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站 誰來「餵飽」用戶?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一個產業的興衰,外在和內在原因很多,但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這個產業的技術是否已經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如果已經滿足,對不起,高速成長的科技產業將慢慢轉變為傳統產業;如果現在的科技遠遠沒有滿足用戶的需求,那麼很有可能,其將繼續獲得高速的發展。對於科技企業而言,用戶的需求,往往就是產品的生命,而消失了更多需求的產品,只能被需求巨大的新品所替代。

飽和的PC產業

記得兩年前,我組裝了一台電腦,用的300多元的英特爾處理器,兩年後,我忽然又想再組裝一台,於是,又買了一款300多元的英特爾奔騰處理器。兩年之間,其已經從32nm變成22nm,頻率也從2.6GHz變成了2.9GHz,但我在兩台電腦之間基本體驗不出來哪台更快,因為都很快。後來我做了個實驗,將新CPU放在老PC系統里,將老CPU放在新PC系統里,一樣都很流暢。試驗過後,我已經懶著再換回來,因為都很快速,沒有差異(相對於我的應用需求來說)。

曾幾何時,每次windows系統升級,我們都會升級我們的硬體,於是整個PC產業也得以迅速的發展。而循環後來被打破,當windows 7系統不再需要我們大幅升級硬體,就可以從容應對的時候,我們意識到,手中的系統已經夠用了。而後的windows 8、windows 8.1也是同樣如此,甚至安裝起來速度飛快。由於系統輕巧,我們也不需要固態硬碟的速度,所以現在固態硬碟始終難以普及,因為沒有需求就沒有銷量。

這時候我們不禁回頭看到,曾經被譽為傳統產業的家電業也是基本上可以滿足用戶的需求,並且幾多年沒有大的改變,在技術突破無望之後,其只能向價格上進行突破,自由競爭造成價格屢破下限后,產業也基本上弄的了無生氣了。

飽和的智能手機產業

在顛覆PC業霸主之後,現在輪到智能手機了。最近小王買了一台999元的國產智能手機,5英寸的大屏幕,4核處理器,2GB內存,1300萬像素,讓他挑不出產品的任何毛病。雖然這款手機不支持4G,但小王依舊申請升級到4G,並用上了經典的聯通76元全家桶套餐。這樣一來,連最重要的流量問題也有了很大緩解,一個月花136元就可以用上1.4G的流量,比以前舒服太多。小王連夜的將之前花2000多大洋買的手機快遞給老家的父母當老人機,因為那台1GB內存的手機跑微信真的很慢。

這種升級換代讓人唏噓不已,就是通過一半的價錢,來獲得更快的性能,更豐富的功能,而這前後只有18個月時間。可能經歷了PC的黃金時代后,人們仍然喜歡用18個月來徹底區隔兩代產品,但遺憾的是現在已經沒人再提摩爾定律了。

那麼,接下來智能手機將怎麼走呢。拋開獨一無二的蘋果不談,大家還是有幾條路的:高解析度,大屏幕,低價格。很多手機廠商率先採用了2K屏幕,也就是2560×1440像素。但是否需要這麼高的像素,現在還值得商榷,畢竟會大幅消耗手機的電量,以及佔用系統資源,同時讓手機體積變得臃腫。至少三星在權衡了很久后,仍然採用了1920×1080的解析度,而蘋果仍然只有1136×640的解析度,大家也沒覺得不舒服!

而大屏幕手機也是一個方向,vivo xplay 3s達到6英寸,華為X1達到7英寸,並且還具備了4G網路,也就是說1999可以買個4G版Pad,還能打電話,估計華為是這麼想的。其實只要不是放在口袋裡,大屏幕手機沒什麼不好,7英寸也並非完全擋臉,價格仍然是一個決定性因素。那麼第三種發展方向就是價格了,從1000元的全能機,到1000元的4G全能機,到1000元的4G大屏全能機,發展仍將是後代逼死前代的節奏。而在這種節奏的步調下,我們可以看到,智能手機市場正趨於飽和,人們的需求已被滿足。

發掘人們的新需求

新的需求不斷湧現,雖然很多需求並非大家所真的必須的,但卻是看著很酷的一種應用,比如平衡車、智能眼鏡、旋翼飛行器等等,這些大多是比較全新的產品,也會令人耳目一新。而傳統產品也在升級,比如4K電視,4K攝像機,這是家庭軟硬體層面的。

把人放到室外,也有很多可以發展的地方,而且確實是人們的需求。比如最近一些地圖廠商推出的三維實景地圖,三維的表現形式可以讓看不懂二維地圖的用戶馬上到找具體的位置。而如果將整個城市,甚至商場內部,都通過放大縮小、穿牆透視等方式顯示,則需要手機具有更強大的性能,以及移動互聯網公司具有更強的技術實力。

除了三維體圖,另一個可能改變我們生活的就是無人駕駛技術,谷歌的無人駕駛汽車已經上路,本田安裝毫波雷達的車型也已大量上市,在公路上,有著更多的有價值而又具有科技感的提升,正滿足用戶對安全和舒適的需求。

此外,智慧城市物聯網技術也在興起,比如智能交通、電子病歷、遠程醫療、智能家庭、電子商務等,現在的實時交通、實時公交可以看作是智慧城市的一個小部分,而僅這兩項如果做好,也可以為城市居民帶來很多的便利。

可以發現,技術的變革,正從人們在家中的運算和搜索,變成移動中的運算和聯網,以及出行中的信息獲取和信息分享等統籌應用。也許再下一步是機器人,但現在眼前所能看到的,在智能手機之後的是出行中的革命,感謝這方面尚有廣大的技術提升空間,讓這一領域還可以在一段時間內持續給我們帶來驚喜。

文章來源:新浪網   文/侯昌

給作者打賞,鼓勵TA抓緊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