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而不尚:關於  WATCH 你不知道的一切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導讀:Apple Watch 到底是丑還是美?其工業設計靈感來源何在?349美元只是起步價,Edition 系列有可能定價在每隻2萬人民幣以上?時尚圈對這個瑞士名表挑戰者到底怎麼看?相信讀完本文,你自有答案。

一朵花開的時間:智能可穿戴設備元年

一朵花開要多久的時間?

若是曇花,不過一夜之間;遇見鐵樹,十年未必得見。

雲遮霧繞數年之久的 Apple Watch 終於在本周橫空出世,無論你喜歡還是無感,它都成了蘋果「后喬布斯時代」第一款真正的全新產品。

》新的現實

大多數人評價一款新硬體時,是基於當下的現實的。而新硬體恰恰會打破既有現實,帶來「新的現實」。柏拉圖的「洞穴寓言」特別適合用來描述今天突飛猛進的移動互聯網,產業分析師越來越難以預測趨勢,並說服人們。想想幾年前,極少有人能想象如今的我們會全面拋棄功能機,人人都用起以觸控屏為主的智能手機;也不會覺得 iPad 等平板電腦會成為筆記本電腦和手機之外,又一塊「必備屏」。所以單憑當下人們對可穿戴設備不置可否的觀望態度,就認為可穿戴設備「沒有未來」,未免草率。或許再過幾年,人們對形形色色的可穿戴智能設備已習以為常時,會忘記 2014 年的這些混亂與噪音。

我們認為,儘管市面上已經有許多智能可穿戴設備:手環、手錶、眼鏡、頭盔等等,但只有當蘋果——這個全球最具標誌性的數碼消費品品牌入局——「智能可穿戴設備元年」才算真正到來,這個元年將隨著蘋果手錶真正上市(2015年初)而結束,從概念導入期進入高速成長期。也就是說,到時候你身邊的人都會帶上各種奇奇怪怪的智能設備,聚餐時能讓大家低頭分心的再也不只是手機而已了……提前一個季度公布 Apple Watch 除了不與 iPhone 6 上市衝突,為瘋狂的聖誕購物檔期讓路之外,也有先拋出蘋果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定義,試探市場反應的用意。

》蘋果的定義

從 Apple Watch 我們看到,蘋果清晰地描繪了他們心中對智能可穿戴設備的定義:更貼近人體,但必須依附於智能手機而存在的延伸設備。三星前不久公布的第二代智能手錶 Gear S 可插入 nanoSIM 卡,獨立接入 4G 網路打電話發簡訊,一些評測甚至表示「它就缺一個網路瀏覽器(就能替代智能手機)了」。蘋果並不認同這種激進的做法。據我觀察,蘋果的創新法則之一,就是:「不讓先進但還不成熟的技術妨害用戶體驗。」比如蘋果的產品在參數上從來就不是最領先的,但體驗卻出人意料地流暢。

蘋果手錶相對手機的從屬地位,一方面確認了智能手機才是「個人移動計算中心」,一方面也把可穿戴設備需要「智能」的範圍收窄。Apple Watch 所表現出的特點是:

  • 貼近人體,解放雙手
  • 更小屏,更私密
  • 能跟隨人去往更多地方,適應更多場景(如運動時)
  • 即時在人體與手機之間記錄、交換、推送數據,但無須時刻關注
  • 全新交互方式:更符合直覺的操作

從功能定位上,Apple Watch 並不是對智能手機的「替代」,也不是「在大屏上做的事情轉移到小屏上完成」。Apple 在發布會上演示了許多 iPhone 上也有的官方應用,如地圖、簡訊等,但始終沒有出現需要輸入文本的軟鍵盤,也沒有照搬手機上常見的交互行為,如雙指放大縮小。總之,因為屏幕縮小和處理能力有限,智能手錶只是:做手機做不了的事(監測運動量、心跳等);用不同於手機操作的方式做事(數碼錶冠旋轉操作,無需雙指操作,回歸單擊點按等)

