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底微信7.0上線「好看」功能,各方對其褒貶不一,本文主要談談我對公眾號及「好看」的一些個人看法。
三個月前,微信迎來時隔四年的重大更新版本微信7.0,「好看」作為7.0版本的核心之一隨即進入了用戶的視野。然而「看一看有沒有侵犯我的隱私」,「好看究竟是不是朋友圈轉載換了個馬甲」等一系列問題也接踵而至,雖說不上口誅筆伐,但肯定不如張總和他的微信團隊當初設想的那般美好。帶著這些疑問,在使用過程中有了些個人的看法。
好看就是將原本公眾號文章末尾處大拇指狀的「點贊」改為如今環狀星形的「好看」,同時在「看一看」中開闢新的入口,點了「好看」的文章會被推送到所有微信好友的「看一看」中。當然,這只是面兒上的「好看」。
實質上,「好看」是基於微信的社交關係網完成內容推送的一種方式。「好看」並沒有創造內容,它就像今日頭條的智能推薦演算法一樣,是內容推送的一種手段。
在如今的內容浪潮下,好看依附著微信的龐大社交關係鏈,做到了差異化(區別於頭條冰冷的的機器演算法推薦),同時又有成熟的微信公眾平台托底,看似佔盡了天時地利,但是其三個月來的發展狀況卻是不溫不火,這著實令人費解。
近年來,各大廠在內容領域的爭奪如火如荼,其實微信在內容領域早已獲得巨大的成功。微信公眾號在2012年推出之初,短時間內發展迅速,公眾號數量在幾年內成數倍增長,至2017年已形成公眾號數量超2000萬,活躍粉絲數超8億的龐大生態體系。
(圖片數據來源:《2017年中國微信公眾號發展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
然而近兩年微信公眾號的頹勢也逐漸顯現出來,抄襲成風導致內容同質化嚴重,大量的粉絲被少數公眾號佔據,頭部效應嚴重,大部分公眾號處於虧損狀態,公眾號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平台公信力喪失。
這些現象都導致公眾號作者積極性受損,進一步表現就是公眾號打開率的降低,形成惡性循環。公眾號似乎陷入了僵局,微信在公眾號方面的多次改版也鮮有成效。「好看」整合了微信最強的兩個點,能否成為其破局的產品?
我的看法是,微信的社交關係鏈並不能解決公眾號當前的困境。
當然社交和內容是可以共存的。諸如知乎、虎撲、抖音等成功的內容型產品,都有不同程度的社交屬性。但細想來,它們的社交是依附於內容的,用戶會因為一篇優質的回答而私信答主,也會因為一段有趣的視頻而關注作者,就像在生活中你肯定是和一個人接觸后被其某一些特質吸引才會和他成為朋友,這樣的邏輯才是通的。
再看微信的「好看」,根據社交關係來推送內容找不到合適的場景依託,並沒有直擊用戶在篩選內容方面的痛點,甚至連一些低頻的需求,譬如表示對某篇文章觀點的贊同,都可以由轉發朋友圈來代勞。這樣看來,「好看」顯得有些雞肋。
可能微博是個例外。微博作為社交媒體平台,其社交和內容並重,兩者相互依存。但是,微博的社交是開放式的社交,同時微博的社交大多是內容閱讀者和內容生產者之間的社交。而微信主打熟人社交,朋友圈較為封閉,「好看」只是將用戶贊同的觀點文章推送給自己的朋友,遠達不到自媒體平台的程度。
《論語》云:以文會友,以友輔仁。但這隻適用於一小撮有共同愛好、趣味相投的人,這種社交內容適合於知乎,適合於虎撲,但是不適用於微信。我想你不會對家裡七大姑八大姨、髮廊的tony老師、街角小賣鋪老闆娘點擊好看的文章有太大興趣,也不想自己看的《如何防治脫髮》被親朋好友看到。
再來看看微信公眾號的困局,本質上就是篩選成本的問題。不管大號小號,只要是產出的文章質量較高,這樣的文章被讀者看到,那麼公眾號的粉絲自然會增長。可是如今公眾號體量龐大,信息爆炸。
訂閱號消息內的新文章幾小時就能新增上百篇,如何從茫茫文海中篩選出真正優質、有價值的文章顯然成為如今用戶的痛點。今日頭條正是使用推薦演算法,解決了這個痛點獲得了成功,智能推薦演算法根據用戶閱讀習慣與興趣不斷推送新的內容給用戶,而用戶只需要動動手指頭下拉刷新就可以獲取到源源不斷的有趣的文章。
誠然,根據用戶社交關係鏈的內容分發與推送也是推薦演算法的一種,並且可以通過互動的方式強化關係鏈,然而這種低效的推送方式並不能有效降低用戶的篩選成本,這又回到了公眾號原先的困局。
那麼,微信的「好看」就沒有了它的容身之所了嗎?
我想,可能還沒有到這一步。
如上文所述,目前「好看」的問題在於微信的社交方式不適用於公眾號文章的內容分發,癥結在於微信的熟人社交以及微信公眾號作者脫離了微信的社交圈。那麼是否可以將「好看」推薦的文章轉變為推薦好看的公眾號?
我覺得這種方式有以下幾個好處:
- 通常來說,一個人會為了維持自己的人設和形象作出不懈努力,公眾號作者也不例外。對於一個高產、優質的文章寫手來講, 寫出的文章通常不會太差。推薦一個優質的公眾號可以有效降低讀者的篩選成本。
- 社交關係會一定程度上裹挾用戶的思想,會使其點擊「好看」的文章朝著自己想要別人看到的方向偏移。推薦公眾號的時候則會少了這些顧慮。
- 目前微信公眾號更多的是公眾號與眾多讀者之間點對點的關係,用戶之間相互獨立,沒有結成網。推薦公眾號的方式打通了讀者與讀者之間的聯繫,形成了完整的自媒體社交網路,更有利於產生網紅效應和名人效應,類似於微博的大v。
其實對公眾號而言需要的是自己生產的內容能被更多的人看見和喜歡,對讀者而言需要的是快速獲得優質文章,無論「好看」推薦的是內容還是作者,需要解決的無非就是公眾號與讀者兩方需求的平衡問題。
推薦演算法已經為兩方搭建了一座堅實的橋樑,至於微信的社交關係鏈在其中的作用,是想當初的微信「對講機」功能一樣迅速下線,還是能重現公眾號上線之初的輝煌,還需時間來沉澱。
以上就是我關於公眾號和「好看」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希望能夠交流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