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年終總結:2018,我的改變與成長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人生很長,長到需要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要在漫漫長路中迷失方向;但人生也很短,需要確立目標使自己不留遺憾。

時間過得太快,一轉眼離2018就要結束。

年初的時候,立了些flag,到了年中和年底都會check進度。身邊朋友好奇,我回答只是擔心將每一天過成同一天,周而復始,掉進時間的漩渦

人生很長,長到需要提醒自己不忘初心,不要在漫漫長路中迷失方向;但人生也很短,需要確立目標使自己不留遺憾。

回顧2018年,我的工作、生活都悄無聲息的發生了改變,以下將從事業、投資和生活3個方面記錄。

一、關於事業

今年在職業規劃上做了重大選擇,決定換一個垂直領域 — 投身教育行業。

下定決心換工作的時候問了自己一個問題:什麼樣的工作才是理想的工作?

最終探索的答案是:

  1. 感興趣且有前途的行業;
  2. 靠譜的領導者;
  3. 足夠大的舞台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具體思考過程看這裡)

新領域新團隊新角色,從最初「新鮮忙碌尋找目標」到現在「明確目標穩健前行」,算是小有收穫。其中最大的收穫是對教育領域的目標用戶、設計平台、流程配合有了新的認知:

1.  教育行業目標用戶更聚焦

互聯網行業設計、產品、研發的客戶就是用戶,滿足用戶需求是大家統一的目標。

教育行業很特殊,因為教育產品的使用者是教師、學生、家長,且三者之間有更緊密的教學關係:學生是教育產品使用者,家長是教育產品的付費者,教師是課堂的參與者,他們最了解學生的喜好及課堂需要什麼。

2. 設計平台多元化

目前團隊負責十幾條業務線的設計工作,業務模式複雜,相應的設計平台也很多元。如上文分析的目標用戶有教師、學生、家長:針對老師的產品分為主講老師端、輔導老師端;針對學生的產品包括課前、課中、課後的產品(雙師彈屏、iPad、PC、Web等);針對家長的產品包括各種運營小程序、學生數據報告等。

3. 設計更需要沉入業務

教育產品不像微信等互聯網產品,大多設計師自身無法成為自家產品的目標用戶,距離教育場景、課堂都有一段距離,所以無法揣摩用戶的心思。另一方面,設計師本身的臆想源於自身經驗與記憶,很難與兒童/教師的訴求與喜好匹配。

所以,教育領域設計師要麼自身成為用戶,要麼貼近業務、走近用戶,只有具備同理心,才能潛移默化的帶入場景設計

4. 工作流程差異

互聯網公司需求產於產品經理(PM收集用戶反饋或代表用戶產生需求),之後是設計-研發-測試。教育公司的產品上游還有業務,包括教學教研,如前文分析老師本身是用戶,也最了解學生和家長訴求,所以一部分訴求是老師直接產出,產品轉化為需求。

此外,新團隊規模和設計職能都有更大挑戰。除互聯網公司標配的用研、交互、視覺設計外,團隊還有動效、音效、原畫設計三種角色。

項目討論和例會分享時,設計的邊界不斷拓展,有趣的思想和靈魂碰撞出精彩的火花。

(1)原畫設計

可細分為角色、場景、插畫三種設計方向,對應的遊戲人物設定、場景概念設定及人設包裝。教育領域的原畫分為角色原畫(IP設定)及UI原畫(場景界面設計)。

(2)音效設計

一個精彩的音效設計往往會對整部作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音效設計中既會用現實世界的真實聲音素材、也會通過音效製作出特殊的的音響效果。音效往往也具有一定的聽覺欺騙性,聽覺在一定程度上會挑戰視覺信息的真實性。

(3)動效設計

動效設計除了大家平常看到的小球曲線外,還需要考慮很多因素。大概分3個緯度:

  1. 動畫的連貫性。動畫的連貫性包括場景轉換,人物的出入場等;
  2. 人物的性格表現。在對比動效筆試題時就能發現很多候選人在設計細節上的差異,譬如有些人只考慮了肢體動作,忽略了人物表情的設計,就會顯得很僵硬;
  3. 整體動畫的節奏感。節奏感很重要,設計之前需要思考設計對象的質量、大小、材質等,還原現實世界的動效狀態。