》以退為進的數碼錶冠

早在2013年2月,就有外媒注意到蘋果申請了一個名為 Spiral (螺旋)的 iTunes 用戶界面專利。根據這一專利,人們模擬了以下「iWatch」操作界面:

本周面世的 Apple Watch 並沒有採用看起來更酷的 3D 螺旋式界面,而選擇了更為保守的扁平主界面+數碼錶冠(Digital Crown)的操控方式。哪怕滿是圓形圖標的主界面被人吐槽為「密集恐懼症患者的噩夢」。我們完全可以想象有多少未被公開的新酷設計,被 Jonny Ive 等人扼殺在蘋果內部。這種「以退為進」的策略,說明蘋果充分意識到旋鈕錶冠作為傳統手錶的操作方式,是最自然、最沒有學習成本的。而世面上大多數智能手錶,都沒有採用傳統錶冠的設計,也沒有賦予其如此重要的功能。

然而,這一功能定位再正確,再符合蘋果自身的產品邏輯,都未必能打動消費者的心。原因很簡單:一款智能手錶的命門,在於外觀,而非功能。只有科技宅才關心功能,絕大多數人考慮到要把一個設備穿戴到自己身上時,首先考慮的就是外觀是否美觀、安全、舒適。而「美觀」,在今天是一件如此個性化的事情。從傳統手錶千變萬化的造型,就能管窺一二。也就是說,消費者考慮的優先順序與產品設計者相反:

  • 首先是好看(個性化),其次是好用
  • 首先是塊手錶,其次才是多智能

不論是出於什麼考慮,數碼錶冠的突出地位,使得 Apple Watch 在外觀上更接近傳統手錶,「科技味兒」沒那麼重。這雖然與一眾智能手錶拉開了距離,卻也把自己推進了一個更大的賽場——以瑞士名表為最的「傳統製表業」。Apple Watch 349 美元起售的定價也印證了這點。這個定價比市場在售的智能手錶要高出 50 – 100,甚至 200 美元。儘管蘋果向來有佔領某細分品類定價制高點的慣例,但這次它的價格參照系顯然不只是數碼消費品同行。人民幣 2000 多元的價格,已經觸及天梭(Tissot)為代表的入門級品牌腕錶劃定的價格門檻。而在品牌腕錶的世界里,充斥的則是:工匠情懷、精湛工藝、設計師跨界、品牌精神、百年傳承等等標籤,完全是另一套價值體系和玩法。Apple Watch 要怎麼玩?

一種認真的消遣: WATCH 設計密碼

一切都是預謀已久。蘋果顯然並不懼怕這種定位,甚至渴望對瑞士名表形成一種「衝擊」。否則無法解釋他們破天荒地主動邀請全球頂級時尚媒體來參加這次科技產品發布會。時尚媒體的級別有多高呢?請看下圖:

康泰納仕國際集團主席兼 CEO Jonathan Newhouse(右二)帶領 VOGUE 團隊,包括《VOGUE服飾與美容》雜誌編輯總監Angelica Cheung 張宇(右一)、義大利版《VOGUE》主編Franca Sozzani(左二)、法國版《VOGUE》主編Emmanuele Alt(左一)與蘋果高級設計副總裁 Jonny Ive(中)在發布會現場。

Jonny Ive 在發布會前夕曾對媒體誇下海口,表示瑞士手錶「麻煩大了」。我們相信,他的自信極大地來自於前不久剛剛宣布加入蘋果的著名設計師、他多年的好友 Marc Newson。先扔個結論吧:我們不清楚 Marc Newson 到底參與了多少蘋果手錶的設計工作,但可以說他已經對這塊表的外觀設計起到了決定性作用。他的參與也是蘋果自信滿滿的來源之一

為什麼?別急,接著往下看。

》三大系列

蘋果此次一口氣為 Apple Watch 推出了34種款型,創下蘋果單一產品最多花色的歷史之最。以花色繁多著稱的 iPod 家族都望塵莫及。總結起來,一共是:3大系列(基本、運動、奢華),6種錶殼材質,18款錶帶,2種錶盤尺寸,11種時鐘界面。根據記者現場試用,數碼錶冠也是可拆卸的

