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每個行業都要互聯網思維 |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

增哥導讀:理智看待互聯網,看待互聯網帶來的顛覆。對於傳統企業的轉型,重點不是倡導免費模式,體驗至上等所謂的互聯網思維模式形態,而是創造出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

「互聯網思維」大概是去年以來最熱的辭彙。儘管很多人除了談一談外,基本上對之都是一臉茫然,但又總認為自己(企業)應該具備這一特質,以免顯得自己落伍,跟不上潮流。借用杜克大學營銷系教授丹-艾瑞里的話,「每個人都在談論它,沒有人知道怎樣去做,每個人都覺得別人在做,於是每個人都號稱自己在做」。所以,很多傳統的企業都想要沾一沾「互聯網思維」的光,都在努力想要投入到互聯網的懷抱中去。

實際上,互聯網思維或者社交媒體營銷的作用被過分誇大了。即便在鼓吹「口碑」可以顛覆一切的今天,美國某著名媒體營銷研究公司研究表明,90%以上的「口碑」也是通過線下口口相傳的。而且,很顯然,互聯網思維不能包治百病,它並不意味著所有陷入運營危機的傳統行業,一旦引入這種思維,就立刻轉危為安,也不意味著那些暫時成功的案例可以複製。單純靠用戶與活躍度的商業模式終究會難以持續。理智一點的看法是,互聯網改變的是產品、服務和傳播通路,但是並未改變商業的基本運行規律。換言之,互聯網思維,雖然值得傳統企業關注和學習,但也必須警惕互聯網思維的局限性和適用範圍。

互聯網思維對於很多新興互聯網模式的成敗,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在過去互聯網攪動傳統行業的故事數不勝數的10年裡,以免費模式、用戶至上、注重用戶體驗、強調用戶參與、「羊毛出在豬身上」等超越常規的互聯網思維為代表的觀念,對傳統企業極具衝擊力。但是,對於比較純粹的服務型互聯網企業,由於其核心產品、業務流程和服務流程基本上都基於互聯網,藉助零邊際成本的特性,以及風險投資以資本換取時間的新發展模式,有足夠的資本和資源空間實現「贏者通吃」的奇迹般成功。

舉個例子,開發一款遊戲投入100萬元,如果這款遊戲開發成功后,有1萬個人使用,那麼分攤到每個人頭上的成本是100元,如果是10萬人使用,則人均成本是10元,100萬人使用,則人均成本為1元,如果是有1億人使用呢?那麼人均成本就是1分錢,基本上可以忽略,即,使用者越多,其成本就越低,所以他們要注重用戶體驗,以吸引更多的用戶。這也是為什麼互聯網產品能夠免費最重要的原因。而傳統的企業,不管用戶達到什麼規模,其邊際成本永遠不可能達到「忽略」的地步。所以,今天,如果我們讓一家鋼材廠採取鋼材免費,提高服務,收服務費的模式經營,那這家企業離清算也就不遠了。

這就是傳統企業在互聯網思維大潮下的局限之一。所以,對於傳統企業的轉型,重點不是倡導免費模式,體驗至上等,而是創造出更符合消費者需求的,具有更高附加值的產品。同時,互聯網時代之下,傳統企業也根本不需要「自卑」因為,從長遠來看,人們對每個行業特有的知識都將給予充分的尊重及認可。

作者:王榮增;轉載自:簡書