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轟轟烈烈的互聯網變革里,日本似乎缺了席,這些年,日本的互聯網行業呈現什麼狀態呢?

過去20年,中國掀起了轟轟烈烈的互聯網變革,各大公司在線上的競爭激烈程度堪比羅馬斗獸場。

阿里、騰訊、百度等相繼成為巨頭,在世界500強佔有一席之地,頭條、美團、滴滴等獨角獸也逐漸崛起,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初創公司。

而旁觀鄰國日本卻是一片風平浪靜,除了軟銀的孫正義偶爾出來秀一下存在感,似乎並沒有太大的聲響。是我們身在國內感受不到日本的互聯網變革,還是日本壓根就沒有變革呢?

一、阪神大地震和Win95

日本最早的網路,是1984年由村井純於創辦的日本大學網,當時他從美國帶回了數據機,把日本三所大學的計算機串聯了起來,建立了這個局部網路。

村井純於是日本慶應義塾大學環境信息系的教授,被公認為日本的互聯網之父。

日本大型電信運營商彼此割裂,通訊規則不一,導致接入不同通信服務的用戶之間無法互通信息,因此早期日本的互聯網並沒有得到很好的普及。

直到1995年1月17日,日本關西發生了大地震,造成了6434人死亡,43792人受傷,史稱「阪神大地震」。

當時,災區的志願者頻繁使用互聯網與海外援助人員溝通,由此讓社會強烈認識到互聯網和電子郵件的重要性。

另一件推波助瀾的事情,是那一年11月Windows95的發售,圖形化的界面讓普通用戶也可以很輕易接入互聯網,用戶因此劇增。年底,「網際網路」入選日本流行詞大獎的前十位。

二、日本的門戶網站

1996年4月,孫正義出資7200萬美元,與雅虎合資成立了雅虎日本,軟銀占股51%,雅虎占股35%。當時大洋彼岸的中國還沒有四大門戶網站,最早的網易是1997年6月份成立的。

很快雅虎日本大受歡迎,在網上看新聞逐漸成為很多人的習慣,用戶量大幅增加。

2002年,雅虎日本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2004年,雅虎日本的市值達到500億美元,反超雅虎全球的330億。

同個時間大洋彼岸的網易才50億美元,騰訊11億美元。

當時的雅虎日本是整個亞洲市值最高的互聯網公司。

知乎上有個問題,為什麼日本人對雅虎網站情有獨鍾?很多回答都提到是因為本土化做的好。

日本人怕麻煩,認準了什麼牌子會一直用下去——早期雅虎進入日本選擇跟孫正義合作,並讓軟銀控股是非常明智的決定。

打開雅虎美國和雅虎日本,會發現非常明顯的風格差異。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雅虎日本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雅虎美國

雅虎日本簡潔、字體小,沒有很多吸睛的圖片,分類豐富。

在孫正義的號召下,1999-2004年間,雅虎日本的營收增長速度是60%,遠遠超過雅虎全球的14%。

三、日本的搜索引擎

回首歷史,搜索引擎可以說是對門戶網站的顛覆,用戶想好關鍵詞,在搜索引擎上點一下就能得到結果,相較在門戶網站上被動地找信息是一種更高效的信息獲取方式。

因此2000年成立的谷歌崛起非常快,在很多國家的佔有率都迅速超過了雅虎。到了2007年穀歌的線上廣告收入已經是雅虎的2倍。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但日本卻沒有這個現象,日本人太愛雅虎了,早期谷歌在日本的普及率遠遠低於雅虎日本。到了2008年,雅虎日本的搜索市場份額仍遠遠超過谷歌。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而同一年,大洋彼岸的百度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去到 63.5%,谷歌中國 27.3%。當時百度45億美元的市值遠遠超過了網易的25億和搜狐的18億。一直到2018年,根據尼爾森數據,谷歌才稍稍趕上雅虎日本。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四、日本的社交網路

最早在日本吃到SNS(社交網路)紅利的,應該是2004年2月在日本創立的Mixi。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它的定位跟Facebook類似,也是讓用戶在網上寫博客、放照片,還有關注好友的動態——有趣的是Facebook也是2004年2月創立的。

Mixi的卡通化風格非常受日本人歡迎,截止2006年,Mixi的註冊用戶達到480萬,是當時日本用戶量最大的社交網站。

早期Facebook進入日本遇到不少阻力,原因就是Mixi的先入為主,日本很多學生覺得Facebook的本土信息不多,操作複雜且明顯沒有Mixi受歡迎,因此用的人不多。