而這一切,只為了前文提及的三個字:「個性化」

如前文所述,由於可穿戴設備更貼近人體,可以跟著人前往更多場合,也更加「私密」,所以其設計的個性化需求要比 iPhone、iPad 這些大屏設備強烈得多,尤其是面向女性用戶時。下面我們先來解析一下三大系列各自的特色與設計上的得失。

基本款數量多達 18 款,全部採用銀色或黑色冷鍛不鏽鋼為錶殼材質。而此前外界猜測「因為成本考慮而不會採用的」藍寶石晶面也成了標配,為其高端定價做了有力支撐。

表身外觀設計總體來說中規中矩,不過不失。用 Suzy Menkes 的話說「從時尚的視角來看,其外觀較為中性:既沒有特別時尚,也不會令人反感。我猜想,數碼發燒友們應該會比藝術家們更喜歡這款腕錶。」這話表面中肯,暗含貶義。至於表身的整體風格,下文會詳細解析,按下不表。

許多人會拿 Apple Watch 和安卓智能手錶陣營的當家花旦 MOTO 360 作比較。最顯著的區別莫過於 MOTO 360 採用了智能手錶中較為少見,但更接近傳統手錶的圓形錶盤,而 Apple Watch 則保守地選擇了長方形。機身按鍵也沒有 MOTO 360 單純簡潔,採用了雙按鍵設計。

Apple Watch 數碼錶冠造型是典型的復古風,錶冠邊緣一圈精細打磨的凹槽,既增加撥動時指尖的阻尼,也可說是向瑞士名表致敬的「魔鬼細節」。我們來看下勞力士標誌性的皇冠錶冠的側面細節對比圖:

你是否跟我一樣,覺得 Apple Watch 錶冠右側的按鍵有「畫蛇添足」的嫌疑?我個人認為整隻表最值得詬病的,就在於雙按鍵,而非單錶冠的設計。尤其是這顆按鍵還被設計成了長圓形,與機身風格和諧一致,但與復古錶冠格格不入。彷彿一個聽著 HipHop,酷感十足的數碼宅男和一個只聽西洋歌劇,衣冠楚楚的老派紳士共處一室。擇其一,放置到側面居中的位置,可能都會比現在一上一下,各霸一方來得順眼。這顆按鈕唯一的功能,按蘋果官方的描述,是直接進入聯繫人界面——這功能重要到需要以硬體按鈕為入口?這隻有實際使用以後讓用戶來判斷了。

至於錶帶,沒什麼值得多說的,能想到的材質和風格基本都有了。

 

此系列主打輕便、舒適。錶殼材質選擇了更為輕盈的鋁合金,Ion-X 玻璃強度自然也不如硬度僅次於鑽石的藍寶石玻璃。5 款區別只是錶帶顏色,所謂「fluoroelastomer」材質是一種含氟的彈性橡膠,親膚舒適。此系列是否加強防水,蘋果官方沒說,不過我們認為 Apple Watch 做到業界標準的 IP67 防水級別應該不難(1米深的水裡浸泡30分鐘仍可正常工作,三星、MOTO 的智能手錶都是這個水平)。綜合材料成本,我們判斷運動系列應該是 Apple Watch 里最便宜的,也就是 349 美元。

「運動與健康」是蘋果發布會濃墨重彩強調的功能,也的確是所有智能可穿戴設備不可迴避的功能。感謝智能運動手環的多年教育,這一細分市場是智能可穿戴設備最成熟的領域。Apple Watch 作為後來者,其優勢並不體現在硬體,而體現在軟體和強大的生態環境上。

