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領域的前世今生,未來又將去哪裡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本文作者將選取百度知道、知乎和得到三個在知識領域具有代表性的產品類型分析,分別從發展路徑,用戶場景,產品屬性,分析下知識領域發展的前世今生,以及筆者對於知識領域未來的思考。

知識問答的鼻祖,國內做得最好的莫過於百度知道,後來的跟隨者搜索問問,360問答無出其右。但沒想到後來者知乎,打著「與世界分享你的知識、經驗和見解」的口號,把自己打造成了高質量的知識分享社區,成為了知識精英的聚集地,瞬間降低了百度知道的逼格。

去年興起的知識付費,卻讓得到緊緊的抓住了知識付費領域最具附加值的用戶群體,開發了對用戶有相當吸引力的業務,算是享受了內容付費的紅利。市場上依舊有值乎,喜馬拉雅等等其他差異化的知識付費平台。

本文選取百度知道,知乎,得到三個在知識領域具有代表性的產品類型分析,分別從發展路徑,用戶場景,產品屬性,分析下知識領域發展的前世今生,以及筆者對於知識領域未來的思考。

發展路徑

百度知道起源於PC端,PC時代,搜索是流量的分發中心。所以,在PC互聯網時代,百度手握著巨大的流量優勢。百度知道承載在流量分發以後,流量終端的作用。很多時候用戶遇到問題,通過百度搜索,在百度知道解決問題。百度通過百度知道打造了流量閉環。百度知道也因此成為了全球最大的中文問答「社區」。由百度知道也衍生了百度經驗,百度文庫等等業務。百度知道在PC端依舊有很大的流量,但是在移動端的發展不盡人意。筆者看過百度知道的APP,下載量雖然高,但是問答質量不高。

知乎一直是高質量知識分享社區的代表,知乎精英代表著就是在知乎上很有見地的一類人。知乎一開始定位於高質量的知識分享,從 高質量用戶入手,吸引了大批量的用戶進來,進而產生了高質量的UGC內容。知乎最讓人驚嘆的是用戶關係鏈的沉澱,區別於社交,知乎上的用戶互動質量和數量都很高。這是百度知道不具備的優勢。知乎的產生於PC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交替中,起源於PC互聯網。在移動端逐漸發力,充分挖掘知乎的內容能力,無論是PGC還是UGC,知乎都進行了整合,這也是快餐文化時代的用戶需求。優質的內容,從知乎移動端的產品架構來看,也是移動端的的發力點。而知乎衍生的值乎,知乎live等業務,是知識問答向知識付費的商業模式嘗試。畢竟,值乎的用戶群體有很多值得可以提供深度挖掘優質內容的用戶個體,可以平行遷移,打造純粹的知識付費業務。

得到則是徹底打著知識付費的旗號,站在知識付費風口上做的一款產品。得到定位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移動學習平台,切合碎片化的學習需求,雖然群體小,但是附加值高。得到上面的高質量知識內容,在面對小眾但附加值高的核心群體面前,充分展現了知識付費商業模式的魅力。從李翔商業內參在得到上高達1600萬的銷售量,可以看出知識付費巨大的市場潛力。得到對高質量內容的挖掘能力和優質知識群體的整合能力,將會是得到更好發展的核心競爭力。而得到更需要在用戶關係維護上,花心思。優質知識內容的挖掘是任何平台都可以做的事,這不應該是得到的核心壁壘。只有在用戶心裡建立了認知,在平台上形成了用戶關係鏈用戶,用戶忠誠度才會很高,這應該是得到努力去構建的壁壘。

用戶場景

百度知道的用戶場景豐富但扁平化,百度知道是基於搜索體系打造流量閉環的產品。扁平化是由於用戶大多在解決問題后就流失了,沒有進一步的需求挖掘。在產品策略上傾向於提供用戶問題的答案,而知道的目標是做知識問答平台,從一開始的調性面向所有群體,導致用戶場景分散,涵蓋生活的方方面面。這是知道的優勢,同時也是劣勢。優勢就是需求高頻,劣勢是「豐富但混亂」的需求場景導致平台整體調性不高,給運營帶來難度。