根據尼爾森2010年的數據:Mixi在日本的用戶數達到974萬人,是同期Facebook的3.5倍左右。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Twitter則沒有這個障礙,由於產品形態與Facebook差異較大,且進入日本時沒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因此很快獲得巨量用戶。根據尼爾森數據:Twitter的日本用戶數在2010年8月超過Mixi。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但大勢是不可阻擋的,隨著智能手機普及,Facebook在移動端體驗更好的優勢開始顯現出來。而2011年《社交網路》這部電影在日本風靡,更是帶動了很多人使用Facebook。根據尼爾森數據:Facebook的用戶數在2011年6月左右反超Mixi。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Mixi的市值也從巔峰期2007年的25億美元,跌落到2013年11月的1.7億美元。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但互聯網行業有趣的地方就在於永遠有奇迹發生——日本這個國度對遊戲有著謎一般的熱愛,地鐵上無論是學生還是職場人,低著頭看手機有大半是在玩遊戲。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2013年11月底,一款名為《Monster Strike》的手游在IOS平台迎來爆發,在IOS暢銷榜(日本區)的排名一度上升到第3,在安卓的Google Play也上升到第7——這款遊戲的開發者正是Mixi,Mixi藉助這款遊戲逆風翻盤,市值重回巔峰。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截止2019年9月,Mixi的市值是 16.8億美元。

不過Mixi的體量還是太小了,日本社交應用的霸主是Line,Line也被稱為日本版「微信」。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從上圖可以看到,2013年Mixi、Facebook和Twitter還打得難捨難分時,Line的用戶數已經超越了三者。

與Mixi不同,Line的創始人不是日本人而是一個韓國人——他叫李海珍,1990年畢業於首爾大學計算機系,1992年取得碩士學位后在三星任職開發工程師;1997年拿著5億韓元的資金創立了Naver.com,該公司旗下的搜索引擎壟斷了整個韓國市場。

2011年6月,Naver在日本推出基於移動端的通訊應用Line,其初衷是充當3·11日本大地震時摧毀的通訊系統的補充,沒想到推出后大受歡迎,不到1年時間就發展了5000萬用戶。

其能夠在日本大殺八方,歸功於萌萌噠的表情貼紙。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對於習慣壓抑情感的日本人來說,這種賤賤的表情貼紙可以幫助他們表達情緒,表情貼紙帶來的收入一度佔到Line整體的四分之一。

國內諮詢公司艾瑞曾總結過Line的發展歷程: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除了表情貼紙,遊戲是Line用戶量大增的另外一個原因。2016年7月,Line赴美上市,截止目前其市值是93億美元,月活躍用戶數在2億左右。

截一張圖感受一下Line在全球社交圈的地位: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截止2019年2月,日本國內社交應用的月活躍用戶數如下: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中國的抖音成功進軍日本,排在第五位。

五、日本的電商

2019年6月,日本官方公布過一個電商比率的數據,電商比率指整個國家的零售交易額有百分之多少是電商產生的。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可以看到2018年日本的電商率是6.22%,當時官方還公布了美國的電商率是10%,而中國則超過了15%——由此可見日本的電商是非常不發達的。

日本電商的不發達,很大一個原因是日本線下零售太過發達。根據日本官方2018年數據:日本的便利店數量在6萬家左右,大概每2000人就有一家便利店。

而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的數據:2018年中國的便利店數量是10.6萬家,每1萬3千人一家。日本的便利店密度是中國的6倍多。

除了線下便利店的密集,其服務的多樣化和便捷程度也是冠絕全球。如此發達的線下便利店網路,決定了日本的電商只能是線下的一個輔助和補充。

以上是前提,下面說說日本電商的發展歷程。先說結論,2017年以前,日本最大的電商是本土的樂天集團,但之後第一的位置被美國的亞馬遜奪走。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數據來源:E-commerce Trends in Japan

樂天(Rakuten)1997年成立於日本東京,比阿里巴巴早2年創立,與阿里巴巴最早以B2B發家不同,最早樂天的商業模式是B2C,這一點跟京東比較像。

1997年樂天剛上線時只有13家商鋪,樂天每年向商鋪收取475美金的「攤位費」,最早售賣的商品是日本的地方特產。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1997年的網站界面