對智能可穿戴設備,運動健康必不可少,但是否能成為用戶購買的理由?答案依然跟我之前對 79 元小米手環的評價一樣:這不取決於智能硬體,只取決於運動健康本身對你來說有多重要。花 2000 多元人民幣買來只為健身的大有人在,但我認為更多用戶不會只為了健康監測功能而選擇 Apple Watch。對大量第三方智能設備廠商、APP 開發者來說,Apple Watch 提供了新的舞台和可能性,也對他們駕馭用戶體驗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這裡唯一的懸念,還是那個困擾智能硬體的老問題:電池續航,池續航,續航,航……

啊哈,終於進入本文正題。按照蘋果官網的說法,此系列共有 6 款,但我們只看到 5 款的圖片。此系列在材質上延續了 iPhone 5 開啟的「土豪金」風格。只是這次不再是噴漆,而是真材實料地動用了 18K 黃金和玫瑰金 —— 從定位看,我們認為該系列絕無可能是鍍金,而只能是純金錶殼。這就意味著,Apple Watch Edition 系列的定價會與同材質瑞士名表看齊。以中端標杆品牌浪琴為例,浪琴名匠系列 18K 玫瑰金女式腕錶的市價為每隻 20000 元人民幣(約 3000 美元)起跳。

值得吐槽的是,目前看到的 5 款奢華系列錶帶,居然沒有金屬材質,全部是皮革或含氟橡膠運動錶帶。這與其奢華定位相比顯得有些掉價。

我們認為如果低於這個定價,蘋果興師動眾邀請世界頂級時尚雜誌媒體來看發布會,也就毫無意義了——對於不熟悉時尚媒體的讀者,我想說,這些國際頂級時尚雜誌的主編大人可不是隨便請請的。尤其是康泰納仕集團 CEO Jonathan Newhouse 在接受採訪時說:新的蘋果手錶開啟了 『techno luxury』 (科技奢侈品)的潮流,將科技與時尚接軌,將科技引入奢侈品。」低於這個定價,你認為,還能叫「科技奢侈品」嗎?低於這個定價,Jonny Ive 把「瑞士名表」的處境形容成比「trouble」還糟糕,也就毫無意義了,或許諷刺一下 SWATCH 和 CASIO 電子錶就夠了;低於這個定價,Marc Newson、前 Burberry CEO Angela Ahrendts 等時尚業頂級人才加入蘋果也就都顯得毫無意義了……

不信?接著往下看 :)

》Marc Newson 與 IKEPO

我們先把話題從石破天驚的定價上移開。

最近許多媒體注意到了 Marc Newson 強力加入蘋果設計團隊的新聞。當看到有些自媒體以「iPhone 6 這麼丑,愛馬仕設計師來拯救它了」這樣可怕的標題報道他時,我們格知深感憂慮地覺得很有必要做一次「格物致知」。

Marc Newson 的設計風格

Marc Newson 是個澳大利亞人。眾所周知,澳大利亞以出產袋鼠、考拉,而非設計師著稱。澳大利亞在全球設計界的地位大致屬於「城鄉結合部」,也就比「山寨天堂」的某國高級那麼一點。1986年他年僅 23 歲,還在悉尼藝術學院念珠寶設計與雕塑時,就以一把曲線流暢的 Lockheed 躺椅拿下澳洲工藝協會的設計獎,但在國際上並無太大影響力。第一個賞識並重用他的是日本設計界著名的「黑老大」黑崎輝男(Teruo Kurosaki)。黑崎輝男 1982年創立前衛家居品牌 IDEE ,他延攬 Marc 搬到東京為 IDEE 設計了多款作品,還是以椅子為主。黑崎輝男還發掘過法國設計師 Philippe Starck(筆者的最愛),Starck 作為著名跨界設計師也經常被拿來和 Marc 相提並論。真正讓 Marc 在國際設計心臟歐洲、美國聲名鵲起的,是在他被黑崎介紹給義大利設計教父 Giulio Cappellini 並為他旗下高端家居設計品牌 Cappellini 設計了大量傢具之後。最後 Marc 在倫敦定居,作為工業設計師與各種知名品牌合作設計了 200 多件形形色色的作品。

