形態為APP,如春雨醫生、平安好醫生、醫鹿、小荷等等。醫療互聯網的產品形態一般為H5,通過醫院官方公眾號接入,儘可能包裝為醫院本地化產品,而醫療信息化產品通常為PC端的軟體系統。

三、產品客戶/用戶

互聯網醫療產品的用戶主要是院外場景中的患者或其他有健康需求的人,客戶為其中的付費群體。

醫療互聯網產品的客戶主要為醫院、醫聯體、政府機構等B端單位,是產品買單方,而產品的主體用戶則是患者、醫院醫護人員、管理人員等角色。醫療信息化產品的的買單方主要為醫院、醫聯體機構,用戶為在院工作的醫護人員及管理運營人員。

四、產品服務

互聯網醫療產品的服務主體為平台本身及平台簽約的服務群體。例如我們在平台購買在線問診服務后,為我們提供服務的醫療資源為平台簽約資源,而當我們在平台自營商城購買藥品時,提供服務的對象則為平台本身。

此外,平台上服務業務一般會在線上形成閉環,與線下服務切割(有自營線下服務機構的除外,如自營診所)。例如在線問診業務從用戶發起,到付費,再到服務結束,是完全在線上完成的。在線挂號業務在線上也只進行付費預約環節,而挂號服務的兌現是在醫院完成的。

醫療互聯網的服務主體往往為醫院本身。因為產品的入口通常在醫院公眾號,而服務履約是在院內,因此是明顯的O2O路徑。醫療信息化產品由於其封閉性、本地化的特徵,服務一般由產品本身及其公司售後來提供,解決醫院工作人員在產品生命周期遇到的各類問題。

五、商業邏輯

1. 互聯網醫療產品

一般業務為在線問診、在線挂號、在線購葯等等。通過和專家、醫院、藥店或醫藥平台合作,實現線上成交,線上服務的閉環。線下的履約行為由平台合作方完成,平台有監督職責。

運營手段包括:

  • 拉新:線上、線下雙渠道進行渠道,例如線上的廣告投放,線下地鐵站內廣告宣傳等等,從而增加曝光,觸發轉化;
  • 激活:送券、送禮、患教等;
  • 留存:會員、患教等;
  • 轉化:患教文章、專家直播、優惠活動等等。

2. 醫療互聯網產品

從院內業務切入,一般為:挂號、報告查詢、檢查預約、線上諮詢、住院費用結算、藥品購買等。

通過對接院內科室服務,實現線上成交,線下履約,幫醫院留住院內存量用戶,同時增加院外增量用戶。O2O特徵,患者主訴明顯,服務的履約和兌現集中在線下完成。

院內外運營(院內門診、床旁宣教;院外義診、宣傳)是典型的拉新手段,配合診前就診消息推送、診後患教推送等線上手段促進激活。

3. 醫療信息化產品

售賣軟體系統

個人推論未來發展趨勢主要如下:

  1. 互醫平台將逐漸向醫療互聯網平台演化。跟儘可能多的醫院合作,切入院內業務,承載院內服務,從而增加流量來院,提升用戶粘性,提高商業變現的價值。
  2. 醫療互聯網平台專業化、垂直化屬性更加明顯,向大專科、小綜合的方向演化。保留基礎的綜合服務項目的同時,向專科管理方向發力。如心臟康復管理、腫瘤康復管理、糖尿病管理、慢病管理、腎透析管理等領域,增加專科收入,打造醫院院內外一體化專業管理品牌特色。
  3. 醫療信息化產品立足目前,同時解決公立醫院院內管理信息化評級需求,以及二級及以下醫院升級的信息化審核要求,最大程度上滿足老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從而實現創新服務變現。

 

作者:王澤,微信公眾號:王澤說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