2000年,樂天在東京證券交易所上市。樂天的創始人叫三木谷浩史,創立樂天前主要在銀行工作,1993年取得哈佛的MBA學位。

其創立樂天的初衷源於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當時他的叔父叔母因地震過世,家鄉所有的線下設施都震壞了,他受到很大震撼,因此想要創立一個線上業務。

樂天的崛起,很大一部分歸功於其積分系統:在樂天上面購物,大概1%的金額會變成積分,積分跟日元是1:1的兌換比例。

早在2014年,樂天就打通了積分和日本線下便利店的支付渠道,用戶在樂天上獲得積分,能夠在很大一部分線下店鋪消費。這套積分系統堪稱O2O(線上到線下)的典範,很好地借力了日本龐大的線下零售店。

依託這套積分系統,樂天還發展了一套會員系統: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就像最近在中國大火的Costco一樣,會員製成為樂天打造用戶忠誠度和吸引新用戶的利器。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現在的樂天網站

樂天牛逼的地方在於其商業模式的創新,這得益於創始人三木谷浩史的哈佛商學院背景,但薄弱的地方可能是其物流系統。

在這一點上,美國的亞馬遜有自己獨立的物流網路和分揀系統,依靠物流的高效率,亞馬遜能很好地壓低商品價格,同時提高商品配送速度,在進入日本不久的時間,亞馬遜就實現了網購商品配送的「當日達」。

國內的京東是亞馬遜很好的模仿者,關於亞馬遜牛逼的地方這裡就不細說了。截止目前,樂天與全球各電商的市值對比如下。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六、日本的移動支付

日本是一個老齡化非常嚴重的國家,根據日本總務省的數據:2018年65歲以上的人口佔比達到28%,在G7各國中位居第一;而中國這一比例僅是11.9%。

老年人多,註定了智能手機的普及率不會太高,因此移動支付的推行也會受阻。日本人最常用的支付方式還是現金,根據日本調研公司Net Protections 2018年的數據:有61%的人最常用現金支付,而電子支付僅有5%。

阻礙移動支付的除了日本老齡化的人口結構,另一重要原因還是過於發達的線下零售。

日本有一張神卡叫做西瓜卡(Suica):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以日本的東京圈為例,有了它,除了可以乘坐地鐵、公車、電車之外,還能在幾乎所有的餐館、便利店、購物中心、自動售貨機消費。對於很多人來說,「現金+西瓜卡」已經能覆蓋日常所有的支付需求了,何必再多一個二維碼支付。

但實際現金支付的製造和流通成本是很高的,為了推行移動支付,日本政府發布了一項「無現金計劃」:從2019年10月1日開始,對使用智能手機或信用卡等方式在中小型零售商購物的用戶給予最多5%的退稅。

這對於日本眾多移動支付應用來說是大大利好,不同於中國微信支付和支付寶兩雄相爭的格局,日本的移動支付應用非常多。ICT研究所在19年1月曾發布過一項移動支付的調查,可以看到各大應用的使用者非常平均。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前三名是電商樂天集團旗下的樂天支付,雅虎日本和軟銀聯合推出的PayPay,以及社交應用Line旗下的LINE Pay。有趣的是日本很多便利店也有自己的移動支付應用,比如7-11的7pay,全家的FamiPay等,簡直是百花齊放。

七、結尾

總結一下,日本本土互聯網行業沒有中國發達的原因主要有3點:

  1. 日本只有1.27億人口,而中國14億人,人口少意味著市場小,吸引資本和創業者的能力沒有中國那麼強;
  2. 日本勞動力成本高且老齡化嚴重,因此註定發展不出中國的「順豐+四通一達」,還有美團、餓了么這樣龐大的配送隊伍,因此也誕生不了阿里、美團這樣的巨頭;
  3. 日本發達的線下零售網路對本地人來說足夠方便,「電商+移動支付」帶來的便利附加值並不足以讓當地人改變生活習慣。

日本BAT跟中國BAT的市值對比圖:

日本互聯網行業為什麼被中國碾壓

截止2019/9/16

未來10年,互聯網行業的驅動引擎很可能會換成AI、無人駕駛等領域,而這些無一例外都需要大量的數據。從這一點上看,僅有1.27億人口的日本很可能會繼續被中國碾壓。

 

公眾號:挖數(ID:washu66),互聯網從業者+專欄作者,專註挖掘各種有趣行業數據

來源:https://mp.weixin.qq.com/s/8IbqgXxxRbyy7nx5V1KJ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