Marc Newson 自小痴迷太空、宇宙、火箭這些概念,迷戀充滿曲線的流線體風格。他自稱「復古未來主義者」,靈感來自於「過去的人們對於未來的想象」。這集中體現在他的成名作,也是畢生傑作的 Lockheed 躺椅上。Lockheed 的命名,就來自於飛機製造公司「洛克希德馬丁」。椅子的材質源自老式飛機的航空金屬材料,鉚釘接縫在流線型的椅子上呈現出「既復古又未來」的奇妙趣味。他充滿流線形的設計語言,也深受「生物形態主義」(Biomorphism)的影響。

圖為(從左至右)Marc Newson、U2 樂隊主唱 Bono、Jonny Ive 一起出席(RED)慈善拍賣

隨著 Marc 打入國際高端設計圈,聲名越來越顯赫,其作品的影響力和價位也不斷水漲船高。Lockheed 躺椅先是出現在麥當娜的 MV 「Rain」中,隨後他手工製作的這款椅子原作在 2009 年倫敦的一場拍賣會上拍出了 160 萬美元的天價,創下當代設計作品最高拍賣紀錄。而這個紀錄剛剛在今年(2014年),由他和 Jonny Ive 聯手為慈善拍賣設計的 Leica M (RED) 相機以 180 萬美元的價格打破。除了拍賣作品,Marc 設計的量產產品價格也相當驚人。比如 2008 年他與頂級鐘錶品牌積家合作的兩款限量款空氣鍾 Atoms 561、566,定價分別是 75萬、85萬人民幣,且一鍾難求。而在加入 Jonny Ive 的設計團隊,並成為蘋果僱員之前,Marc 早已設計過個人風格極其強烈的瑞士手錶,那就是 IKEPOD。

IKEPOD 的生與死

說起來 IKEPOD 這個品牌,即便是「窮玩車、富玩表」的土豪富二代知道的人也極少。IKEPOD (讀音「愛磕破的」)這個名字的淵源並不複雜,就來自品牌創始人 Oliver Ike 的姓和 Marc Newson 早在 1986 年就設計過的第一款手錶名字「POD」,而「POD」(豌豆莢)這一造型也非常適合用來形容 Marc 的設計風格。

圖中左側為品牌創始人 Oliver Ike,右邊為佩戴著 IKEPOD Horizon 手錶的 Marc Newson

Oliver Ike 是個瑞士人,最早在德國做記者時結識了 Marc,1994年他創立了自己的高端設計腕錶品牌 IKEPOD,請 Marc 擔任唯一設計師。IKEPOD 的品牌個性就是想一掃人們對於瑞士高級機械腕錶固有的「老氣橫秋」的印象,把國際一流的、新鮮的工業設計語言引入傳統瑞士製表業。由於其小眾定位,IKEPOD 一開始產量很小,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業務也開始向美國、日本擴張。隨著 Marc Newson 作品價位水漲船高,初期定價在 1000 美元左右的 IKEPOD 手錶如今定價每隻都在 13000 美元以上,鉑金、黃金等高級材質或限量款的價格更被二手交易炒到 7、8萬美元。不幸的是,IKEPOD 因財務問題在 2003 年被瑞士投資公司 Lac 收購併交由 Perficio 集團管理,Oliver 和 Marc 都離開了公司。該品牌從一個獨立前衛設計品牌,重新定位成了一個「輕奢鐘錶珠寶」品牌,失去了原有的藝術內涵和獨特風格。可以說 2003 年之後的 IKEPOD 已經「死了」。

》破譯 Apple Watch 設計密碼

本周發布的 Apple Watch 在整體工業設計語言上,受 IKEPOD 影響極大。Jonny Ive 不僅和 Marc Newson 是多年好友,且他本人就經常佩戴一隻 IKEPOD Horizon 腕錶