知乎的場景貼近工作化的問答交流場景,而從一開始知乎的運營策略,邀請優質職業群體入駐,加上邀請碼的加入策略,讓知乎的用戶場景一下正式了很多。況且知乎最開始也是起源於PC端,更切合了工作場景。整體平台的調性來看,也相對知道來講,無論是內容還是人群,都會有一定程度的提升。而其本身的運營策略,也是一種用戶群體的篩選。優質的人群更願意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和提供有價值的分享。

得到的用戶場景偏向於碎片化的學習場景,這個時候已經由知識問答演變到知識學習場景了。 滿足的是互聯網信息爆炸情境下,在時間限度之下,人們對於高質量的知識內容的需求。正如羅胖所說「所有的產品都將在時間的戰場上,爭取對用戶時間更多的佔有!」快餐文化時代,高質量的內容,直接提高用戶知識獲取的效率,這真是有學習需求用戶的痛點。碎片化的學習場景也可能讓得到後期再PC端發展為高質量的付費學習社區,打造豐富的學習場景。

產品屬性

在用戶群體的心理定位中,百度知道的工具屬性比重較大。大多數時候我們搜索百度,在百度知道提問或者直接尋找問題的答案,一問一答便成了工具。工具屬性強,導致用戶粘性並不高,通常是「用完即走」。但坐擁百度搜索分發的巨大流量,知道依舊佔據著巨大的知識問答市場。唯一值得商榷的就是,這部分流量的商業附加值如何挖掘。況且通過對百度知道APP的研究,發現百度知道在移動端的發力似乎慢了半拍。不過,巨頭的業務依舊值得期待。

知乎的社區屬性源自於在內容基礎上上對用戶關係的維護,UGC 的優質內容經由知乎的整理后,甚至一度讓知乎擁有了優質的內容屬性。從知乎日報,知乎專欄可以看出,知乎逐漸開始對內容價值的挖掘,這也是提升用戶粘性的手段,也間接的提升了UGC產生的積極性。自媒體內容的興起,讓知乎有擁有了內容屬性,具有更大的用戶價值。值乎,知乎live的嘗試可以看到知乎也在朝著知識付費方向的嘗試和努力。

得到的學習平台屬性,記得羅胖有一次講過,得到「要做優質知識的搬運工」。這無疑是對得到最好的定義。得到現階段利用團隊挖掘優秀的知識人脈及知識人脈背後優秀的知識內容,完成得到的第一階段的發展。現階段可以把得到看做是一個B2C的知識電商平台,後期可能會發展為C2C的知識電商或者共享平台也不一定。

知識領域的未來在哪裡

目前三種具有代表性的產品模式其實都有自己的短板,百度知道在於自己的內容及用戶關係,短平快的產品結構和用戶場景註定無法沉澱優質內容和用戶。知乎在於自己的商業價值挖掘,經歷了快速的發展,知乎的群體量級也許到了天花板,接下要考慮的如何更好的做商業價值挖掘還有就是如何在知識付費的風口上不落伍。而得到雖然「可能」很掙錢,但是平台商業模式壁壘不高。重運營的知識付費模式,長期來講無法建立有效壁壘。

知識領域,用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百度知道是小吃攤,知乎是路邊店,得到是大酒店。面對著複雜交叉的用戶群體,提供著不同的價值。在知識領域的不同發展階段,三者有有著明顯的互聯網階段性特色。從PC時代都移動互聯網,用戶群體的知識消費場景也在發生深刻的變革。得到,喜馬拉雅,值乎都是新的知識消費形態的探索者。

快餐文化時代,知識消費將是更多人的需求,用戶習慣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也會逐漸教育市場,用戶群體將會迅速擴大。專業化和碎片化將會同時成為市場的發展潮流,同時線上和線下結合將會更好的打造知識付費的體驗。各大平台也會充分利用現有的用戶基礎,逐漸衍射到不同模式的知識付費。也許這個知識領域沒有大一統!卻極大可能存在不同行業的「小而美」!

 

作者:獨步天涯客,微信公眾號:Fightersky,青年創業者,產品汪,懂運營,愛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