總的來說,收穫與挑戰成正比,未來還需要突破固有思維,不給人生設限。同時感恩遇見,感恩一起努力的夥伴兒們。

關於投資

現在很多人的每月收入不僅僅靠工資,想實現人生財富更需要依靠資產價格的投資。

資產配置上,我一直秉承「價值投資」的理念,以資產穩健增長為主(跑贏通貨膨脹),短期高風險投資為輔。

年初設定目標在2018年Q1就已經完成,開闢了一條新的投資渠道,雖然期間很波折。同時在家庭安全加了一道保障,配置了重疾、意外和壽險。透過種種跡象(公司裁員、樓盤降價、股市探底、P2P暴雷等),可以看到經濟寒冬的到來。

(2018年各類資產收益率)

經濟學里有個名詞叫朱格拉周期(相對應有3-4年的短周期:基欽周期,和50-60年的長周期:康波周期)。很多人認為朱格拉周期與中國契合度很高,1996年的512點、2005年的998點,2015年的2850點,可以看出幾乎10年一次寒冬期。

經濟寒冬里,如果沒有十足的投資把握,不如鍛煉好身體,畢竟如果足夠長壽的話 — 大多數人會得到他們應得的東西(來自芒格的智慧箴言)。

三、關於生活

我覺得看電影和看書是個長期的沉澱過程,能讓人更平和地面對一些事情,擁有更寬容的智慧

還有一種說法是讀功利書,缺什麼讀什麼,想學哪兒就讀相關章節,當然也是一種讀書方式,能讓人在短時間內迅速提升某方面的思維經驗。選擇適合自己的讀書方式。

2018這一年中閱讀了16本書籍,內容包括傳記、設計、經濟學、管理、互聯網;觀看了35部電影。

這裡推薦豆瓣Mark,按月日將影視、圖書、音樂三種記錄可視化的呈現出來,一目了然。

推薦3本書籍:

(1)《兩次全球大危機的比較研究》劉鶴

先介紹下作者,劉鶴,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從作者就知道這本書的重要性了!)正如某人講過,一個人的命運,當然要靠自我奮鬥,但是也要考慮到歷史的行程。

(2)《窮查理寶典》美彼得·考夫曼

這本書彙集了巴菲特背後的男人的智慧錦集,值得多次反覆閱讀。(提煉本書精華看這裡)

書中第2、4章是重點,堅持終身學習、堅持跨學科思考、堅持不斷拓展自己的能力圈、堅持追求普適的智慧。

(3)《以匠心,致設計》網易UEDC

無論是朋友圈刷屏的H5活動,還是蝸牛讀書、網易雲音樂這些高品質的APP,網易設計在設計界一直是讚譽有加。這本書是網易用戶體驗中心介紹了網易產品背後的設計故事,其中不乏很多乾貨。

推薦3部電影:

(1)《東京女子圖鑑》

今年國內火了各種女子圖鑑,北京的上海的,但情節都很浮誇,回顧原版更真實,很多人在這部劇里看到了自己未來的不同道路,到底哪一種是最幸福最適合自己的?還是要自己選擇。

(2)《黑鏡》

AI被稱為繼工業革命、互聯網之後的下一個時代,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家中已經離不開智能家居,但AI也會對人類帶來意想不到的問題~(目前已出第五季)

(3)《請以你的名字呼喚我》

細膩的鏡頭和音樂勾勒了最美的夏天,一往無前的愛情,美到憂傷。最後父親的價值觀升華了整部電影。男男電影中最唯美的一部。

此外,關於公眾號的積累,2018年堅持12個月更新了16篇文章,實在不易,但堅持下來卻收穫了驚喜與回報,感謝一直支持我的朋友們。

最後

2018年是充實求變的一年,工作、生活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記,迷茫過、失望過、努力過、憧憬過,最終收穫了成長和幸福。

2019新的一年,還是要努力加油鴨~

最後,願流年可憶,未來可期。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新的一年如期如願。

 

作者:金璐,公眾號:金小米的學習筆記(ID:HelloJy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