IKEPOD 的設計風格繼承了 Marc Newson 一貫的「圓潤」風格,對材質也沒有做過度的拋光打磨,保留了極強的工業感。Marc 本人非常喜歡 1990 – 2000 年間風靡腕錶界的「大錶盤」(large watch trend)風格,尺寸增大后的腕錶顯出一種張揚的裝飾感。男士腕錶錶盤寬度以往都在 38mm 以下,而 IKEPOD 的圓形錶盤普遍在 44mm 左右。這一尺寸也成了現代「豪放派」運動腕錶的主流尺寸。Apple Watch 錶盤有兩種尺寸,高分別為 38mm、42mm,寬目測都是 32mm,尺寸控制得較好。而 MOTO 360 圓形錶盤則是 46mm,基本都沒有逃脫 44mm 的「標準」。

Marc 狂熱地追求流線和對稱感之外,也非常注重人體工學,強調佩戴的舒適感。因此他率先在定位高端的品牌腕錶上,搭配了「fluoroelastomer」材料,這和 Apple Watch 運動錶帶是同一種材質,甚至連佩戴方式都一模一樣。

從品牌背後的設計哲學來看,高端品牌腕錶可分為「三個代表」:

  • 經典表:最為傳統的「瑞士名表」,堅守瑞士名表百年來的專利技術與裝飾風格,強調「家族傳承」與「永恆價值」。代表品牌:百達翡麗、江詩丹頓、萬國表等等
  • 時裝表:高端時裝或珠寶品牌推出的腕錶,是對其時尚品牌的延伸,表達品牌對整體搭配風格的理解,強調時尚背後的「藝術靈感」和「文化深度」。代表品牌:香奈兒、迪奧、愛馬仕等等。(此類還包括一個更細分的小類「珠寶表」,如寶格麗、梵克雅寶等)
  • 設計表:由新興工業、建築、家居、平面設計師或藝術家跨界設計的高級腕錶,往往顛覆傳統,視覺衝擊感強,令人耳目一新。強調「新銳」與「個性」。代表品牌:IKEPOD、三宅一生、HYT等等

圖為四款不同風格的 18K 玫瑰金腕錶:(從左至右)百達翡麗、香奈兒、IKEPOD、Apple Watch

上圖就可以看出,同樣是「18K 玫瑰金腕錶」,不同設計哲學之下的產品所表現出的風格差別迥異。以 IKEPOD 這塊 Horizon 為例,不僅錶盤碩大、造型奇特,更拋棄了傳統裝飾風格,錶帶只選用真皮或貴金屬傳統(香奈兒 J12 使用的是特製陶瓷),使用了「廉價」的含氟橡膠材料。甚至表款不再區分男款、女款,一股「中性化」(metrosexual)意味。

如此一來,不難發現 Apple Watch 的設計風格並非從天而降,有其外部來源。而蘋果自身當然也有很強的工業設計傳統與文化。蘋果自家產品設計中,最接近「iWatch」形態的一次,無疑是大紅大紫的 iPod Nano 6代。第 6 代 iPod Nano 是唯一一款方形設計的 iPod,也第一次提供了多款時鐘界面,配合第三方錶帶,儼然就是今天 Apple Watch 的精神前身。

iPod Nano 6 代有多受歡迎呢?早已離開的 Apple 創始人之一斯蒂夫·沃茲尼亞克(Stephen Wozniak)在幾年前被記者問及「你心目中理想的 iWatch 什麼樣?」時沒有正面回答。但記者發現他的旅行箱里放著 3 塊手錶,其中兩塊是帶著錶帶的 iPod Nano 6代。

如果一定要給一個粗暴的公式,那大概就是上圖。Jonny Ive 率領的設計團隊,天時地利人和地選擇了「設計表」風格作為設計基調,尤其借鑒了 Marc Newson 設計的 IKEPOD 品牌的設計語言,結合 Apple 在 iPod Nano 6 代中蘊含的自身基因,做了一次調和與「微創新」。這就是 Apple Watch 的設計密碼。開句玩笑,如果 Marc Newson 不是 Jonny Ive 私交甚篤的好友,甚至有可能親自參與了 Apple Watch 的設計,他大概可以控告 Apple 剽竊了他的作品。

一個天使的缺點:眉一皺,頭一點

從喬布斯 1997 年回歸開始,蘋果逐漸成了科技公司中最時尚的品牌之一。在時尚界,設計師主導品牌風格與文化,地位至關重要。最近的例子就是倫敦鬼才設計師 Alexander McQueen 於 2010 年突然自殺,年僅 40 歲。從此同名品牌有形無魂,當年先鋒的品牌精神和出類拔萃的時裝作品一去不復返。

喬布斯的離世,也讓蘋果每次在發布新品時,承受著類似的輿論壓力。彷彿蘋果一切的光環都隨著他這位「總設計師」的離開而黯淡。儘管理性告訴我們,他不是神,支撐蘋果品牌的根基未被動搖。蘋果近兩年有意提升 Jonny Ive 的個人形象和地位,試圖把他力捧成新一代的「蘋果男神」。而 Marc Newson 這位耀眼奪目的設計巨星加入蘋果,更加重了蘋果的「設計師文化」。

有光環就有背後的塵埃。設計師個人品味越強烈、風格越鮮明,大眾對他的愛憎也就越分明。不管你喜不喜歡,我們都已在 Apple Watch 和 iPhone 6 上看到了 Marc Newson 個人風格的蛛絲馬跡:稜角被盡量抹去,更圓潤的邊緣處理,更舒適的人體工學握感……

iPhone 6 和 Apple Watch 定價無論怎樣高昂,依然是全球出貨量幾千萬台的富士康流水線產品,而非手工打造,獨具匠心的奢侈品。若真從時尚的角度來看,功能性太強的配飾向來處於時髦和醜陋的邊緣,Apple Watch 的外觀無比中庸,最多也就是不讓人反感,絕談不上惹人喜愛。就算在錶殼和錶帶上費盡心機,變換花樣,你也實實在在地明白:其實 Apple Watch 就一種樣式、一種規格。

三星前不久也請到了原巴黎版《Vogue》主編、現《時尚芭莎》美國版主編 Carine Roitfeld 看新品發布會,她在看過 Gear S 之後坦率地表示:很欣賞它的先進技術,但出於美觀考慮自己不會佩戴這款腕錶。這方面蘋果一直在吸收時尚行業的精華,也做到了數碼消費品領域幾乎最高的品牌溢價。Apple Watch Edition 奢華系列定價可能前所未有地奢華,但離「techno luxury」的境界,還任重道遠。格知一直堅持認為:時尚,不在於其高昂的價格,而在於品牌所蘊含的價值。要想藉由初代智能手錶就從文化積澱幾百年的時尚產業分得一杯羹,年僅三十六歲的蘋果恐怕太過心急。

為《國際先驅論壇報》執筆 25 年,現任 Vogue 國際時尚編輯的 Suzy 在評價 Apple Watch 時說得好:「沒人知道手錶藏家會如何評價這款 21 世紀的數碼玩物:它將不斷更新下去,而不再是被悉心珍藏,繼而傳給下一代。

耐人尋味的是,《Vogue》全球分量最重的美國版主編、康泰納仕集團時尚編輯總監、《穿 Prada 的魔鬼》中「女魔頭」的原型 Anna Wintour 並沒有出席此次的蘋果發布會。雖然她用 Macbook Pro 辦公,也用 iPad 看自家電子雜誌,但她依然用著一款老舊的翻蓋功能機。

而就在幾個小時前,她與身為 Fashion Icon 的 Sarah Jessica Parker(Sex and City《慾望都市》女主角)一同坐在 Calvin Klein Collection 秀場前排。Anna 被人拍到手中除了有陪伴她依舊的翻蓋手機,居然還拿著一部 iPhone 5!

時裝精和科技宅彼此打量的時候,總難免互相皺眉。Anna Wintour 的這一幕,是否意味著時尚和科技在彼此皺眉之餘,還有可能,去點一點頭?

答案或許跟我們想給 Apple Watch 的最終評語一樣:Time Will Tell.

作者:叉小包            微信公眾號:格知GUECHI

來源:格知GUECH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